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蒋门马 《武当》2003,(4):44-45
黄元吉先生所传丹法,非南非北,世称中派,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道德经注释》三书留传于世,陈撄宁先生对之极为推重,认为得陈抟邵雍一脉心传,引以为私淑弟子。梅自强先生在其编著的《颠倒之术——养生内丹功九层十法真传》(以下简称“《颠》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自称是黄元吉的第四代传人,“为抢救绝学于失传”,特为《道德经注释》作“解奥”,并开班广传其法;梅自强先生的弟子廖冬晴也打着黄元吉“第五代真传学者”的招牌大收门徒。然而,梅氏不可能是黄元吉的传人,其所传的功法也绝不可能是黄元吉的丹法。  相似文献   

2.
本刊1996年第2期就有关夏冬生与沈远两同志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5年第4期题为《谈体育考生术科考试前的心理准备》一文与刘小非同志三年前(1992年6月)发表在《安徽体育报》题为《谈谈高考前的心理准备》一文雷同及由此引起的争论,以《这是为什么?》为题,将有关情况公之于众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纷纷来稿发表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篇幅所限,而且观点也都基本相同,因此只能摘登部分来稿,而无法一一刊出。在此,我们谨向关心本栏目的读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陈世钦先生《螳螂拳的由来及其发展的探讨》(下称《探讨》)一文在刊物上发表后,引起了关心螳螂拳这一拳种渊源的读者的关注。对陈文中关于“于七即王郎”一说,则见仁见智不同。笔者对螳螂拳起源问题知之虽少却素有兴趣,对《探讨》文中涉及的个别问题略有思考,不妨提将出来,与陈先生及同好者商榷。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王威先生的《读邮文草》引起我极大兴趣。《读邮文草》全书共分六辑,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各地(包括台湾)报刊上发表的集邮文章共132篇,其中包括邮识随笔(或称论文)108篇;文学作品24篇(含散文13篇、小说3篇、随笔2篇、短诗4首及通讯2篇),同时配有  相似文献   

5.
谢怀召 《武当》2006,(7):39-41
人为何可以学仙? 丹道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所谓的“成仙”。而学仙的首务必须知道为什么可以学仙,可以成仙,其理何在。如果连金丹大道的基本原理都无从知晓,那么就无从分辨方法的对错与正邪,导致盲修瞎炼,也容易人云亦云,无所适从;或难以树立信心,将信将疑。所以,大多数丹书开篇首先要阐述成仙之理与性命之要。如《性命圭旨》之《大道说》和《性命说》,《三丰全集》之《大道论》,《黄元吉道门语要》之《探性命之源》等。  相似文献   

6.
<正> 拜读了孙耀鹏老师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1993年第6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专项体育课立论》(下称《专项课立论》)一文,颇受启发。谨就个别问题提出自己的点滴看法,愿与孙耀鹏老师及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7.
于志钧 《武当》2000,(10):36-39
颜紫元先生在《武当》2000年7期发表题为《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之二)》一文,极力贬低武术老前辈,尤以对我的老师吴图南先生多有诽议。吴图南先生早已辞世,作为弟子,有义务澄清颜文的诽议。  相似文献   

8.
蔡焕钦 《收藏》2001,(2):83-83
《收藏》2000年第6期发表了廉文煜先生《关于清代印花税征收史的探讨》一文(下称廉文),刊出了2帧贴有美国版印花税票的收税票和佥归税票彩照。笔者认为这2张税票单均系伪品,廉文误将伪品当真品,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我在《钓鱼》杂志今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竞赛的误区中走出来》(以下简称《误区》)的文章,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最近,福建钓友王成撰文与我探讨《误区》中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见《钓鱼》杂志今年第14期,题为《关于几个“误区”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我首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他的积极参与。我始终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在“百家争鸣”中形成的,不断“争鸣”的过程,就是向真理逼近的过程,有关钓鱼方面的理论也不例外。唯有如此,我国的钓鱼运动(包括竞技钓鱼在内),才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引下迈上更加正规、更…  相似文献   

