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周刊C版》2017,(21):126-127
目的:探讨经右心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行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对心脏形态、起搏参数、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11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21例,并进行研究和随访。回顾性比较两者术中心室电极植入过程所需射线辐射时间。随访术后不同时期两者起搏部位对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对患者行起搏器治疗即刻起搏参数及3个月后的电压、阈值、阻抗测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传统右室起搏内部心尖部起搏较间隔部起搏对心脏LVEF及QRS时限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和间隔部心室电极植入过程中,介入手术所需射线辐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患者所需的平均辐射时间不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后QRS波时限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QRS波时限短,表明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LVEF)改善要明显优于心尖起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脂水平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36例CHD住院患者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测定以左室射血分数(EF值)为标准分为三组EF≥45%,45%>EF>35%,EF≤35%,用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将心功能与血脂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TG、TC浓度随左心功能的降低而降低(P<0.05);心功能指标EF与TC、TG均呈正相关(r=0.19,P<0.01,r=0.13,P<0.05)。结论:CHD患者心功能与血脂水平相关,血脂水平可能成为判断CHF的预后的指标之一,但二者的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借助起搏技术模拟生理循环状态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障碍患者恢复原有的心脏收缩同步状态.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CRT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率减少,全因死亡率下降.其可能是通过纠正收缩协调、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逆转左室重塑、心力衰竭相关基因的逆转等方面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晚期心力衰竭常为难治性,我们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15例患者加用卡托普利、美托洛尔和螺内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6~1999年住我院的2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3例;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的心功能标准:Ⅲ级10例,Ⅳ级5例;平均左室射血分数0.25;年龄28~50岁,平均38岁;病程1~9年,平均7年。对照组中男10例,女2例;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3例;平均左室射血分数0.26;年龄26~54岁,平  相似文献   

5.
贫血对老年慢性重度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收治的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按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及中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接受常规控制心力衰竭治疗情况下,分析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合并贫血的老年CHF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显著高于不合并贫血的患者(P〈0.05);中度贫血的老年CHF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显著高于轻度贫血组及Hb正常组(P〈0.05);1年后中度贫血的老年CHF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V)及6min步行距离(6MWT)与住院时及正常组比较其心功能更差(P〈0.05)。结论:老年CHF合并贫血的患者其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较高;且贫血的程度越重,其病情也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声学自动边缘检测技术(AQ)的实用、便捷性。方法:应用HP SONOS5500彩超仪提供的声学自动过缘检测技术(AQ)对63例患者不同时期左室容量(EDV,ESV)及左室的射血分数(EF%)进行检测,并与M超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Q技术操作简单,实时,同样与M型一样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左心功能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TT)测定左室壁收缩期位移,以此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左室收缩功能.方法: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切面、两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应用TT技术对20例妊娠高血压病子痫前期孕妇和21例正常对照妊娠妇女心脏不同节段的位移曲线,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A比值、肺静脉心房收缩期反向血流充盈峰(AR),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所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左室前壁、前间隔、后间隔各位点的收缩期位移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侧壁、下壁、后壁各位点收缩期位移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追踪法可无创、敏感、客观地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6,(2):116-118
该文研究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心力衰竭(HF)的意义及与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HF患者及NYHAⅠ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浆GDF-15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HF组患者血浆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结论:HF患者血浆GDF-15水平明显升高,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血浆GDF-15水平是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DM-AMI组)和按其一般情况及梗塞部位配对的无DM和AMI患者52例(NDM-AMI组)的临床特点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清心肌酶谱(CPK、AST、LDH、A-HBDH)峰值无显著差异,但DM-AMI组30d病死率明显高于NDM-AMI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低于ND-AMI组,揭示AMI患者合并DM病死率高,左心功能较不合并DM者差,可能与DM性心肌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钙拮抗剂(心痛定)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协同作用治疗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75例分析及追踪调查研究发现,卡托普利与心痛定长期配伍服用对高血压病及充血性心衰疗效显著,不仅能使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且随着血压的下降,靶器官心脏的左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另外对充血性心衰患者,不仅急性发病时明显缩短疗程,而且对预后极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和测定了68例室性早搏(室早)、房性早搏(房早)和交界性早搏患者早搏时和早搏前、后各一个心动周期的心功能指数变化。结果显示:早搏时心搏出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心动周期,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交界性早搏P<0.05);在配对间期和代偿间期两个心动周期中,一次室早、房早和交界性早搏分别使心脏减少作功9.0%、2.1%、3.2%,表明无论何种类型的早搏,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DB3(LIM domain binding 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相关性,并分析LDB3基因多态性对患者临床表现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的影响。