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师》2004,(8)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小朋友会说:“一”字,那太简单了,谁不会读?可是别急,“一”的读音还真是复杂多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单独使用或在词、句末尾时读第一声(yī),如:“一、二、三”,“十一”“一一得一”。“一”在第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yì)。如:“一天”,“一年”,“一点”。“一”在第四声字前面读第二声(yí),如:“一个”,“一遍”,“一半”。“一”在词语中间读轻声(yi),如:“看一看”,“想一想”,“走一走”。小朋友,你现在知道“一”字读音变调的规律了吧。以后朗读课文时可别读错啦。你会读“一”吗…  相似文献   

2.
先民赋予了“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可以组成很多成语,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一”字的丰富含义和用法,同时“一”的意义有所不同,读音也不完全一样,而“一”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用法.因为“一”的词义丰富多变,用法灵活,我们只有全面掌握它,才能准确理解“一”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才能把握“一”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丁丁用一团橡皮泥捏了一辆“坦克”。把一根火柴棒插在炮塔上当炮。他推着“坦克”在地上跑,嘴里喊着:“轰隆隆,轰隆隆,解放军的坦克来了!”冬冬用一团橡皮泥捏了一架“飞机”。在机翼下挂上几颗豆粒当炸弹。他举着“飞机”在空中飞,嘴里嚷着:“嗡嗡嗡,嗡嗡嗡,解放军的飞机来了!”不小心,两人相撞了。  相似文献   

4.
浅议“臭”字词义的引伸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臭”字词义引伸与发展的全过程,指出“臭”字除了在作“气味”解那一阶段,偶尔在特殊语句中可解为“香味”之外,一般不作“香”解。魏晋南北朝时期,“臭”字取得了“腐臭”这一独立义项,其后更无人将其解为“香”了。近年有人将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解为“香”,显然是一种误解,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5.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认为就两点:一是“太学生了”.二是“太语文了”。“太语文了”和“太学生了”都聚焦一个“太”字。精彩的语文课,妙就妙在这个“太”字上。“太”字最早源于“太极”一词.是“大”与“、”(表示“小”)组合而成的汉字,  相似文献   

6.
“年”和“岁”,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属于一回事。过了一“年”,我们就说年龄大了一“岁”。然而在古代,“年”和“岁”是有严格区别的。古代“年”的含意是以阴历的正月朔(初一)到下一年正月朔称一年,即十二个  相似文献   

7.
"一"统天下     
【说文解字】一,是一个数字,汉语计数里是最小的正整数,但是它却变换无穷。有时是最小,表示单个;有时是最大,表示整体。以前有条灯谜:“天没有我大,人有我大”,答案是“一”。从灯谜的本意看,意思是“天”没有“我”是一个“大”字,“人”有了“我”也是一个“大”字。这个“我”便是“一”。但是,字面上还有更深刻的蕴含:别小看这个“一”,它比天还要大呢,人拥有了它便无比强大。这个“一”就是阴阳归元、一统天下的“一”!在汉语的成语里,“一”有着全部意义的形象表现。在表成功义的“一举两得”这个成语中,“一”指个体的量,“一举”就…  相似文献   

8.
星星鸟     
“大门牙”带着小狗出去散步。半路上,小狗赖在一棵树下不肯走了。“大门牙”跑过去挖出了一只蛋。进了家门,“啪哒”一声,蛋在怀里裂开了,蹦出一只大嘴怪鸟。怪鸟大嘴巴一张把“大门牙”叼了起来。“快放开我!”“大门牙”喊。“我是水晶星上的星星鸟,我好好在地里呆着,你干吗要把我挖出来? “星星鸟一开口说话,“大门牙”就摔到了地上。“啊,我饿极了!”星星鸟说着,把桌上的面包,鸡蛋和水果一扫而光。“大门牙”吓坏了,哀求道:“我送你回家吧。”当天晚上,“大门牙”背着星星鸟飞了起来。星星鸟实在太重了,压得“大门牙”直哼哼,差点要摔下去。幸好有颗流星飞过来,“大门牙”乘机抱住它,这才到达了水晶星。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上,一位老师上了一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人教版教材),与会者反响强烈、议论纷纷。笔者在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疑惑:“文章主要内容”为什么用“把握”而不是平常我们所用的“理解”、“概括”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语文课本中只介绍了一种,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汉语的“一V”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四种“一V”动词结构进行了讨论,并主要分析了第一种类型的使用频率,范围,“一”和动词的结合程度,“一V”短语为何是粘着短语,“一V”短语作句子成分,“一V”短语作谓语构成的句子在复句中作分句的关系,以及在这一短语中“一”和动词的语义、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谢志娟 《宁夏教育》2010,(10):59-60
今天听了两节识字写字教学课。一节是一年级识字教学课,当教师教学到“步”这个生字的时候,就告诫学生:“这个字容易写错,可得注意呀!”于是,特别强调“步”字的下面不是“少”,不要加上一“点”,又用红色的粉笔在“撇”的上边重重地加了一“点”,说:“这样写就是个错字!”随后又在这个字的旁边打了一个大红叉。  相似文献   

