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2.
人鸥情缘     
《老人与海鸥》讲述一位老人对翠湖红嘴鸥非同寻常的感情:老人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给红嘴鸥喂食,他还给这些小家伙起了名字,什么"公主""独脚""灰头"……老人去世后,红嘴鸥像亲人一样守着老人的遗像不肯离去。我与红嘴鸥的故事便发生在欣赏了《老人与海鸥》这篇  相似文献   

3.
正孙绍振先生说,"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把问题提出来,也就是把矛盾揭示出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以《老人与海鸥》一文的教学选段为例来具体说一说。【课文选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看来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一只只海鸥,老师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再现一下当时的情境,好不好? 生:好。 师:老人要干什么?海鸥们要做什么?好,我们来试一试。老人要放饼干了,“孩子们吃饭了——”(生做动作)起——放,起——放,起——放……(师生一起做动作)快一点,快点吃:吃得差不多了,我们慢一点吧。好的,再现了这个场面以后,你觉得老人和海鸥之间的关系怎样?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 一、检查预习,回顾全文 1.读准以下词语。(强化“撮”“挫”“肃”是平舌音,“应”是多音字) 2.观察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是迈向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第一个五年,科学制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发展规划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专项调研,以"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存在什么问题"及"下一步的对策"为主线,全面呈现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概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1.关于词语含义的设题例1."好久以来,‘故乡’就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2006年湖南卷《在山阴道上》)例2.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2007年全国卷Ⅱ《海南杂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上第五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丰""从"两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认识冰花的基本特征。(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生: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生: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生:水中有多少只海鸥?生: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片断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数出沙滩上海鸥的只数。师: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怎么办?生:数一数。学生自己数。师: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  相似文献   

10.
一、情境识字(激趣)(—大早,有个小姑娘就来到了海边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也去看看吧!)1.请学生来到大海边,说说看到了什么。2.大屏幕出示背景图大海边及词语(沙滩、海鸥、军舰、帆船),请学生自由说,字音要读准。3.交流:在海边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正>《老人与海鸥》讲述了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细读课文我发现文中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有所不同,但无一不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阅读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第一处省略号出现在第四自然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鸥》(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一文,讲述了一位退休老人与海鸥结下不解之缘的故事。每年当冬季来临时,老人每天都要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照顾伤病的海鸥,风雨无阻,坚持十年。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呜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心离开自己的亲人。那么老人与海鸥之间是怎样结下这不解之缘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之间的不解之缘呢?作者在文中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真我的风采(1340327566)求教各位老师:ABB的词语,重复的字都要变成第一声吗?内蒙晓枫(1194843692)我以为并不绝对。一般以普通话中强调的ABB词语音变为准,但没有什么规律。真我的风采(1340327566)但"白茫茫"词语在好多教学用书中,重复的"茫"都要求读第一声。不知道要怎么教啊?内蒙晓枫(1194843692)ABB式的词语并不是都要求B词语读一声。"雨蒙蒙""黑沉沉""白茫茫"就是读二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再现:(苏教版第九册《艾滋病小斗士》) 师: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1:"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词语呢? 生2: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师:那请大家查字典,谁找到了告诉大家.(片刻后) 生3:老师,我找到了,就是"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吧,请大家将这个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相似文献   

15.
有幸参加全县开展的“生本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体验到了生本课堂带来的教学幸福.现撷取小学《语文》人教版《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一个片断以飨读者.师: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体会.生:“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呜叫.”这一镜头我很感动.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生:“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这个场景很感人.生: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生:“瞻仰、纷纷、肃立不动”等词真切地表现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爱戴.生:“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这个镜头太传神了!那“白色漩涡”体现了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6.
我建议从"为什么要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什么样的是合理的作息习惯""怎样做才能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三个维度,引导幼儿从"为什么"到"是什么"再到"怎样做",循序渐进地理解作息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简述"庞大的船队".(呈现相关含有数字的短语,教师引说郑和第一次远下西洋的船队规模.)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让我们穿越时空界限,跟随着这位600多年前的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做一次前无古人的远航. [复习导入,定下场面壮阔、人物伟大的基调.] 二、精读指导 (一)解读"和平之旅" 导语: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与各国交往的? 1.大家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各国百姓、各国商人交往的,划出有关重点词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18.
案例叙述《老人与海鸥》主要讲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步行二十余里来翠湖给海鸥送餐,陪伴海鸥,与海鸥相依为命,老人死后,海鸥为老人守灵送行的故事。老人和海鸥共同呵护了一段人与动物的"不了情",共同创造了一场人与动物平等、和谐的精神对话。故事很感人,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言语和言语携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生前喂鸥、唤鸥、谈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老人去世后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20.
这一天,词语国贴出了一张公告——为了保卫词语国的安全,特选拔侦察兵一名,请大家踊跃报名。词语大王不一会儿,就有好多词语报名了,什么"隐伏""隐身""隐没""隐匿",等等。经过一系列比赛,最后"隐蔽"和"隐藏"进入了决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