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华 《云南教育》2008,(22):16-16
“三生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是提高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三生教育”也就是要以“育人”为核心理念,围绕上述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积极、负责、效能的社会成员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玲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94-195
现代教育理念对教育重新定义: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罗崇敏说:"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客体也是人;教育要使人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这就是"三生教育"的内涵。"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三生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就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100多年前,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盲,隔离了人与物;聋,隔离了人与人."因此,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特殊补偿任务.聋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聋教育课程应加强学生潜能开发,注重语言发展,改变课程实施长期存在的师生之间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如何全面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一代又一代特殊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对人的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对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教育本质就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  相似文献   

5.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党联系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坚实基础和主要形式,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教育就是要教书育人.教什么书,用什么思想去引导下一代,培养和塑造具有什么思想和能力的人,这必然是第一位的内容.所谓"人"从来不是指自然人,而是有思想、有阶级差别的人.因此,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培养什么人,为谁所务,始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国内都还存在敌对势力的今天,要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能够树立起无  相似文献   

6.
走过了48年发展历程的沙河小学,历经了部队办学、企业办学、政府办学的三种办学体制七个管理阶段的曲折发展道路,一代又一代的沙河人,凭着对教育的忠诚和执着,用坚韧和扎实守护着这片校园。在时代进入21世纪的时候,学校移交南山区政府管理,学校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借助于南山教育改革潮流的推动,在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努力探索"生本教育"的实践途径,初步形成了生本教育的办学特色,使这所老学校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活力,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办学质量稳步提  相似文献   

7.
冉育彭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119-122
"三生"教育以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本身的生存、生命和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要求。在"三生"教育视野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三生教育"开展的动因和意义当前幼儿在家都是"小公主"和"小皇帝",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造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缺乏安全知识和防护能力,特别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三生教育"的理念就是将幼儿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教学活动及教科研活动之中,以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坚持"以幼儿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突出幼儿的养成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抓落实,重特色,创造性地开展保教工作,使幼儿在园内健康  相似文献   

9.
所谓"三生"即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1]。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并把它作为素质教育基础工程来抓。随后以部分学校为试点开展"三生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祝浩军  邹金国 《成才之路》2014,(35):F0003-F0003
正浙江绍兴市上虞实验小学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站在小学教育为孩子发展奠基的高度,围绕"让儿童充满生活力"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加强了体育艺术类特色课程建设,满足了不同儿童的个性和特长发展需要,取得明显效果。我们的主要举措为:(1)高扬办学本色。一代一代实验人积极践行"生活力教育",顺应历史与时代发展要求,探索"活力课程"体系,实施"以生  相似文献   

11.
"三生教育"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健康发展,就是让学生的身与心得到健康发展。但现行教育状况离这个目标有很大一段距离,距离存在的根源是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对教育的价值观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同时这些差异又与"三  相似文献   

12.
开展"三生教育"就是要让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理念,通过学校引入家庭,通过家庭向社会辐射。昆明高新一小把"三生教育"与家庭教育揉为一体,家长对"三生教育"的所思所想。让我们读懂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真育爱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有全面教养,使人能全面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以此理念为主导,云南省教育厅提出了“三生教育”的理念,“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一致的。2009年5月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和云南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中国“三生”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本刊记者就实施“三生教育”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实施途径等问题采访了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三生教育"创新教育理念1.整体性教育"三生教育"是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排斥教育单一的工具性,倡导"教真育爱"的教育本真。"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教育,相互作用和科学行动,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教育功能。"三生教育"不是生命教育、生存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生源对象也逐渐从80后转向90后的一代,90后的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或从小就是留守学生,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通过对90后高职生自我情绪管理中应注意的调节方法,引导他们提高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2015,(3):33
崇真育桃李崇实创特色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创办于清光绪29年(1903年),始名私立崇实初等小学。创办初期即立校训"崇俭耐劳,忠实不欺",秉承着校训精神一路走来,一代又一代黄小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以"着眼未来、面向全体、整体优化、个性鲜明"为教育目标,以"小学教育是孩子的人生银行,学校、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和帮助他们储蓄将来用之不竭的生  相似文献   

17.
"三生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核心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是一种以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赵菁 《宁夏教育》2014,(1):10-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认识上有一定的片面性,与正常学生相比,聋生存在着一些特殊之处,具体表现为:一是聋生接受外来信息较少,生活体验肤浅,大多数分辨是非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抵抗诱惑力较差;二是由于听不见,聋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卑、急躁、孤僻、不合群、多疑:三是由于聋生交往不方便,再加之有些聋生父母总觉得亏欠孩子,生活中对聋童比较溺爱、迁就和纵容,导致一部分聋生自理能力、卫生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兴起,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在全球各地区迅猛发展。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校园主力军的"95后"是个性十足的一代,相较于前辈们,他们兴趣更加广泛,也更具国际化视野,因此个性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95后"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意识现状出发,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样本,通过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95后"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等问题,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方面剖析"95后"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促进"95后"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有效地对农村小学生实施"三生教育"呢?"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