创新点:首次明确LDB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密切相关,发现了三个与脑钠肽、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相关的多态性位点和一个与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159例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47例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并收集基线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后,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LDB3基因的14个外显子,经Sanger一代测序,获得基因突变位点。通过关联分析,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连锁不平衡系数和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单倍体分析,研究不同单倍体分型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影响。结论:在LDB3基因多态性分析中,发现9个多态性位点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其中rs4468255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密切相关。rs11812601、rs56165849和rs3740346位点多态性与患者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关联(P0.05)。且携带rs4468255多态性的患者更倾向于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三部自我推拿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30例.推拿组采用三部自我推拿法治疗;针刺组采用毫针刺双侧曲池、阴陵泉、太冲、涌泉穴,上两组均配合口服倍他乐克;西药组单纯口服倍他乐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评价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推拿组疗效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推拿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部自我推拿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肯定疗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度心衰患者应用卡维地洛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及常规治疗组,前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卡维地洛6.25mg/d,渐加至50~100mg/d或最大耐受量.观察治疗3个月后心率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组治疗重度心衰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卡维地洛组用药前后非常显著地降低了HR、EDD,提高了SV、EF、CO(P<0.01),而常规治疗组仅HR及SV改善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HR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降低(P<0.05),而其它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副作用小,可安全用于重度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ei指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6例.按Ganau分类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4型;正常构型(A组,46例)、向心性重构(B组,53例)、向心性肥厚(C组,40例)、离心性肥厚(D组,37例);正常对照组35例。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IVS、LVPW、LVDed),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射血分数(EF)及Te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的比较:各组同年龄、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D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C、D组收缩压最高(P〈0.05),B、C、D组脉压最高(P〈0.05);2.各组超声心动图结构参数比较:C组、D组LA最大(P〈0.05);B组LVDS最小(P〈0.05),D组LVDS最大(P〈0.05);C组IVS、LVPW最厚(P〈0.05);B组、D组IVS、LVPW轻度增厚(P〈0.05);C组RWT明显厚于其它各组(P〈0.01);C组、D组LVMI质量显著增加(P〈0.01),但C组、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超声心动图功能参数比较:高血压各组的E/A值均减低(P〈0.05),EF只有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各组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呈递增趋势,各组间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ei指数可以客观、真实的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心功能情况,对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68.5%,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7.6%;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5±5.8)%.直接PCI组为(51.6±6.5)%.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ture,CHF)伴贫血的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04.8~2005.8月间住院的重度CHF(心功能Ⅲ~Ⅳ级)伴贫血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注射及铁剂口服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在客观指标上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脏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死亡率上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常规控制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PO抗贫血干预,可延缓重度CHF伴贫血患者的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早期左心房室构型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 <5 0岁的I级高血压病患者 4 8例做为检查组 ,同时随机选择 <5 0岁的健康人 4 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并测量左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 ,对两组所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对 4 8例I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查 ,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I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扩大占 83.33%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 ,其余左室结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另外受检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75 % ,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仅为 6 .2 5 % ,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左房室构型有非常显著的关系 ,左房扩大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结论 :左心房扩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是高血压病心肌损害的早期征象。原发性高血压病可致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及心房内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对住院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48例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的AMI病人与76例于心梗入院15天后行超声心动图的AMI病人,比较两组病人射血分数(EF)值及三个月的死亡率;依心梗后EF值35%为界限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依入院天数分组病人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三个月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EF%值分组,两组间三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AMI病人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