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西游记》的艺术风格,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幽默和诙谐”。本文从文化发展史的新视野、新角度出发,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作者认为以《西游记》为代表的具有游戏风格的作品,是明代礼文化向乐文化转型期的文学发展趋势,从中反映出乐文化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古典名著《西游记》,不同时代对其意义的阐释有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现代、后现代文化视阀下,影视媒体从故事情节到人物性格的戏说改编,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形象的重塑,这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西游记》的不同层面及演绎的多种可能性,而且从中可以捕捉到丰富的文化信息,尤其是寻觅到社会价值变化的蛛丝马迹。本文将从关于《西游记》的传统论说,影视剧作中形象再塑解读,《悟空传》横空出世,《西游记》影视改编的文学观念与社会价值折射,从四个方面论述《西游记》影视改编与时代文化观念折射。  相似文献   

3.
陈艳琦 《师道》2023,(12):28-29
<正>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瑰宝,《西游记》奠定了神魔小说的典范,同时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吴承恩不仅将各家教义融会贯通,亦展现了《西游记》在文化、教育领域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正因如此,《西游记》的教学价值并不局限于文学艺术层面。《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赏析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提高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游记》文化的话题是以百回本《西游记》为核心生发出来的,因此,应该以《西游记》为坐标原点开展讨论。反映《西游记》问世之前的相关文化背景及其投影者,可称之为"前《西游记》文化";《西游记》问世之后出现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则可称之为"后《西游记》文化"。这样可能便于理清脉络,将讨论引向深入;部分地避免因时空错乱而带来讨论中的逻辑混乱或论证偏颇。  相似文献   

5.
以构建以《西游记》文化为主框架的连云港城市文化为主线,深入分析了连云港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关系,认为连云港是《西游记》的重要创作背景地,是新时期《西游记》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承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主题“宗教说”以及《西游记》“游戏”论的分析,认为作者是借用宗教的外衣,运用游戏的笔法来反映所处时代的风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由山西省教委、山西省高教学会《西游记》文化专业委员会和甘肃省天水市委、市政府、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16日~1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举行。山西省高教学会《西游记》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冯巧英教授代表常务副会长、山西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阎凤梧教授主持了会议。她简要回顾了96年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的盛况以及96年以来《西游记》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概况。《西游记》文化学会副会长李安钢教授致开幕词。他说,继96年太原“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之后,经过(西游…  相似文献   

8.
自从 1 996年太原、1 999年天水、2 0 0 0年运城等三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之后 ,随着《西游记文化学刊》第 1、2、3辑以及一批具有影响的《西游记》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 ,新世纪古典文学的文化研究充满勃勃的生机。为了及时总结 ,开拓发展 ,全国《西游记》文化学会、世界宗教经济文化促进会《西游记》文化交流中心、山西省高教学会《西游记》文化学会、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中心、运城学院中文系、运城学院学报、北京丫髻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 ,共同发起筹办“第四届《西游记》与中华道教养生文化 (国际 )学术研讨会”,将于2…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虽说长期以来,学者、专家对《西游记》的研究多不胜数,但大多数的研究局限于中国文化一两个方面。鲜有人对《西游记》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全面梳理。笔者试图从多个角度对这部经典著作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做全面性的综述以弥补前人们研究的不足,从而丰富人们对《西游记》的认识,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但是不同时代的读者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而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依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和网络小说.改编作品是作为读者的改编者对原著理解的一种物化,是原著的一种当代存在.所以,我们可以从改编作品中可以窥见《西游记》的接受情况.《西游记》当代接受中,"神魔游戏的等价承继"和"超越游戏的‘空白'填补"是其显著特点,而"审美经验的发展演变"是各个当代存在文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夏亚:蓝港在线自主研发的大型写实派即时战斗网游巨作《西游记》.使玩家在游戏中回味古典名著带来的感动和震撼。游戏在设计上贴近《西游记》名著,九九八十一难、再现经典场景.七十二变、六大门派.斩妖除魔等众多特色都被一一植入,玩家将真切的感受到一款最为纯正的“西游”网游大作。  相似文献   

12.
李安纲是我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年仅37岁,9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他十载潜心研究《西游记》,成果卓著。本文全面扼要地综述了其成果精萃: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是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还源篇》81章五言绝句是81难的原型。  相似文献   

13.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西游记》是审美的游戏。《西游记》的作者从童心出发,借孙悟空的故事,表达对敢想能干的人才的赞赏,揭露社会结构对这种人才无处不在的压抑牵制。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充满现实社会意蕴,既充满赞赏又充满嘲讽是这一审美游戏之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西游记》的研究结论提出新的看法:《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就在于其生命喜剧意识和乐观主义情调,这种喜剧意识的显著特征是没有死亡与毁灭的潜在重压,是能力和智力游戏性质.  相似文献   

15.
无论你有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无论是在看2011版电视剧《西游记》,还是在怀念1986版《西游记》,沙发土豆人人会做,如果只吐吐槽拍拍砖也太彰显不出格调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齐天大圣,那么在你心中,《西游记》里哪个妖怪最有文化?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中国的瑰宝之一,而用西游记改编的游戏当然也是非常受到玩家喜欢。但目前这些改编自西游记的游戏,大多没有根据其原著进行修改,而大多是将一些其他的情节加在其中,而让不少西游迷们大感失望。不过现在就有一款名为《西游伏魔录》的网络游戏即将登场。而这部游戏将会完全按照原著中的一些故事情节,重新演绎一次西天取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内众多《西游记》花果山原型地经过充分交流探讨和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游记》小说的认真阅读,并广泛考察、采访、查阅了四明山以及周边一带的历史、文化、景观、文献和民间传说等资料,经过系统的整合和研究,发现四明山的《西游记》文化及花果山资源等优势均在目前公认的花果山原型地之上,宁波四明山应是《西游记》花果山的最佳原型地。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文化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会于5月8日至10日在运城高专召开,经过与会专家学者三天的认真讨论和周密策划,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诚挚热烈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会议围绕运城高专青年学者李安纲教授在《西游记》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提出的问题:吴承恩不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道教全真道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宋代内丹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三处取经图画与《西游记》故事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西走廊的石窟和寺庙中,有几幅不同时代留下的以唐僧取经故事为内容的绢画或壁画。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晚唐绢画虎伴行脚僧图,说明初唐的唐僧取经故事正在由真人真事向传奇故事逐步演化。安西榆林窟的唐僧取经图被认为是西夏时的作品,比南宋出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至少早100年。张掖大佛寺的《西游记》连环画为元末明初的作品,比《西游记》成书早200多年。这些图画是研究《西游记》文化和古丝绸之路上长期凝聚而成的取经情结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挖掘河西走廊的《西游记》文化资源,在敦煌学、河西文化与《西游记》之间的关系上开辟和扩大新的研究领域,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猪八戒是一位极具滑稽个性的多重性喜剧人物,他的滑稽游戏与《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有传奇故事的“游戏文本”的文化功能息息相关,其滑稽表演源于被压抑的本能、欲望,除了这个生命主题,对于外在的一切,他一概以滑稽的游戏态度自觉不自觉地颠覆,以本能对抗异化。以俗趣对抗正统,以欲望对抗雅正,以真实对抗卫道,在整个文本中造成了一个狂欢的局面,从而以寓重于轻、既否定又肯定的形式表现了生命律动的精神,造成了对生命自由的觊觎局面,《西游记》本文以此来复归对生命意义的尊重。也正是这种本文里忘我的本能欲望的游戏和狂欢,象征了文本外知识分子在昔日的一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