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香君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但是被任何政治态度和目的左右来评价李香君都是错位和荒谬的。从文本出发来考察,作者孔尚任要塑造的是一位既对爱情忠贞不渝、更对家国挚爱于心的女子。  相似文献   

2.
李巍 《考试周刊》2012,(66):20-20
“鬼”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鬼”。近代以来,在日本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现在的日本人一说到鬼,首先会想到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妖怪。而在中国则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由此可以看出,“鬼”由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性质及形象发生了变化。由此.本文着手于考察“鬼”的具象,把握中日两国对鬼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10):54-55
明清传奇之一《桃花扇》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其主旨,即剧中《开场》中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线索;一是暗线,即“兴亡之感”,作者在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他本人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时的感怀之情。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冲破了传统文学中的形象模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而孔尚任则试图用历史理性主义重塑李香君,在爱情和历史的双重参照系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冲破了传统文学中的形象模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而孔尚任则试图用历史理性主义重塑李香君,在爱情和历史的双重参照系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问题永远是文化的问题。其中,汉英文化中形象语言的翻译问题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本文借鉴了部分学者的合理观点,对汉英文化语境中的形象语言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概括地总结出了几种关于汉英文化语境中形象语言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三桂降清叛清,其家族两次遭到灭门。据清朝官方史书记载,"三藩之乱"后,清廷将吴三桂祖、孙"剉其尸骨,传示各省";其爱妾陈圆圆的下落,有投湖自尽,或逃离,或隐居等说。有关吴三桂的历史记述到此为止,给人的映象是,吴三桂已满门灭绝,无后裔存世,在清朝的官方史书及学者的著述中,再也找不到吴三桂及其亲属家人的点滴信息。新近爆出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有吴三桂后裔及陈圆圆墓,这是个惊人的消息!笔者与多位清史专家受邀两次到马家寨考察,从所收集到的证据显示:现今在马家寨所居住的吴氏族人确为吴三桂后裔,陈圆圆曾归隐在此地,吴三桂、陈圆圆、马宝、吴应麒等人的墓也在此地。  相似文献   

8.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李香君的形象塑造融入民族话语,博得了不同时代观赏者的共鸣。文章将李香君的形象审美从民族话语中分离出来,借重女性主义理论资源,思考李香君的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9.
曾永义昆曲改编本《李香君》在演绎《桃花扇》兴亡主题的基础上,着力塑造坚贞高洁、大义凛然、临难不苟的风尘女杰李香君形象,高扬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精神和不为世俗所诱、心心相印的爱情理想,借以烛照利益最大化原则所导致的真情丧失、铜臭满眼的当下社会,彰显戏曲的劝化功能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代名妓李香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且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曾永义先生根据清代传奇《桃花扇》改编的昆剧《李香君》更加凸显了李香君忠贞不渝的爱情、不畏权势的英勇气概及对独立人格的捍卫。在当下多元价值观念并存、信仰紊乱的社会环境中,曾先生重塑的香君形象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中的吴月娘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都是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她们不是单方面或美或丑的扁平、单一人物,而是多方面的美中有丑的圆润、多元人物。封建婚姻制度中的正妻身份使两位女性婚姻不幸而不得不用权财来巩固自己,在面对相似的生活境遇时,二人又形成了同而不同的性格和行事特征,其命运归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在词汇、成语、篇章结构、思维模式、历史等多方面存在异同。我们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树立文化异同意识,增强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英汉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3.
《霍小玉传》和《谭意哥记》是唐、宋传奇中的代表性作品,主人公霍小玉和谭意哥也是传奇小说中青楼女子的典型代表。由于题材相近,霍小玉和谭意哥有诸多相似之处,如:虽沦落风尘却久存从良之志;对妓女的现实地位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忠于爱情等。由于作品创作年代不同,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两人在性格和结局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霍小玉温柔多情而不乏执着刚烈,谭意哥则温柔痴情且守节重礼;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报复李益的负心;谭意哥则苦志守节并最终得以夫妻团圆。  相似文献   

14.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和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中的“索米斯”两个人物形象存在有异同点。作者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两个人在“唯名是图与唯利是图”、“麻木不仁与情利参半”两方面的不同点 ,并从“时代原因”和“思想倾向”这两个源于作者的因素分析了上述两个人物形象之所以不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高校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形象是高校极其珍贵的无形资产,是体现大学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借用“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模式,提出高校进行形象塑造和形象传播的基本框架-“UIS”(高校形象识别系统),并认为高校形象塑造的核心是培育独特而又的大学精神。高校形象的塑造本质上是大学精神的追寻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形象词语是语言中最为生动、最有特色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都主要利用形象词语来获取语言生动的效果。就英汉形象词语的异同比较,提出了英汉形象词语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7.
葛朗台和泼留希金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臭名昭著的吝啬鬼形象,分别出自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和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在两部作品中,虽然葛朗台与泼留希金的国籍有别,身份各异,一个是资产阶级的暴发户,一个是封建阶级的没落地主,但都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产物,他们身上概括了一切剥削阶级的许多共性。  相似文献   

18.
张问陶是古代巴蜀最后一个大诗人,但昔人多把他看作袁枚的信徒。其实张问陶的诗歌题材较广,取径较宽,既有空灵清新抒写性灵之作,又关心时务,讽谕时事,充满豪气骨气壮气大气,风格空灵飘逸沉郁。张问陶与袁枚二人所处的时代有异,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经历游历不同,所以其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张问陶是古代巴蜀最后一个大诗人,但昔人多把他看作袁枚的信徒。其实张问陶的诗歌题材较广,取径较宽,既有空灵清新抒写性灵之作,又关心时务,讽谕时事,充满豪气骨气壮气大气,风格空灵飘逸沉郁。张问陶与袁枚二人所处的时代有异,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经历游历不同,所以其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廖春华 《文教资料》2008,(4):141-14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把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本文选取几个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以介绍,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特点,并将其与我国现行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比较,力辨异同,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