10.
针对《集邮博览》2003年12期29页关于《北京没有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的话题(下称"没用说"),《集邮博览》今年第4期发表了两篇说明北京曾经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的文章。14页的一篇的依据是1987年11月10日邮政快件开办首日的北京6支"No.086610"号邮政快件纳费签条(下称"首日说");15页一篇则展示了北京两家邮电所实寄封上的快件号码签条(下称"邮所说")。拜读两文后笔者认为:"邮所说"真实可信,而"首日说"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第7期第8页《釉上彩与釉下彩》一文的内容不完全正确,除这两种釉彩外,还有一种既采用釉上彩又采用釉下彩烧制的复合瓷器,称为“逗彩”或“斗彩”。“青花加彩”意为釉上的加彩和釉下的青花互逗(斗),称釉上彩不妥,应称为逗彩。“黄釉青花”亦属斗彩。 上海辞书出版社《简明陶瓷词典》:“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我国最早的釉  相似文献   

12.
向辉 《上海集邮》2013,(1):38-39
《中国集邮史》面世已经13年了(北京出版社,1999)。该书对集邮界影响很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书彩页插印了一件报影,题为《快购纪念邮票》(图1),正文中称1912年12月中国发行《光复纪念》和《共和纪念》两套邮票时,上海《申报》于12月12日发表了300字的短文,但《申报》1912年12月12日刊登宣传文章题为《发行纪念邮票预告》(图2),  相似文献   

13.
阅《中国邮史》2011年第1期《或可释朱桐、张正安先生之疑》(下称《释疑》)一文,谈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上海一种特殊形式投递戳(图1),其结论为:"该戳式仅限于邮区区名与所在地局名相同的情况下才镌刻使用,即上海邮区没有必要再在下格再镌刻一‘上海’,才改刻‘用戳部门之工作类别填补之’",并不确切,因为这种戳式仅用于上海邮政管理局局本部。现以笔者所知,在此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4.
日本《陆上竞技》杂志1979年1月号发表了题为《令人吃惊的中、老年人蕴藏的活力》一文,介绍了西日本举行中老年田径运动会情况,译载如下:在当今世界上,中、老年(男子40岁以上,女子35岁以上)的田径活动开展得很广泛最近在日本国内相继举行了几次中、老年运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毛泽东早年的思想倾向出发,结合毛泽东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剖析毛泽东在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前思想发展、转变过程。指出《体育之研究》一文的发表是毛泽东救国救民思想的一种现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国兴 《武当》2006,(11):41-43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为清末全真教道士。其传世著作除《道德经讲义》和《乐育堂语录》之外,尚有《道门语要》。陈撄宁先生曾根据《乐育堂语录》和《道德经讲义》,纂成《口诀勾玄录》。他认为,欲修天元丹法,只读此二书足矣。1984年,台中李永霖、洪硕峰二位先生,又将《乐育堂语录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2007年第11期登载了洪善瑛、洪祖斌所写的《雄狮过江时从未高擎"八一"军旗》一文(下称洪文),其立论的理由是过江在先,"八一"军旗颁布在后,洪文所述时间虽无出入,但结论并不使人信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颜恒 《中国钓鱼》2006,(2):45-47
2005年第五期的《中国钓鱼》杂志,在“谈经说技”栏目里刊登了一篇题为《手竿钓大鱼五要素》的技术文章(下称《手》),安徽作者刘双平钓友把手竿钓大鱼归纳为五个方面,也是作者长期实践的结果,对此我认为是可信的,读之亦有教益。  相似文献   

19.
三、社会报刊上的集邮漫画我国的漫画创作起步时间较晚,清末民初方见端倪,直到1925年随着丰子恺(1898-1975,图47)在上海《文学周报》上画作的发表及郑振铎《子恺漫画集序》见刊《小说月报》(图48),始有汉语"漫画"之专称并开始在国内流行。中华邮政1945年元旦发行的专印军邮邮票采用的战地邮递图案(图49),其原图作者即丰子恺。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1993年第2期发表李滨的《许宣平、李道子与太极拳》(以下简称李文)一文。李文称“许宣平与李道子是太极拳早期流派的两位重要人物”。编辑有按语云:“……本刊特发表此文,以期引起讨论。”于是笔者不揣冒昧对李文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