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文缩微     
如何确定可读性 《新闻出版报》第2153期刊登李新生、周鹏良“如何确定可读性”的文章。文章说:“可读性”这些年成了各家报刊共同标榜的口号,它的提出,在中国的报刊界来说,是一个进步,表明了中国的读者开始有了“地位”。但“可读性”到底是什么标准:有趣味?实用?通俗?……不一而足,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2.
前年,我到广州时,曾向一位办文艺期刊的朋友提及一个藏怀已久的问题:“据说原《佛山文艺》副主编戊戟的武侠小说在广东读者群中很有影响,有一家期刊试着不发他的作品,结果这一期刊物就很难卖出去,有没有这回事?”朋友答:“戊戟的武侠小说在广东很有影响,这是大家公认的,最近他还荣获了广东通俗文学奖呢!但说不发他的作品,文艺刊物就发不出去,倒没有这回事。不过,戊戟的武侠小说,带活了包括《佛山文艺》在内的广东几家文艺期刊,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卖点”新闻?笔者认为用通俗的一句话讲:“卖点”新闻就是读者喜欢看的新闻,是有市场效应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李健 《声屏世界》2000,(3):29-29
什么是广播的优势?通俗的说:只要是报刊等传播媒介做不到.而广播能做到的都应当属于广播的优势.“带响的报道”就是广播的众多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本刊创刊65周年,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魏建新先生特地制作了典雅奇特的贺辞,大家不妨猜猜看,究竟是什么妙句?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宠儿”。那么,在书林文海中,它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文体?特性怎样?又如何来写作它?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些问题。(一)报告文学的文体《新闻学简明词典》上说得清楚:报告文学是一种运用文艺手法迅速及时地报道现实  相似文献   

7.
一次谈文化,有人问什么是低俗、通俗和高雅?我一时语塞。如果凭感觉来回答,当然谁都知道,再往深说,有什么理论根据呢?我就赶快回来查书和旧日的读书笔记,于是有了一点新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李笠翁与日本的“戏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正确把握李笠翁这一文人、作家的实相,我认为有一不可欠缺的重要视点。即他是所谓的“戏作者”。因而不能从极普通的正经文艺而只能从“戏作”的特异水平线上去看待和评价他。 什么是“戏作”呢?简略地说,它是日本江户时期诞生的一种“娱乐文艺、游戏文艺”。李笠翁的戏曲及小说,其内容和性格可与“戏作”等而视之。 笠翁的友人尤展成对笠翁文艺有“用狡狯伎俩作游戏神通”(《闲情偶寄》序文)之评谓。这正击中了笠翁文艺的本质及核心,须注意这一非常重要的评价。这就是说,常发挥且驱使“狡狯伎俩”的笠翁似的戏作者,其实是非常不好  相似文献   

9.
“风马牛”这个词还真有点“魅力”,人们在写文章、谈话甚或在报告、演说中多有使用。大概是因其通俗而又谐谑,易写易记之故吧,时不时地总会读到或听到“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之类的话。但“风马牛”典出何处?每个字特别是词头的那个“风”字是什么含义?却未必是每个使用者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风格     
什么是编辑的风格呢?去问一位老编辑,回答说:“编辑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再问,他便笑而不答,仿佛其中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神秘得很。不久,便听到一件有趣的事:某报一位文艺副刊的编辑,接到一篇散文,十分欣  相似文献   

11.
寄广播稿要通俗口语化,这并不是什么新见解.远的不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光是“广播电视战线”、“新闻战线”、“编播业务”等刊物,就发表了近二十篇讲广播语言的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先后开展过“口语化月”、以通俗口语为主要内容提高广播宣传质量的活动。尽管这样,打开收音机仍然常常听到半文半白、费解难懂的词句.有人说,现在语言广播通俗  相似文献   

12.
工作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你怎么那么喜欢流行音乐?没品味”;“只有严肃音乐才能代表真正的音乐,才是经典的”。……为什么要把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对立起来呢?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音乐,好的和坏的。而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你能说哪一种是坏的呢?通俗音乐的某些流派接近严肃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何能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这类新闻栏目制作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些报刊文章已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论及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这类新闻栏目紧紧围绕一个“民”字,以关注民生的立栏宗旨, 贴近民情的报道内容,便民参与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目光,提高了人们的兴奋点。用有些观众通俗的话讲,这类栏目的成功,在于它“离平民百姓最近”,“是老百姓自己的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14.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15.
翻开报纸,读者在看文艺报道时,他们的目光总是被不同凡响、颇有特色的报道所吸引,而对于那些虽具有新闻“五个W”,但却没有文艺报道特色的报道却不屑一顾。这就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文艺报道的特色是什么?怎样才能突出广艺报道的特色? 文艺报道和政法、工业、农业、财贸、科技等方面的报道一样,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艺报道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但  相似文献   

16.
文艺评论是报纸副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这里要谈的,不是文艺评论系统的知识,而是自己对文艺评论写作的一些实践感受。第一,文艺评论是什么? 教科书上有一个文艺评论大体的定义,比如:“文艺批评是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它向社会描述和解释作品、作家和文艺现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新闻宣传要注意留有余地。“宁可少说,不可多说”,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技巧之一。 “少说”或“多说”什么?当然是可供新闻宣传传播的事实。非事实自然不在“少说”或“多说”之列。1958年12月,毛泽东谈到粮食总产量如何报道,是多报还是少报好时说,今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但究竟多少,说法不一,有说一万亿斤,有说九千亿斤,也有说七千五百亿斤的,我说就是七千五百亿斤的好。报道中究竟说多好呢?还是说少好呢?说  相似文献   

18.
“沃克哈德,你有女朋友吗?”“没有。”“你吸烟、喝酒吗?”“烟酒不沾。”“一不喝酒,二不吸烟,又没有女人,那你图什么?”“为了长寿。”“既不喝酒,又不吸烟,连女朋友都没有,活100岁又有什么意思?”哄笑声中,沃克哈德一本正经地说:“长寿,是为了新闻事业。”在常驻开罗的各国记者中,这段对话几乎无人不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文艺上可说是危机四伏了,话剧危机,戏曲危机,电影危机,出版虽然没人说危机,但日子也不好过。现在又轮到小说危机了,有人说创作已经面临消亡的危险了,文艺家们陷于浮躁,评论家们陷于徬徨,那气氛好象到了“邦贝的末日”。什么不危机呢?作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说新闻”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一时占据了电视台各档新闻节目的主要位置,渐渐地,似乎庄重大方严肃规整的播报样式成了固步自封的保守样式,而“说新闻”则成为个性色彩的展示。那么,“新闻播报”与“说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自身都有什么特点?如何防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