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之所以为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物质层面和学术层面.“物质之大”是大学生存的基础,“学术之大”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成为大学之大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大学之所以为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物质层面争学术层面.“物质之大”是大学生存的基础,“学术之大”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成为大学之大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李培森  周鸿 《时代教育》2007,(9Z):11-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人格特质,大学精神产生于大学文化主体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主体与其外部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中“大学之境”、“大学之人”、“大学之事”构成了一所大学“永恒的风景”。大学精神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流变过程,需要时间去锤炼.需要历史的反观。  相似文献   

4.
周根红 《求学》2004,(10):23-25
以前.若要提及大学,就少不了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或是梅贻琦先生的“大学.非高楼大厦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然而,如今的大学纷纷巧妙地将大学、大厦、大师……和谐统一、相映成辉,形成自己的特色。继上期大学风云榜介绍了大学名师、名人后,本期就全国各大高校,选取“最”具特色之部分,方方面面介绍大学,让您与大学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相似文献   

5.
有篇报道.说的是两个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在大学门前摆摊卖饼.年入10万,在网上引起一些讨论。激赏者有之,觉得正常者有之.比较显目的意见则是,“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卖饼有这样好的收入.那还上学干嘛”“大学是不是该关门了”“浪费了四年大好光阴,少赚四十万啊”。  相似文献   

6.
大学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更是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基地。“厚德”才能“载物”.古人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教育理念更认为.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我们的教育.存在专业教育实.素质教育虚;功利教育实.人文教育虚的状况。以至于有学者担忧地指出:我们的大学.仅仅成为了“职业培训所”。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制定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结合学校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要在内涵上用功。穗定规模、优化结构、务实基础、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合理定位、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三要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乃大学之根、大学之本、大学之魂,大学文化建设要做到“三个有利于”。要用心去做。尽心去做.细心去做。恒心去做。  相似文献   

8.
理念视域中的大学之“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何以为“大”,从理念的视域加以总结和探求,是一个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概括起来真正体现大学之“大”的理念中应包含: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享有学术自由,保有学术自治的权利,培养全人,有大师级教师等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9.
《招生考试通讯》2010,(7):84-84
齐齐哈尔大学 始建于1952年,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地处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闻名中外的丹顶鹤故乡——齐齐哈尔市,坐落于碧绿清澈的嫩江之滨、风景优美的劳动湖畔,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相似文献   

10.
苏曼 《成长》2005,(12):10-11
“大学城”是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其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教育的当务之急应是提升学校的内涵.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华丽外表上,更不应该把宝贵的经费“疯子扬土”般撒向钢筋水泥等物,否则.教育关注的重心不是人,我们的大学也只能停留在“看上去挺大挺漂亮”的意淫层面.  相似文献   

11.
臻于至善     
“臻于至善”源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臻”是“到达”之意,含“不断趋向、不断接近”之意,“至善”,即最完善、完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求学之路上奔波劳累.追寻着更深度的学术研究。那扇通向大学的门引无数学子向往。然而有的人被囿于“大楼”中找不到出路.有的人却沿着书香花径,一路成了大师。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追求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而世界各国都在谈论“大学的危机”的新世纪之初.人们逐渐认识到真正深层次的、关系大学兴衰存亡的危机,乃是“大学理念”的危机。恰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所言:“重新确定大学的理念是首要的任务。”因此梳理、明晰、匡正、确立大学理念,又成为摆在从事、关注和关心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大学发展研究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理想大学”应具备以下特性:其一,“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中心.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志趣和选择权都必须得到尊重.实行人性化的教学与管理.使人的个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解放:其二,创造性的思想必须贯彻始终.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致力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迎接以创造为特征的21世纪提出的挑战:其三.一所“理想大学”的精神之所在.她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不仅仅是对现实负责.她关乎的是影响终身的学问,以追求终极真理为目的。因此.“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本.独立自主,思想自由.学术至上.学风民主.创造不止.  相似文献   

15.
崔文泰 《中学理科》2008,(12):51-56
自从清华大学跃为中华学府之最以后.一时间.华夏大地“华”样大学遍地开花,东华大学、西华大学、南华大学、北华大学纷纷改头换面、闪亮登场.与清华大学一起称为中华大地上的“五华”。只是清华大学时刻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自己,而标榜东、西、南、北的“四华”大学以何来自居,  相似文献   

16.
声音     
《语文学习》2010,(3):79-79
“钱学森之问”是一个伪问题.——钱学森的大成教育思想.其实就是通才教育的别名。钱学森.难道不知道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所遵循的通例?也许.这里蕴藏着他的苦心.他把自己感同身受的加州理工学院的“自由”氛围叫做“创新”.也是如法炮制。我觉得老先生这个圈子兜得太大了.教育界人士也没有领会。之所以说“钱学森之问”是伪问题.就在于.  相似文献   

17.
《河北自学考试》2011,(2):59-60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也是我国惟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留学生》2009,(3):F0002-F0002
普林斯顿大学位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镇.这座以大学为主体的小镇.四周是一片片乡村田园.虽然不及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波士顿繁华热闹.但这里却是不少美国优秀学生梦寐以求的求学之所。作为美国著名的“常春藤联盟”大学的三巨头之一.这所大学在学术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 《今日教育》2009,(10):39-39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体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而实相成。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相似文献   

20.
铸造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造大学之魂”是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文化是大学之魂”深深地蕴涵在“育人是大学之本”和“科学是大学之根”之中,其核心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主要凝聚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的大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大学赖以坚守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的根本。铸造大学之魂,对于大学办学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