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蹇叔哭师的用意何在山东宁阳一中桑文彬《都之战)有"蹇叔哭师"的场面。对于秦国元老重臣蹇叔的这一非常举动,历来争议颇多。陆精康先生的《肴之战)异说)《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11期)认为,塞叔此举是一种"蓄意涣散军心的举动",并断定这是塞叔的"一青"。...  相似文献   

2.
《殽之战》异说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之战》末段,秦穆公引咎自责的一段话,标点解释一向颇多歧见。关键句子的意义,通常的、权威的说法是:①“不替孟明”:不撤去孟明的职务。②“大夫何罪”:孟明等人有什么罪?③“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为孟明的一次过失而抹杀他...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文科教材《古代汉语》所选之《左传·成公二年》传统名段《车之战》中的几个疑难词语的注释进行考辨,以求确义。  相似文献   

4.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曾先后提到这一点,并把这次战争跟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越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蜀  相似文献   

5.
“死且不朽”注释疑议泾县中学陈晓保《之战》中“寡人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一句,教材注为:“(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表示当死,不冤。之,结构助词。”笔者对“死且不朽”的注释有异议,现与教材编者商榷。要正确理解一个词语,就必须...  相似文献   

6.
辛亥广州起义史实考略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孙中山先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三·二九”起义。教材、《教参》介绍是役有关史实对学习原文不无助益,然涉及之史实语多舛误。是役前人爬罗剔抉已著信史,兹据以考析如次:一、是役殉难人...  相似文献   

7.
准确解读教材文本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笔者以《决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八年级上册第15课)为例谈谈解读初中历史(北师版)教材(以下简称“历史教材”)文本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细读了江苏丁山燕老师的《聋校语文词语教学之忌》一文(《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第9期,下称“丁文”)。文中丁老师对两个课例进行剖析,简要阐述了自己对聋校低年级词语教学的一些看法.读后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所收《红楼梦》词语释义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2001年第7-8期发表了陆精康先生的大作《也说“持其踵为之泣”》一文(以下简称陆文)。陆文就如何训释《触龙说赵太后》中的“持其踵为之泣”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陆文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中把“持其踵为之泣”翻译为“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不自然,不合乎人情常理。又以西汉刘向《说苑·修文》中所记载的先秦时期的迎娶之礼为主要依据,从而得出如下观点:赵威后送女儿燕后出嫁之时,之所以要“持其踵”(即握持女儿燕后的脚后跟),是为了从女儿丈夫家所带来的两双鞋中择取一双及时给女儿燕后穿上。此明证是,陆文…  相似文献   

11.
继笔者《(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及《(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续释》(两篇共释词55个)之后,再选择25个词语进行考释。同样,这些词语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收录,也不见于刘乃和主编《晋书辞典》的词目或义项。  相似文献   

12.
一幕「折服秦王」的荒诞剧《唐雎不辱使命》考辨江苏南通市三中高淑娟陆精康《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下引文字出此不注)。是章,不少读者误作史传,以为实有其事,初中语文《教参》的分析不能不说是极有影响的: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  相似文献   

13.
蚩尤与蚩尤戏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由贵州仡佬族傩戏《收蚩尤》引起,从《公关战蚩尤》、《黄帝战蚩尤》、《收蚩尤》、湖南湘西苗族祭祀仪式剧等四出剧目(种)对蚩尤与蚩尤戏剧文化进行了介绍和讨论。认为以蚩尤为核心人物的历史久远、剧义有别的戏剧,有着丰富而又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秦晋淆之战》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是《左传》中的一篇佳作。这篇短文以千字左右的篇幅,清楚明晰地叙述了秦晋淆之战的全部过程,生动地刻画了卷叔、秦穆公、把子、孟明、王孙满、弦高、皇武子、原轸、文赢、晋襄公、阳处父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而且作者的评论寓于叙说之中,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下面从春秋笔法的运用、外交辞令的巧妙和人物刻画的准确传神等几个方面对《秦晋淆之战》的语言特色作一些分析。一、浓缩凝练,寓意褒贬的春秋笔法《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历史散文…  相似文献   

15.
也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原因──兼与陆精康先生商榷内蒙古通辽市职业中专孙培民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对这首词的写作原因,《教参》认为是"当时韩(按:指韩胄)高谈伐金,不作实际准备,同时继续过着奢靡荒淫...  相似文献   

16.
谈起词语重叠,人们往往只从语法角度去认识而很少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它。殊不知词语重叠也是一种审美手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国诗歌史上的丰碑《诗经》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审美内容,正是与《诗经》中所采用的丰富的审美手法分不开的,词语重叠便是其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据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就有一百九十八篇运用了词语重叠手法。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评价《诗经》运用词语的重叠时指出:“‘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似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口要)(口要)’学草木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他甚至还  相似文献   

17.
中学古汉语中有很多自称谦词,现集说如下:寡人“寡德之八”的简称,意思是少德的人。古代国君谦称自己。例如:“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磨难不辱使命》)。寡常用于称自己的君王或称自己的妻子。例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齐桓晋文之事》)“寡君之以为我死且不朽”(《之战》)。孤古代诸侯自称时谦称。例如:‘邓违表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之战》)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以乐羊子委》)。窃“私下”的意思,第一人称谦敬副词。例如:“窃自恕”(《触龙说赵太…  相似文献   

18.
我在研究运城盐池(古称解池、河东盐池)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接触到黄帝和蚩尤涿鹿之战这个远古时期的重大战争问题。依据写了一篇《黄帝与蚩尤之战原因的臆测》,阐述了我的一些观点。此文发表于《盐业史研究》1991年第二期。 后来,我在云南楚雄师专编印的该校科研成果汇编中,发现有夏阳先生整理、出版的《苗族古歌》一书,其中有“涿鹿之战”的章节,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由于该书是在1986年出版,我苦于找不到此书,便冒昧地写信给我的同行马旷源同志,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汉语大词典》所收现代词语释义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20.
《殽之战》选自《左传》,题目是后人加的。《左传》是编年史,它以鲁国的纪年编次,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矛盾斗争。《彀之战》选自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下面就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一、殽之战的前前后后。《殽之战》记述了秦郑之间、秦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前面说过,《殽之战》是从一部编年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