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精武会”的两大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起 《精武》2007,(4):50-51
“精武会”何以不过长江?“精武会”有很多难解之谜,譬如“精武会”的分会很多,奇怪的是,却没有一家分会设在北方。“精武会”起初一直在上海活动, 1918年夏天,它才走出上海,在汉口成立了第一家分会(惟一一家跨过长江的  相似文献   

3.
五、推掌 1.甲、乙双方均左前式站立,甲双掌屈肘、屈腕直立胸前,掌心朝前,乙双掌屈腕向前推住甲双掌,左掌推右掌,右掌推左掌(图20)。甲双掌用力向前推乙手掌,缓慢推直,左腿屈膝,右腿蹬直。乙双掌抗衡着缓慢后移至胸前,上身随之后移(图21)。乙双掌用力向前推甲双掌,臂缓慢推直,上身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甲双掌抗衡着后移至胸前,身体随之后移(图22)。  相似文献   

4.
从音韵、造字、考古、历史、民俗等方面,以武术人类学视角,探析了桩功之“桩”的原始名称、本质特征。结论:桩功之“桩”的原初是表示巫师在旋转而舞,用"卍"符表示;桩功之“桩”的音韵是“uo、uan、uang、ong”等“合口呼”音韵;桩功之“桩”的声母是“z、c、s、zh、ch、sh”舌尖前、后声母;桩功之“桩”字是“卓、蹉、傞、蹲、桩、戳、串”等动词性质的形声字,用来描述武师(“卓”描述舞师,“蹉”描述巫师)发出雷音;桩功之“桩”来源上说并不是木桩之“桩”;桩功之“桩”的本质特征为心身聚变——变化要素为神人敌,变化标志是流畅感,变化效果是聚体能。  相似文献   

5.
刘军 《中华武术》2003,(11):24-24
太极拳运动动作变化多端,每一动作既要求手、腿、身、步的高度配合,还要求身体运动与内在精神意气的协同一致。即所谓“外三合”“内三合”之说,意与气合是内三合中所强调的主要关于“意”与“气”的凋节配合。意与气合广泛地存在于体育运动之中,而太极拳在意与气的要求或体验上特别突出和明显,它是太极拳教学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拳术劲力,是拳术技法中的核心因素,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故而,各门各派都很重视拳术劲力的修炼。迷踪拳是以技击实战名扬四海的,更是注重拳术劲力的修持,且习练的方法比较多。其中,双人采用活练的手段进行的拳术劲力练习,称得上是诸多练法中的精华。现将其中的部分练习动作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王志远 《武当》2004,(12):15-17
内家拳《拳桩因果诀》说:“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内家拳以桩筑基,凡经过散手竞技的人,无不深刻的体会到腰腿基础功夫的强弱对胜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易鸣 《精武》2006,(4):12-12
八卦掌的“寸劲”在电影《武林志》中有一个场面:神掌李在岸边一掌打死牛二,他用的就是寸劲。寸劲的特点是发力时与被击处较近,一般在一寸左右,而且发力突然、猛烈,不易被发现,来不及躲闪或招架,因而具有很强的威力。八卦掌的塌掌、掖掌、撞肘等招法都是练寸劲。要发好寸劲,需按要领去做,松肩坠肘,虚领顶劲,  相似文献   

9.
这里谈谈练习六手太极功中具有共性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陈瑜 《武当》2003,(9):6-6
北斗者,七星集成,合为一体,位于天北。因七星合而称为北斗,故初习先置一桩,而后举一反三。合而分,由母而能生子。 北斗桩筑基功法分为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赵国仁 《中华武术》2004,(10):50-50
每个太极拳爱好者对诸如“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拔背”等要领都非常熟悉。在一次和拳友们谈论时,某拳友言道:“这些要领我早就领悟了,不必考虑自然就能做到。”他真的“领悟”了吗?  相似文献   

12.
陈新峰 《体育师友》2010,33(3):36-36
“精”“气”“神”是队列、体操练习中应重点强调的一个环节,它反映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我校近几年来大力加强对学生进行“精”“气”“神”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维 《武当》2003,(4):16-18
一、桩功有抻筋拔骨,静中有动的特点 形意拳的桩功以三体式为主,除有增强体质,为技术筑基的作用外,还别具技击内涵。武术谚语云:“筋长力大,肉厚身沉”。正因为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关节才能灵活,肌肉伸缩力大,尤能增加弹性和爆发力。运用到技击上,才能抻得长,放的远,打击力大。三体式桩功虽在静态中,却突出地强调这“抻筋拔骨”隐形于内的内涵作用。这正是构成形意动作开展、灵活、发劲迅猛刚实的基因。实际上,这一特色是从站三体式桩功就开始得到训练了。  相似文献   

14.
杨波 《精武》2003,(3):10-11
在大成拳的传承中,因教习方法、途径和各自条件、悟性不同,使许多学者产生了大成拳分“软桩”和“硬桩”两种修习方法的印象。一些修习大成拳的朋友认为,桩的练法,就是以各种桩的外形,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意识导引求力,形体并不很重要,亦即“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对形体没有具体要求,关键是作到意念真即可,这种风格的桩,被称为“软桩”。  相似文献   

15.
韩起 《精武》2002,(3):24-25
大成拳这二十年贼红,用咱们过去形容李谷一、刘晓庆的话讲“红得发紫”,有人叹其名声到顶了,该知足了,我却不以为然,窃以为,大成拳还能更上一层楼,有红上加红、紫里套紫的机会,换句时尚的话说——还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的六松为一松开、二松沉、二松散、四松净、五松通、六松空。一松开。杨澄甫曰:"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又曰:"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所以,松开是练太极拳的第一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心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化遗产,在多年的套路演练中人们总结宝贵的经验提炼出许多练功方法和要诀,形象精炼地概述了套路演练的特点及要求,如长拳类套路特点中的“四击”“八法”“十二型”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练习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武兵 《武当》2003,(5):65-65
武祥年少时,被家人送至山西大同城内的一家铁匠坊做学徒,经过数年抡大锤砸铁的磨炼,小武祥年纪不大便已长得虎背熊腰,身硬如铁,加之以打铁为生,人送绰号“武铁”。 武铁成年后,拜大同府台衙门镖师石盘亮为师。在石师悉心指导下,武铁学得多种拳械,尤其一对“挑手”更是练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与人较技,未尝败绩。引得前来比武竞技之人甚众。  相似文献   

19.
范厚书 《精武》2010,(12):57-57
历来心意六合拳十分讲究“功技合一”,“拳功一体”,注重“功”与“技”的统一,能有效提高习练者的拳术水平,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因为这个特色造就了心意六合拳以实用、朴实、凶狠而著称于武林。  相似文献   

20.
王宝安 《中华武术》2000,(11):35-35
形意拳动作简单、精炼、朴实、劲力浑厚,有着很强的技击作用。在形意拳中“脚打”之“趟劲”也是与其他拳种显然不同的。尚氏形意拳现今仍保持其独特的“趟劲”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