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星巴克获悉,该公司已与印度塔塔全球饮料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这意味着该美式咖啡连锁巨头继中国后,再度进军传统上以茶为主要饮料的新兴市场。由于在新兴市场门店的获利回报比美国本土丰厚,在中国成功后,盯上印度的还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的百胜餐饮。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的词作在历代学者的评论中,贬多于褒,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他的茶词在苏轼等人的基础上实现了向更深、更广处的开掘和创新。题材多样、意象美妙、结构浑融是黄庭坚茶词的独到之处。宋代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吟咏情思和闲情逸致成为一代词人的普遍主题,黄庭坚的儒释道思想也为茶词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3.
茶和中国人的生活舒燕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殷、周时期,即有关于茶的记载。至唐宋,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无论是天子朝臣,还是黎民百姓;也无论是迎来送往,待客宴饮,还是起居跪拜、婚丧嫁娶,都少不了茶。茶是中国的“国饮”。如果说,文人雅士讲究“琴、...  相似文献   

4.
浩耕 《文化交流》2008,(5):47-49
传说50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神农氏最早发现并用于做药,到了公元前2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茶叶才进入日常饮用.在茶叶用于饮用的2000多年间,它经历了晒青做饼混煮羹饮、蒸青制饼煮茶清饮、茶碾末冲点汤饮、炒青散茶撮泡清饮等几个大的演变阶段,这种饮用方法在历代茶书和文人笔记中都有过或详或略的记载.由于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中国文人的一种生活艺术,因此品茶活动在中国历代的绘画作品中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欣赏这些有关茶事的绘画作品,犹如读一部中国茶文化图录,特别是读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植物,但却没有危害。中国是最早熟知茶的生产及加工技术的国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贸易,饮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限于中国及其周边一些国家。茶的全球传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约在850年时,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茶叶。1559年,他们把茶叶经由威尼斯带到了欧洲。  相似文献   

6.
刘昕 《生态文化》2013,(5):58-58
茶自古以来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佳饮料。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习俗在我国也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不同,有着“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的自然差异。在新疆流传着“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说法,尤其爱喝奶油茶;云南则“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藏族爱喝酥油茶,傣族爱喝竹筒香茶,蒙古族爱喝奶茶,白族喜好“三道茶”即一苦二甜三回味;  相似文献   

7.
正联合国大会近期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捷克文学报2019年第12期以中国茶为专题做了一组报道,其中有去年到访过浙江的记者雅娜·帕夫洛娃的文章,我们来看看她怎么说茶。坐落在杭州的中国国家茶叶博物馆外观朴实无华,一对年轻人坐在长椅上眼望茶园。在中国我们首次有机会参观茶园。走入建筑内部,您会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8.
若竹 《生态文化》2006,(6):44-44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但是,红茶又起源于何时?如何传至海外?一直是茶史界的未解之迷。邹新球的新作《世界红茶的始祖武荑正山小种红茶》的答案是。正山小种红茶出现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1610年由荷兰人输往欧洲的。  相似文献   

9.
王珍 《文化交流》2016,(9):12-15
正新茶萌芽啦、新茶开摘啦、新茶上市啦……每年一进入春天总是有许多关于新茶的消息,像布谷鸟一声声叫着春天。有关茶的信息从来就不会淡出杭城。自2005年杭州被正式命名为"中国茶都"起,一年一度的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已然成为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之一。2016年5月6日至9日,为期4天的茶博会以"茶悦世界,分享未来"为主题,论茶、讲茶、斗茶、品茶、茶艺比赛等精彩纷呈的茶事活动,又一次让中国茶都杭州沉醉于浓郁的茶香之中,那流芳百世的茶文化更是雅到了骨子里,俗到了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在已经过去了的火一样的夏日里,人们在燥热中受尽了煎熬,如何能快速地消除燥热,除了空调,便是那些琳琅满目的清凉饮料了。因为清凉饮料带给人的一时之快,而成为众多人的最爱。饮料的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诸如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可乐因长期以来受到非常多的人喜欢而成为大众型饮料,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走在街头,都能见到喝可乐的人。但有多少人只管对可乐不管不顾地喜欢,却从来不曾想过它是否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好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13亿人口中,被尊称为“两院院士”的只有1300余位;在这1300余位两院院士中,与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有关的院士,迄今为止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就是陈宗懋先生。  相似文献   

