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认为,尼采在最后的创作岁月里的努力,无非就是对柏拉图主义的倒转,柏拉图那里超感性之物为衡量尺度的东西,尼采将其反过来,使超感性为感性之物效力,真实之物就是感性之物。海德格尔把尼采看作西方形而上学哲学的最后完成阶段,柏拉图—尼采,一前一后,柏拉图谈彼岸,尼采只相信此岸,柏拉图谈本体世界,尼采只相信现象。  相似文献   

2.
从海德格尔解释学现象学的角度,分析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与真理关系的三个著名命题,即柏拉图的"艺术是真理的影子的影子",尼采的"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以及海德格尔的"艺术是真理的源泉"。在这种艺术观与真理观的比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作为"历史性此在"的人类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状况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尼采在最后的岁月思考伟大政治的问题,尼采倡导伟大的政治主要是为了建设伟大的文化,伟大文化的建设需要有伟大的人民,从人民中产生超人,超人是伟大文化精神的创造者。尼采不是反犹主义的,尼采只是批判犹太教士精神,尼采的伟大政治的战争观念主要是对着教士阶层去的,尼采认为,正是教士阻碍了伟大文化的创造,尼采不是纳粹的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尼采锤子哲学的政治思维方法、权力意志的政治阐释理论、虚无主义政治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尼采对现代政治的批判.尼采的政治思想作为人类从现代社会到未来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探索形式,具有反现代性的消极特质,而其中对现代社会弊端的批判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从尼采锤子哲学的政治思维方法、权力意志的政治阐释理论、虚无主义政治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尼采政治思想的反现代性质,考察了尼采对后现代主义政治化的影响。尼采的政治思想作为人类从现代社会到未来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探索形式,具有反现代性的消极特质,对现代社会弊端的批判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尼采的政治理想,剖析了尼采不满德国的政治现状又全盘否定民主政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欺骗性又要求重建等级制度,看到了群众的革命力量又惧怕革命,构建超人统治的贵族政体。这从他的性格和经历中可窥一斑。出于对德国社会现实的不满,尼采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平等观念,而中产阶级化的旧贵族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不敢发动人民革命,转而构建反时代的等级制度和贵族政体。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学术介入与文化介入,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性选择。学术介入,是以学术的立场、思想和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介入则是以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中所体现的丰富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使文化行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行为。这种介入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游离”于大学教育之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叶,出于冷战格局的需要以及对泰国军人独裁统治的不安,美国积极介入泰国政治生活,极力帮助泰国军人集团组建政党筹备大选,对其进行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与此同时,泰国奉行一边倒的亲美政策,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和马前卒.至此,泰国军人集团的执政地位得以合法化,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亚洲紧张局势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9.
鲁迅曾深受尼采思想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鲁迅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等思想行为表征的显在层面上,而且以一种更为深刘的隐在形式体现在鲁迅的文本创作中。这种影响随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鲁迅自身思想的演进与蜕变,呈现出一种从接纳到逐渐疏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哲学中能从政治事物的理解延伸至真理学说的重要比喻。它对于理解整个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追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海德格尔表面上对政治和伦理维度有所拒斥,但他的"洞穴比喻"解读打开了理解政治事物与哲学真理关系的新视野。海德格尔的"存在真理"观提供出一种对话理性的模式,为抵抗后现代主义洪流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将形而上学的“真理”结构概括为三个方面 :认识对象———“真实世界” ,认识主体———“纯粹理性” ,表达手段———“再现性语言” ,进而在这三个方面探讨尼采对形而上学真理观的批判以及对“我们的真理”的思考。本文不同意将尼采在真理问题上的看法归为虚无主义的流俗做法 ,辨析了尼采自己的真理立场和形而上学真理意识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呼唤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自助、尊重和平等、服务的理念,吸收社会工作在帮助弱势群体的一些先进的观念和方法,运用和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对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形而上学的超越与复归构成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内容。他在批判与否定传统形而上学中,通过对“在”本身的追问,致力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并把对新的形而上学的建构与对人类现代生存状态的哲学追问和深切关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形而上学得以提升并向其本真状态复归。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一代大学生思想、精神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思想来源 ,统一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真正的精神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学术介入与文化介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性选择。所谓学术介入 ,是指以学术的立场、学术的思想和学术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说来 ,一方面是以学术的态度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或者说 ,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术教育的氛围之中 ;另一方面 ,将学术研究中的丰富思考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使受教育者在海纳百川的思想环境中辨别、选择 ,并形成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从人们对海德格尔著作引文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展开讨论,进而转入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与工具理性、"生存"相对于"存在"的优势两个环节进行分析,表明海德格尔之所以要讨论到马克思,是因为海德格尔认为对世界的技术性理解构成对于当代世界理解的核心。然而海德格尔没有涉及马克思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理解中非常核心的内容:阶级及生存论的原始性,没有认识到马克思的思想是哲学和革命的社会学说的密不可分的结合,没有对于马克思关于现实性的理解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导致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误解,并且海德格尔最终也没有能超越马克思。摒弃从纯粹的哲学思辨出发,只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才构成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合理向度。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哲学研究的主题,在近代文化哲学研究实现了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转向。尼采作为处于这一历史转型的“断裂带”上的“现代孤独者”,建构了以病者为剖析对象、以酒神精神为基石、以重估一切价值为取向,在动态的生存中寻求本真自我为归宿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教育思想因为其哲学思想遭人误解而被人们所忽视。本文通过对尼采教育思想的简要梳理与概括,认为尼采的某些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与超前性,对于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尼采的"日神说"和"酒神说"是理解其悲剧思想的钥匙,他的全部哲学思想就是从这两个概念引发出来的。尼采悲剧学说的价值在于他觉察到西方社会正在孕育和发展着的深刻的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并已经意识到旧世界及其所珍视的一切价值的必然没落,要求加以无情的否定。所谓"上帝死了"的说法,正是这种思想的形象化的表现。他的悲剧学说对后世,尤其是对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20世纪西方重要的美学流派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尼采对瓦格纳的评价经历了由前期肯定性评价到后期否定性评价的巨大转变,从而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在尼采对瓦格纳的前期肯定性评价中,尼采认为瓦格纳是唯一的醒者,唯一思考着真理和现实的人;是世界的一位简化者,等等。而在尼采对瓦格纳的后期否定性评价中,尼采则认为瓦格纳是一个典型的颓废者;是一个暴君,等等。  相似文献   

20.
周岩 《文教资料》2012,(8):42-44
叶芝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的诗反映了英语诗歌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转变。他一生的创作实践受多个人、多种文学流派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尼采哲学思想与叶芝创作思想之间的相似之处:尼采的"酒神艺术"与叶芝的创作思想;尼采的"强力意志说"对叶芝的影响和在他作品中的反映;尼采的哲学命题"上帝死了"和叶芝的神秘主义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