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美雄 《武当》2010,(7):15-15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清光绪末年吴图南先生好友张熙铭所赠,后为许禹生知晓,遂抄六本分赠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寿、纪子修。此书有人认为是真品,有人认为是伪造,徐震先生考证此书时,认为只是宋书铭个人托祖上宋远桥之名而作,本人则有不同的见解,并列述如下分别作一比对。  相似文献   

2.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征、提倡国术之意义、方针、目的、方法、国术原理(包括当时风行一时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少林拳、通臂拳、摔跤这六门拳术的原理、技法、史略、优长)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国术的行政组织、管理、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旁及器械考证等等。嗣后,1984年又有以吴老讲授,其弟子马有清编著之方式出版《太极拳之研究》一书问世,更把吴老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太极拳科学化所作的努力,诸如太极拳的源流、特征、技法、体疗,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太极拳运动今后之发展,吴老拳论精选以及秘不外传的杨氏小架等方方面面和盘托出。他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参:《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225页),也是我国早期撰写《科学化国术太极拳》专著的人。七十多年前,他在《国术概论》的国术教学法中,就明确主张武术教育要从儿童作起,利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是国术的前途发展之所在。这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吴老一生致力于太极...  相似文献   

3.
我们面前摆着一帧一尺多长的照片,是应邀参加五月在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的武术界老前辈的合影。前排正中端坐的须髯飘飘者是著名的老武术家吴图南先生,紧挨他右侧,是一位戴着黑边眼镜、身材魁梧、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不自量力,与年轻人打乒乓球,胳膊受了伤。按摩高手赵小山夸下海口:“按摩五六次,保好。” 一边按摩,一边闲聊。这才知道,赵大夫是个钓鱼迷。这下,我们的共同语言就多了。 “前些日子,我认识了一位香港的侯先生。我原来钓鱼,就图鱼多,这位侯先生改变了我的钓鱼观。他在怀柔山里建了一个垂钓山庄,把钓鱼与休闲结合起来。我去过几次了,那才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呢!”赵大夫说起钓鱼来,简直就像个孩子。 经赵大夫的鼓动,5月初的一个休息日,我们一行驱车奔怀柔。锦绣垂钓山庄位于怀柔县城的南端,  相似文献   

5.
剑仙揭秘     
剑仙之术,先师陈撄宁先生在《口诀钩玄录》中曾这样说过:“剑术,也是极端秘密之一种。上等的名为剑仙,次等的叫做剑客。他们的戒律,不许管国家大事。现在常听人说,彼等为何不替国家出力?这都是门外话,决不可拿看小说的眼光去猜想。究竟他们费二十年光阴,牺牲一切,专炼此术,作什么用处呢?因  相似文献   

6.
儒道佛三家的静坐姿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怀谨 《精武》2008,(7):36-38
我感谢有机会参与编辑南先生的文章,使我一时悠然忘记许多烦恼,重入于少年时对武术无邪追求的境界。南先生没有选择在武术界做一代宗师,弃武从禅后,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所以他的习武经历与武学专著更值得人们思考、借鉴。本篇是南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撰写的精品文章。划时代大师的修真力作,不是泛泛可比,诠释详明,功法正确,果然别有洞天。希望读者朋友能从南先生的旁征博引、拈提古今中对静坐、武学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7.
也说南怀瑾     
盖世才 《武当》2010,(2):43-43
南先生的禅 先生于禅宗用功最久,体会最深,且有明师指教,非从纸上得来(这一点很重要,修证不是哲理玄言,可以空谈,任意发挥。修证是科学的,活的,真实的,必须要有有经验的老师去指导,仅凭看书是不行的,这与作学问大不相同。)故而先生虽然“什么都卖”(先生自嘲),但以“禅门货色”为最佳,如《习禅录影》中指示学人心性那句“一部大般若经,  相似文献   

8.
谭敦民 《健身科学》2007,(11):22-23
好像是《笑林广记》上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某人患病,走了几家医院,看见每个先生背后都有一大堆冤魂,不敢前去就医.好不容易发现一位大夫背后只有一位冤魂,就前去打听,原来,这位大夫昨天才开业……  相似文献   

