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以下简称《清》)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小说,因为它被编排在“情节”单元,所以我们的教学往往会围绕话题的小说知识设计,下面先展示一公开课的教学片段:师:让我们来品味一下局部摇摆,朗读小说的高潮部分(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感受一下,小说经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徒之神>的写作背景、结构及主人公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志贺直哉在创作小说<学徒之神>时,其青年时期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淡化,这使他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放到当时的社会问题上,并把自己一直没表露出来的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渗透在作品之中.志贺直哉的创作在这一时期表现出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王钦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2,26(4):100-101,110
日本人非常关心人的生死这一问题。日本作家常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生死无常和人生无常这一主题。志贺直哉是雄踞日本大正文坛之首的著名作家之一,他不仅是白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心境小说"的泰斗。并且被日本人称为"小说之神"。其小说大都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城崎》是志贺直哉享誉日本文坛的"心境小说"之代表作。这篇文章深刻地反映了志贺直哉生死观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大正年间(1912-1926)雄踞文坛之首的著名作家,其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避免矛盾的激化,寻求和谐,寻求表面上的平安无事。这一调和思想和他的人道主义是有矛盾的,一个重在调和,一个重在改变,然而两者却能完美结合,构成独特的志贺文学。通过《学徒之神》,便能充分了解志贺重在调和的文学特色,也能体会在当时日本社会环境下,一个有良心的作家的矛盾与苦恼。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是文学作品的根本性特征之一,也就是说作者写“这一个”而不写“那一个”,背后包含着不同的意义生成动机,而这独特的“意味”也就是文本独特的“篇性”所在。《黄昏清兵卫》为何选择“葫芦”,其背后有着独特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作者个性化的选择倾向,人物的命名也是意味深长,这些要素共同作用于文本和情节,在结构化的表述中形成了“这一篇”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延安小说”视野中考察卞之琳的小说创作,可见其小说内在的思想演变轨迹.卞之琳在“延安小说”语境中的短篇小说由单纯乐观开始生发了新的主题.《山山水水》放弃了单纯反映现实的视角,以他去延安之前的思想准备作为小说创作的理论基点.在《山山水水》中通过自语和对话思考了“延安小说”语境的功能和意义,进而观照人物、邦国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7.
8.
志贺直哉作为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其作品多为短篇小说。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时任谦作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因此,通过志贺直哉的思想变化过程可以找到小说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勰时代,小说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还不具备文体,这一时代特征影响了刘勰的小说观。当时的小说包括了所有不入大道的话语样式,也就致使它以各类不固定的文体出现。然而当今小说的一些个别表现特征却已经出现,刘勰承袭了《汉志》的观点,认为小说尽管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可观之辞,依旧是不入流的。  相似文献   

10.
陶晶孙是前期创造社自我小说流派中的重要作家,他的自我小说在艺术风格上明显地苟同于其他创造社的作家,有着日本文化的“原汁原味”,而且对新感觉派的技巧运用也是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1.
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学徒的神仙》自发表以来,一般被定性为表现人道之爱的小说。初看仿佛描写的是对弱小者的同情,但实际上暴露出了隐藏在人道主义背后的个人主义。立足于作品中具体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以及叙述性语言,通过文本分析,揭示人道主义背后隐藏着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2.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学史的误会。《棋王》的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的解读不应局限于单篇文本,而应该扩展为主题性群文阅读。与以往过于偏重小说“分裂”思想的解读相比,还应该专注于构建思想与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以《孔乙己》为代表的鲁迅小说是以何种形式表达“分裂”的感受的。  相似文献   

14.
姜培 《考试周刊》2011,(64):22-23
赵树理的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从题材、风情习俗、人物形象等方面里里外外都透着“土气”。本文以《小二黑结婚》为例,淡淡赵树理小说的“土气”。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其中《呐喊》和《彷徨》收录了25篇。在这25篇小说中。有“我”的12篇。这些“我”构成了一个别样的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认真解读这些“我”.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旨、明确鲁迅小说的特点、把握深层的意蕴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观这些“我”.其作用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侧重于探究 ,如何结合网络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学会主动地利用网络为我服务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网络的信息。以课文为“原点” ,通过研读《荷花淀》 ,让学生感性鉴赏“诗体小说”的艺术美 ,由此引发对作者孙犁的了解兴趣 ,对“诗体小说”的探究兴趣。这时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 ,针对以上内容 ,上网查询 ,将查询到的相关信息 ,进行筛选、下载和整理 ,然后 ,以研究小组为单位 ,全班进行共享和交流。由此 ,由“原点”进行“辐射” ,学生对“诗体小说”特点的理解和鉴赏由课内转向课外。[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成书后出现了一大批模仿它而作的“世说体”小说。这些仿书本身既是《世说新语》传播的产物,同时又参与到《世说新语》传播的进程中来。因此,对“世说体”小说的研究是《世说新语》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共有16部,其中明代10部,清代6部。这些仿作虽然只得《世说新语》之形,而无法企及其神韵,但作为一个小说流派,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具备着全人格的大艺术家”——志贺直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白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浸透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调和意识。文体生动简洁 ,格调清新淡雅 ,语言精炼优美 ,在日本近代作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形式多样,富有创新精神。茅盾曾盛赞鲁迅:“《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譬如,“重复”这一修辞格,在数量不多的鲁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而且在有的短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个细节,竟几次重复。如《狂人日记》:“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这两句重复,旨在揭示封建礼教这个病毒已蔓延、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机体!“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这两句可算是反封建宣言,是“文眼”,重复是起强化、渲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习惯把清末民初翻译所带来的在汉语中留下外来印迹的现象称为“欧化”。但由于当时的西方书籍大多是由日译文转译过来,因此,其中还含有“日化”的特征。鸳鸯蝴蝶派也是“日化”的自觉传播者。《小说画报》的语言中有非常典型的“日化”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考辨出鸳鸯蝴蝶派文人对现代文学语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