12.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翻开当代的 中国茶史,篆刻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吴 觉农、庄晚芳、王泽农、张天福、陈宗 懋……然而在茶文化领域,还有一个名字 不能忽略,那就是88岁高龄的国际茶文化 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 “我与茶的情缘还只是开始……” 王家扬,1918 年出生于浙江宁海, 1938年抗日从军,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 南征北战、粗茶淡饭,“在我作战的岁月 里,茶还只是解渴的饮料。” 走出战场,王家扬投身政治工作。从 江苏省总工会主席到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 记,从浙江省副省长到浙江省政协主 席……在政治舞台上,王家扬辛勤耕耘, 殚精竭…  相似文献   

13.
鲁迅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想我算是有点儿福气的。来中国前,我不知道龙井茶是茶中极品,也不懂得如何分辨茶叶的优劣,只知道龙井茶是一种绿茶,后来到杭州留学,参观了龙井山脚下的中国茶  相似文献   

14.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2):188-191
<正>1942年12月,上海出版了一本《绿茶》杂志。白色封面的大半是矩形的绿色色块,"绿茶"两个反白的大字置于色块正中。史野堂发行,绿茶杂志社出版。《绿茶》第1期以钟宇洪的《从酒谈起》"代卷首语"。文章从酒与茶的比较中说茶。茶在中国,不但与酒媲美,且有过之。"酒性强烈,太刺激人,且有麻醉性,不若茶之和顺",  相似文献   

15.
孟铁 《文化交流》2006,(1):34-36
无论是在粤菜飘香的广州,还是在蜀味十足的成都,不论是九省通衢的武汉,还是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一壶或浓酽或清香的好茶,总是让人心旷神怡,乐此不疲。有“茶都”美称的杭州,茶更是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杭州人不但希望好茶,还讲究茶道,在休闲的日子里,喝茶人看着茶博士们那让人眼花缭乱的茶道表演,时间过得也就像匆匆而过的流水,惬意极了。现在,杭州的茶博士们心中更有了一分荣耀:因为有位叫李刚的茶艺表演者,他手拿铜嘴茶壶,把一大壶茶耍得出神入化,打败了全国各地的茶艺高手,为“茶都”杭州夺来了全国第一个“茶状元”称号。夺魁之“…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茶业交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古代日本在中国制茶技术的基础上创立了径山茶制法、宇治茶制法、青制煎茶制法、玉露茶制法等新型制茶工艺,并据此发展出"抹茶道""煎茶道"等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近代日本通过雇佣中国技师、派遣本土技师实地考察、选派留学生赴华等形式,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先进制茶工艺,引进吸收了中国红茶、乌龙茶的技术工艺,改良了中国的制茶器械,提高了制茶效率和成品茶的质量,为此后日本茶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崔蒙 《职业圈》2014,(34):124-125
葡萄酒在饮料界一枝独秀,堪称有史以来人类所创造出的饮料中风味最细致、层次最丰富、品饮文化最发达的饮品。茶、啤酒、清酒及后期出现饮品的历史与传统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论及葡萄酒的多样性、精致度,尤其是食物的搭配,没有饮品能出其右。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最大产茶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弥漫着清幽茶香。一脉悠远的茶香,通过一场茶叶盛宴氤氲开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5月15日至19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吸引了海内外数以万计的茶文化爱好者。杭州城,绵绵不绝都是茶的气息。  相似文献   

19.
叶飞 《文化交流》2009,(3):32-34
茶之味冲淡、平和、宁静,中国人以茶会友,以茶寄情。近来,中国茶文化展将缕缕茶香送到了芬兰,为遭遇金融危机、气候寒冷的芬兰人民送去了清香和温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007位日本民众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为提升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吸引力、进而改善日本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提供了策略建议。调查发现,大熊猫、茶和中国烹饪是在日本知名度和喜爱度双高的中国文化符号;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喜爱度、接触度和购买意愿都不高;有半数日本民众都赞成仁、义、礼、恕、信等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对公正、自由、平等和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较高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