9.
朋友,您想健康长寿吗?您想始终精力充沛吗?您想在事业上有成就、生活中有乐趣吗?那就请您看看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史馆馆员、96岁的吴图南老先生是怎样生活的吧!吴老先生虽已年近百岁,但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耳聪目明,体态灵活,没有一点儿病。每个星期,还都和86岁的老伴到几十里外爬一次山呢!“您有健身长寿的诀窍么?”我们好奇地问。他手捋白须,满面笑容地说:“有呵,秘决就是长期不懈地坚持锻炼,没有别的窍门。”  相似文献   

10.
张玉华 《武当》2000,(1):61-63
第四位:熊春茂先生(1918~1993年)。江西丰城人,是中医大夫。40岁时,经天津著名螳螂拳大师于海涛介绍,拜张振之先生为师学犹龙派太极神功。熊春茂40岁开始学犹龙派太极神功(在此以前未曾学过任何拳术),年龄已属偏大,但是张振之先生根据他的身体条件把犹龙派太极神功下盘功法  相似文献   

11.
范克平 《武当》2004,(3):12-13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选用教材之一的《君子剑图解》(精选)一书,就是根据央馆顾问李松如先生所提供的手抄本绘制并编辑出版的。此为当时上海百新书店正式出版发行的该本真迹(现藏南京中华传统武术培训学校图书室)  相似文献   

12.
郭树璞 《武当》2008,(6):11-13
(接上期) 9八方风雨接上式,右脚向外摆,身体随即右后转面西方。左脚紧随上前一步。屈膝半蹲,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右直臂弧形横扫于右侧腰间,再变拳向前冲击。左手配合向前弧形绕行至胸前按掌于右腋下,掌心向下。(图9A)  相似文献   

13.
中华剑术文化与当今剑术套路演练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剑术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有如下特征:即剑术的兴起与剑器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围绕剑器可形成的技击方法是剑术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主要内涵。从此点出发,论述了当今剑术套路演练中剑术技法训练的主要内容及其功力训练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孟宪民 《武当》2007,(5):39-40
牛春明先生,1881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满族家庭。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贫寒,历经坎坷。1901年,21岁的他进意大利在京创办的国施医院学医,适逢杨式太极拳健侯师祖(号镜湖)患病,前来就医。在牛春明大夫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6日《中国文物报》就CCTV首届全国赛宝大会上获得金奖的南宋画家苏显祖(款)《风雨归舟图》,分别刊发了沈白先生《〈风雨归舟图〉上的诗与书》和王志军先生《风从何来舟往何去——南宋苏显祖款〈风雨归舟图〉真伪辨》两篇质疑文章,窃以为,沈、王二位先生的文章的刊发,可能不仅仅是对该图真伪的考证,在某种意义上抑或也是对专家、媒体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各家集邮书刊对邮票采用的2幅白求恩大夫做手术的照片,说法不一。纪84-2“白求恩大夫抢救伤员”为白求恩站着做手术(图1),原照片摄影者为吴印咸;J50-2“鞠躬尽瘁”为白求恩蹲着做手术(图2)。部编邮票目录对后者未署摄影者;《中国集邮百  相似文献   

17.
丹派武功的内容 武当丹派武功,随着历代传人的悟道与衍化,武功内容有所扩充。九代传人宋唯一不但精武当剑、太极拳,还擅长八卦掌等武功。据先师杨公传言,宋公十八岁时,曾去北京相会董海川先生,以八卦掌与之切磋,这在师门传为美谈。尤其是十代传人李景林(芳宸)颖悟过人,秉承“内修阴阳中和之气,外采百家剑术之长”的宗旨,扩充武功内容。加上十一代传人杨奎山(林甫),按李公意志,旁通诸艺,继承发扬。经过历代传人贡献,丹  相似文献   

18.
张建勇  张天鹏 《武当》2010,(9):28-29
(接上期)浑洒翰墨浓香李兆生先生作品多臻神境而声名远播。已故书法界之前贤,天津李鹤年老先生曾这样评价:“兆生大师雄踞吉林,名震扶桑……贻我巨著,《声律真诠》、《真元宝笈》、《翰墨缘》与法书,博涉深邃,才富五车,更精内功及剑术,至于书法遒劲浑朴,灼见真知……。”  相似文献   

19.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3):14-15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1):9-11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