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渤 《今传媒》2012,(11):21-22
伴随着以美国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性扩张以及数十年来西方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对外输出,在"地球村"预言已成现实的环境下。受众接触到的媒介内容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媒介文本的趋同化是否会导致受众解读的趋同化并进而导致受众的同质化?原先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传播边界是否会在无边界的互联网媒介的扩张下日渐消弭?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条件下的"使用与满足"--一种新的受众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受众,既是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使用与满足"论(use and gratifications)是在西方传播学受众研究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着首先分析档案馆信息传播模式中的受众群体,然后根据受众群体对档案信息的选择,将受众群体划分为政府、研究人员、学生和普通受众群体四个层面,并分析出各层面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及特点,最后重点探讨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群体的特性档案馆开展信息传播所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今年第三期“管见篇”所载《受众异议》一文,以为“受众”一词是新闻理论家们“自视甚高”把“听众、观众、读者”摆在“受教育”地位,而“生造”的新名词;因而对它的存在与使用提出了“何必呢”的否定性异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笔者所知,“受众”是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大众传播学”领域里开始使用的学术概念;是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已形成体系的背景下,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活动时对信息接受一方的称谓,他泛指所有信息媒体的传播客体。如果说“听众”专用于“广播”等听觉媒体,“观众”专用于“电…  相似文献   

5.
受众是西方修辞与传播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也是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受众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点不尽相同,多模态媒介的推广给受众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西方的受众研究成果丰富,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思路等多方面均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政务的公开,网络语境下公文传播载体呈现公众化、社会化、直接化的特点.公文传播与新闻传播不同,公文传播受众参与形式的特殊性,带来了公文受众参与途径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本文试对这种特点进行描述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要重视受众,没有受众的新闻媒体既无法经营下去,又不能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而存在。对新闻媒体来说,受众的存在是前提。笔者阐述了新闻传播受众的重要性,并对新闻传播受众的差异性进行了细分。  相似文献   

10.
从受众的异同心理解读新闻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受众的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越发凸显,为满足受众的这两种心理需求,新闻传播要不断改革创新并始终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当然,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应该把握好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研究指出,认真研究传播对象的特点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关键之拳。两岸长时间的隔绝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两岸民众诸多的差异。本文尝试在系统、深入地研究对台传播对象即台湾民众的社会结构、性格特征等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下的对台传播策略,改善对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西方传播生态学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浙江卫视为例,将近些年出来并受到热捧的平民选秀节目放到整个传播生态的大环境中考量,从媒介外部生态因子和内部群内竞争角度分析这类节目出现的原因,并且用传播生态学规律来具体分析这类节目,以期使其在发展中能最大限度适宜于传播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项传播活动都处在一定的传播生态环境当中,健康传播也不例外,其作用力的指向是健康传播周围的环境;与此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反过来影响健康传播。本文将从传播原生态,内生态,外生态三个层次分析健康传播在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4.
周子悦  张倩楠 《新闻世界》2014,(11):196-197
跨文化传播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了,特别是在各国影视作品随处可见的今天,跨文化传播对人们的影响可见一斑。受众是传播行为的归宿,本文试图通过对外国影视作品在国内以及国产片在国外的传播情况的分析,解读跨文化传播中的受众心理,希望能对跨文化传播的受众心理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试论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钰 《当代传播》2001,(1):14-16
网络传播的发展异常迅猛,这种超常发展表现在网络传播的传受两方面。从1999年底到2000年6月底,仅仅半年的时间,中文商业网站已从1.5万个增至近3万,而中国的网民数也从890万增至1690万。与此同时,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纷纷上网,并且不断开发网络传播的各种功能。近五年时间,中国网络新闻业从无到有,从量增到质变,尤其是最近在上海成立的东方网和北京成立的千龙网,一问世就赢得阿民青睐,网页的日浏览量已经突破百万,毫不夸张地说,网络传播已经形成“第四媒体”,其传播媒体群体初具规模。 与网络传播实…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受众",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一群能在互联网呼风唤雨的人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信息传播空间,相对于传统读书看报的受众相比,这部分人群是比较独立的,他们不仅能给互联网带来新的血液,更会注入很多鲜明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在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想要获取及时的信息,但是细分开来,使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能完全地适用于新时代的网络受众。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双方面的研究,根据传播受众的特点,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提升社会组织传播效果,是扩大社会组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四大经典受众理论观点,建立起“微观-中观-宏观”受众理论分析框架,从受众理论视角探究社会组织传播效果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上海社会组织的传播已初步建构了涵盖主体、受众、媒介、内容的工作体系,但尚存在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忽视受众的单向传播。为了改变社会组织的“弱传播”,社会组织既要“走新”又要“走心”,还要尝试将“粉丝”转化成“粉头”,不仅要“留住”受众,还要将社会组织所推崇的理念“留驻”于受众,进而有效提升社会组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鸿 《新闻前哨》2003,(2):10-10
我们正处在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媒介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发,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说明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传媒应想想受众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活动到底有哪些特征。只有根据这些特征来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传媒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下面就来探讨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传播效果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对受众心理的研究,受众的心理状况对传播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受众逆反心理现象屡屡在新闻传播实践过程中出现,并对传播效果产生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受众逆反心理的含义、成因及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等,最后尝试提出在新闻传播活动当中减缓受众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传播媒体在传播方式方面有着巨大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模式迫在眉睫。传统媒体如何在受众视角下创新传播手段,改变单一的表达方式,成为新闻媒体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