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一首流传极广的好诗,但由于断句不同、标点不同,其意趣也就不同。有人曾将它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即或改成四言句,亦未尝不可:“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相传清人纪晓岚,将它压缩成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古人亦有将它改为六言诗的:“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清明》诗如重新标点,则成一首颇具特…  相似文献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清明节。想起了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可能是最流行的唐诗之一。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背诵全诗,但大多数人会顺口地诵出这第一句。全诗四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作者是杜牧,小杜。小杜的诗清丽流畅,很易上口,也很吸引人。诗是四句,每句七字。也有人把这四句另外断句,变成长短句,读起来也通,有起伏,有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传说清代的纪晓岚曾用类似的方法,摆脱了一次窘境,也是由一首唐诗而起,那是王之涣的绝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一首传诵十分广泛的诗,而且也是被后人改为其他文体形式最多的诗。旧时有人为了给孩子启蒙,将其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将其压缩成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后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绝妙的好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  相似文献   

5.
唐人杜牧的《清明》诗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有人嫌它啰唆。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什么时候不可以"雨纷纷"?"清明"两字可简。"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就是在"路上","路上"二字可删。"借问酒家何处有","酒家何处有"本就是一个问句,"借问"多余。"牧童遥指杏花村",什么人不可以指?何必一定要"牧童"?"牧童"啰唆。这样,他把  相似文献   

6.
正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千古传诵的七绝《清明》,清新隽永,脍炙人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在千年传唱的过程中,曾有诸多名人雅士,从多方面别出心裁的修改该诗,却又成了妙趣横生、幽默有加的新作,仅举四例:一、《清明》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二、《清明》五绝  相似文献   

7.
杜牧有首绝句叫《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果改动标点及其位置,则可分别变成优美隽永的散文,脍灸人口的小令,富有情趣的话剧: 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相似文献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一春天里最让人忧愁的时刻就是清明了,一个春天的细雨都是为这一天而下的。《清明》一诗起句便有无比意蕴,"起得有味"。"清明",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时候,清明在仲春之末、暮春之初,是人们祭祖的时候,也是人们踏春赏花的时候。祭祖本身就很矛盾,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趣的是,古今人们对这首诗有多种改写和仿作。其中改为诗歌的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之别。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四言诗:  相似文献   

10.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科学链接看啊,这是春天里的清明时节,一幅多么迷人的江南风景画!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  相似文献   

11.
清明     
杜牧 《学语文》2014,(6):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12.
断句趣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有人不按七言断句,把它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这首七言诗就变成长短句形式的词了。 相传有个书生,入山遇雨,又值黄昏,投宿一人家。主人有意拒绝,写了一行字给书生:“下雨  相似文献   

13.
标点符号的作用很大。同样的文字,标点不同,分行分段不同,不仅会使其内容有别,主题各异,有时甚至使体裁迥别。以晚唐诗人杜牧的绝句《清明》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果标点稍加改动,便是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要是稍改标点和分行,就能翻作一首精巧的词。请读这脍炙人口的小令:  相似文献   

14.
诗意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清明的幽魂,牵着泪人的情思在一地梨花间曼舞。依依杨柳青。风拂过,是离人的记忆。千百年了,人们熬过了生命的冬  相似文献   

15.
春雨的诗情     
浩瀚的春雨诗海中,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读来令人神往。他的另一首《江南  相似文献   

16.
清明和谷雨     
一般说起“清明”,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扫墓。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几乎为“清明”奠定了永远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正>一日,乾隆皇帝和纪晓岚闲谈。乾隆皇帝问纪晓岚:"爱卿,现在正读什么书?"纪晓岚答道:"臣正读《全唐诗》。""《全唐诗》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首,能背诵吧?""杜牧的《清明》,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能否把它改为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18.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为公历4月4日或5日。民间在这一天有扫墓祭祖的习俗,还要到野外郊游踏青。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一首传诵十分广泛的诗,而且也是被后人改为其他文体形式最多的诗。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古诗如果运用标点采用不同的断句,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读法,获得崭新的艺术效果。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本是一首七言绝句,若断句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古诗就变成了一首标标准准的词了。这种古诗新读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古文断句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