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来,我国的阅读风气在下降,特别是人文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文类、思想理论类读物的发行量与销量是今天的好多倍,如《傅雷家书》《巴金随想录》这样的书,在八十年代可以达到几十万册的发行量,今天却无法实现.如今的畅销书与那时的畅销书相比,内容已经有很大的变化,现在都是一些娱乐性、通俗性与实用性的图书,这些都表明我们的人文阅读风气是在下降的.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是徐雁教授彰显其阅读理念和阅读推广实践的集成之作。解读徐雁教授对"人文阅读"丰沛内涵的范例剖析、对"阅读推广"文化创意的理论探索、对"大阅读"人文魅力的诸多践行,有益于拯救阅读现状之不堪,有助于实现书香飘溢的"全民阅读社会"的愿景。  相似文献   

3.
融合通识教育理论,通过《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和《分校阅读:读物增益才华》的比较研究,指出两书在校园阅读推广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提升通识教育的四大可行性路径:编制全校性经典阅读书目,科学分配人文社科与科技类书目占比;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注重数字化人文资源的推广;借助图书馆阅读推广平台或App,激发大学生阅读热情;设计打造适合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图书馆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阅读动力学的高度,提出"为什么读"是阅读的第一位问题。曾祥芹先生主编的《阅读改变人生》一书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阅读的科学和人文价值;与巴丹主编的同名著作比较,该书堪称中国第一部阅读动力核电站。  相似文献   

5.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文章围绕朱永新的“阅读三问”,即“阅读为什么重要”“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以及“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剖析了朱永新“新阅读观”的人文内涵;并就《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一书涉及的全民阅读理念基础和阅读话题,探讨了名著阅读的深度与国民素质的文化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以全民阅读的深化提升国民素质水准、以中外名著的深阅读建构文化自信、以共读—分享方式提升学习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易妍君 《东南传播》2011,(12):150-152
《南方都市报》是广东地区的一份综合性日报,最早于1995年3月起试刊,1997年1月1日正式创刊。该报从一份追求可读性的小报,逐日发展为珠三角地区影响力较大的综合类日报之一。据2010年公布的中国报纸发行量排行榜显示,《南方都市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南方都市报》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它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曲宏 《记者摇篮》2006,(7):48-48
华盛顿邮报说:“一张好的新闻图片有助于报纸的销售,而好的文章却没有这样的功能”。在以浏览为主要阅读方式的今天,新闻图片成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今天,纸质媒体无疑进入了厚报时报。就拿沈阳的报纸来说,辽沈晚报平日48版,而一旦有特刊,60多版、80多版是常事,有时甚至超过100版。读者阅读报纸的方式逐渐向速读转化。根据美国一家媒体的调查,读者阅读的顺序一般是图片——标题——图表(包括插图)——文字。读者79%的信息来自视觉,大量使用图片的《今日美国》报,成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重视图片成了以视觉思维为主的编采理念的…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一张报纸从吸引读者注意,到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和购买,需要怎样的跨越?笔者曾负责《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下称《军事特刊》)4年多,在社、部领导的带领下,和编辑们一道进行了一些探索。《军事特刊》发行量每年增幅都保持在10%左右,到2011年3月,发行量达23万份。  相似文献   

9.
张大伟 《新闻界》2007,(4):112-113,109
《读者》发行量的迅速增长,与其富有创造性的发行策略息息相关。这些发行策略包括充分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低价策略、在合作上与邮局的伙伴关系、市场反馈与监督机制、把质量作为发行量增长前提的质量意识。所有这些策略,都体现出《读者》以人文关怀促进发行量增长的观念与意识,其改版的成功,可以看作是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读者本位的观念已深深植入媒体人的头脑之中。满足读者的需求,争夺受众的眼球,扩大发行量,增加收视率和点击率,增强影响力,是媒体追求的目标。而满足读者阅读时"过心"、"过脑"的"深阅读"需求,恰恰是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保持强势和权威地位、提高影响力、增强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为古代蒙学教育的经典读物,它根据蒙童学习特点集中推荐“经”“史”“子”类书目并指导阅读方法。《三字经》中针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环境、思考能力培养和推荐书单制定等方面的阅读指导思想对于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韩晗 《出版科学》2016,24(6):57-59
2015年是“互联网+”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影响的重要年份,作为“全民阅读”的风向标,公共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反映了“互联网+”语境下现代通讯技术所影响的公共观念以及新交往方式对“全民阅读”的影响。调查显示,人文阅读类的读物占较大比重,功能性阅读与审美性阅读各占半壁江山,“市民阅读”开始勃兴,“全民阅读”在“互联网+”语境下绽放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于小艳 《出版广角》2013,(23):78-80
阅读舒适感是包含阅读的顺畅性,阅读时视觉、嗅觉的舒适性,阅读时身心的平和与愉悦等在内的一系列感官感受的总和。学术期刊阅读舒适感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提高读者阅读需要的满足程度,间接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出版单位的竞争力,提升刊物的发行量和销售量。学术期刊阅读舒适感的改善应关注两个方面:物质载体和版式设计。前者指纸张、油墨、印刷过程应力求健康环保,体现人文关怀,提升视觉、嗅觉等舒适感;后者指封面、栏目、内文简洁明了,层次分明,清晰流畅,降低眼脑疲劳。  相似文献   

14.
甘平 《晋图学刊》2012,(4):70-72
夏丏尊(1886-1946)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翻译家。在夏先生与叶圣陶先生合著的《文章讲话》一书中,夏先生阐明了他的阅读观。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夏先生的阅读观对我们今天的阅读仍不失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近900家医学专业期刊争夺有限市场的时期,医学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必须拥有大量忠实读者.随着医学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科类医学刊物种类逐渐增多,综合性医学期刊的发行量则日渐下滑.《中国医刊》和《中国临床医生》分别是有53年和32年历史的综合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发行量一直居于同类期刊前列.本文拟从这两刊12年的发行量变化情况人手,力求对影响综合性医学期刊订数升降的部分因素进行冷静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阅读饥渴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思想解放的思潮推动期刊的发展,文学期刊、青年期刊,如春雨滋润着年轻人干涸的大脑。《十月》、《收获》、《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国青年》、《山西青年》、《辽宁青年》、《青年一代》、《广东青年》(后改名《黄金时代》)等独领风骚。这些期刊思想开放、立意新颖,发行量都在100万-500万之间。《山西青年》还创办了刊函大学经营模式,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获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赵晓 《出版广角》2018,(5):34-37
《十万个为什么》于1961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先后经过6次改版,至今发行量累计超过1亿册,是中国少儿科普读物的典范之作.文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阅读接受史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十万个为什么》的读者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十万个为什么》成为少儿科普长销书的原因并揭示其对少儿科普读物出版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20,(1):F0004-F0004
《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10多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名刊工程遴选期刊,中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为第一批社科类学术期刊。还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百强期刊”。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2007,(9):62-62
根据美国发行量审计局8月13日公布的数字,《时代》杂志仍然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杂志,但是发行量大幅下降了17,1%。与此同时.《时代》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新闻周刊》保持稳定的发行量,使得《时代》领先于《新闻周刊》的优势大为减少,目前两本杂志的发行量只相差30万份。  相似文献   

20.
当今,传播手段和传播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网络传播在深刻影响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纸质传媒的固有市场。在此背景下,《泰州晚报》的发行量却连续3年逆势上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