12.
“哀(āi)“”衷(zhōng)“”衰(shuāi)”虽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境遇却大相径庭。“哀”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哭声“,衷”走到哪里都会带去发自内心的情感“,衰”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晦气。因此“,哀”受到大家的怜惜“,衷”受到大家的喜爱“,衰”受到大家的唾弃。一天“,哀“”衷“”衰”聚集在一起谈各自的感受。“哀”摇摇头说“:我的感觉只有悲伤,我张开嘴就要哭,难道叫我闭上嘴?”“衰”哭丧着脸说“‘:哀’,你别不知足了,在你的口上加一竖,就变成‘衷’了,在你口上加一横,就变成我了。”“哀”说“:我倒没什么冤的,谁叫我的衣服当…  相似文献   

13.
一、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识字教学情趣化的意义。1 情趣化使识字教学成了一杯加糖的咖啡。一位教师在一堂识字课中 ,调动了学生诸多感官 ,通过听声音 ,学习“闹钟”、“小鸟” ;通过观察 ,学习“太阳” ;通过动作模拟 ,学习“穿衣、刷牙、洗脸、升旗”等词。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 ,学生们便争着来“喝”这杯原本“苦涩的咖啡”了。我们承认 ,“识字教学”具有知识性强的特点 ,但在欧洲国家的语言当中 ,“知识”一词的原义中包含“欣赏”、“享受”的意思。所以 ,这也启示我们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de“一塔湖图”——“一塌糊涂”的激情世界在传说中的“北大疯人院”和“北大小情调”的影响下,我踏上了“一塔湖图”的土地。如果你也上过“一塔湖图”,一定会和我一样嫉妒死北大人的!因为在一句“北大北大,有容乃大”的旗  相似文献   

15.
李艳 《文学教育(上)》2010,(20):132-133
一.现代汉语中的三种“罢了” (一)“罢了” 孙锡信(1999)认为,近代汉语中的“罢了”是“罢”和“了”的组合,“罢”和“了”本都是动词,意思是“完结”、“结束”,组合在一起,“罢了”仍是“结束”、“完了”的意思,常充当谓语。如:  相似文献   

16.
“着火了!”     
一天,“娃娃家”里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妈妈”在烧饭、“爸爸”在哄“宝宝”,家里还来了一位“客人”。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一句 ,课文对“别枝”的注释是 :“这里作树枝解释。原意是另一枝。”为什么会认为“别枝”的原意是“另一枝”呢 ?原来古代没有“另”字 ,要用到“另”字的意思时都写作“别”。这样古代的“另”字就兼有了“别”和“另”两个字的意思。到底解释成哪一个字就得结合具体语境下判断了。“别枝”在此处解释成“另一枝”很不妥当。因为不通 ,所以又由“另一枝”再进一步解释成“树枝”。这同样很牵强 :为什么“别”字的意思完全消失了 ?词意变化的轨迹不清楚。我认为“别”字在这里就是“离别”的“别” ,“…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山地回忆》,主要记叙了“一双袜子”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给“我”做了一双袜子的“小妞”.作者通过“我”与小妞的“河边偶遇”,写出了小妞跟“我”的“吵”、小妞向“我”的“笑”、小妞对“我”的“问”.就在这吵、笑、问中,奠定了小妞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基础,用笔极为巧妙.一、妙在“吵”出了小妞独特个性小妞的出场是跟“我”吵出来的.她和“我”一见面就吵,细嚼这段“吵文”真是妙趣横生.作者叙述“我”和小妞在河边初遇说:“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真是未见其人,先闻  相似文献   

19.
这一日,宋江正在BBS上同孙二娘聊天,忽然“嘟”的一声,“你的朋友KuiLi上站了。Reply,OK﹖”“真烦。”宋江嘟哝了一句,向李逵问了声好。不一会儿,又嘟一声,“你的朋友KuiLi上站了……”宋江又草草应付了几句。但没想到,李逵嘟起来没完了。“Shit”宋江骂了他一句。“你别放洋屁行不行,你以为你是谁呀”李逵搭腔了。“铁牛,我是宋江。”“啊﹖宋哥哥,你的名字怎么叫小甜甜﹖”“唉呀,铁牛,你在干啥,怎么总上站来扰我﹖”“哦,我的破386老死机。”“你不要上了,明天到吴用那领台奔四。”宋江想准是有人叫他搞鬼。“谢谢公明哥哥。”(李…  相似文献   

20.
棋场无父女     
“胡烨,都4点了,还不起床?”爸爸凑过来:“想不想杀一盘?”我一听,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 “来就来,我才不怕你呢!”我们摆好棋盘,爸爸的“炮”第一个冲锋陷阵,开进了我的地盘,紧接着站在“兵”的前面。爸爸不紧不慢地喊:“将军!”“你想不开,也不要寻短见呀!”我冷笑一声,“兵”立刻昂首挺胸地向前迈了一步,把“炮”赶出了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