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指导研读渑池会见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个小故事,看能不能用几句话说说这个小故事。师:现在谁来说说渑池会见?生: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  相似文献   

2.
其一、要根据过渡段表达的目的来 确定。如果表达的目的是侧重于对上文的总结,便可划分为上段;如果表达的目的倾向于对下文的启示,便可划分为下段。如《将相和》的第十五自然段:“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一自然段居“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两个小故事之间,衔接了两者内容。单从文字的表面内容看,是对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战胜秦工的简要总结及  相似文献   

3.
由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完璧归赵、渑池会做了耸人耳目的渲染,读者被吸引到蔺相如视死如归、使命必达的智勇表现,兼以引车避廉颇的事迹,成为公忠体国的人格典范,历来《史记》的读者常聚焦于蔺相如的人格表现,不复着意相如完璧、渑池会勇折秦威背后的重大贡献。然而,如果不能进一步发掘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的成就,对当时的赵国处境有何重大助益,我们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理解就会出现重大缺口,也会疏忽对战国后期秦赵角力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渑池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保护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所依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传承后继乏人、宣传力度不够,保护意识淡薄、人力和资金不足;基于此,应提升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保护制度与措施、强化宣传、加强财力支持以促进渑池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不少教师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文时。多乐道于“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对“渑池会”则因其简约(叙写仅401字)而略过。笔者以为,司马迁对“渑池会”的叙写,其实是精心处理、匠心独运的。如果以全景视角观之,我们也许能见微知著,从中体昧到“史记笔法”的精妙。  相似文献   

6.
渑池二高从一座乡镇高中渐渐变成市级示范性学校,近几年高考屡创佳绩,连续多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普通高中教学先进单位”,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在豫西教育界小有名气.怎么走出一条从小而大,由弱而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高人说,我们是从危机中突围而出.没有危机,就没有渑池二高的今天.  相似文献   

7.
《将相和》     
[重点点击]《将相和》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解决方案]《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彼此紧密联系。“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疑点揭秘]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解决方案]本文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第一册语文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下列三句话涉及到一些历史事实。为了把这类句子注释清楚,教师在讲解时可把有关史实交代一下。一、当叙及秦王约赵王在渑池(在今河南省铁门县)为好会时,有一句话是“赵王畏秦,欲毋行。”赵王为什么不敢去渑池赴会?这除因当时秦强赵弱,在前两年赵兵两次被秦兵打得大败这一客观  相似文献   

9.
宋新华 《教育》2013,(11):11-11
据报道,河南省渑池高中在前不久的一次高中月考中,考试前监考老师要求高一考生卡动交出手机,一些学生主动交出了手机,随后学生答题时,  相似文献   

10.
《廉颇蔺相如列传》系司马迁《史记》中的经典名篇。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  相似文献   

11.
师:《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哪个故事写得最详尽?哪个故事写得最简略?  相似文献   

12.
今河南渑池人日常使用的某些词,分别来自古代不同的历史层次。根据古今音义对应规律。结合文献资料,以河南渑池县果园话为基础,对其中的7个古语词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12册《将相和》一文主要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及“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我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渑池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让学生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运用了愉快教育的课堂模式:“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掌握教材特点,展开教学活动,把乐学的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达到“引趣激情,培养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将相和》一文中「渑池会」上秦王与赵王争锋。教参(人教社版)解释为「秦王要赵王为鼓瑟,意思是要同为一国之主的赵王以臣仆身份,奏乐以待秦王,从而贬辱赵玉。而  相似文献   

15.
祝宇 《现代语文》2011,(1):112-115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诗人苏轼,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是一首写给弟弟苏辙的诗。在苏轼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与其感情最深、彼此唱和作品最多的,就是他的弟弟了。他们彼此视对方为生命中不可一日或缺的知己。"二苏"既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也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如果要对他们兄弟二人当中的任何一位进行研究和评价,都必须要拿另一位来作为参照和比较的对象。本文通过对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的研究,揭示在波诡云谲的政治风云中,兄弟二人经历的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复杂多变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7.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述了“渑池会”的前因后果及全过程。席间有“赵王鼓瑟”、“秦王击瓴”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很值得探究。从当时的背景看,“鼓瑟”“击瓴”绝非“以相娱乐”,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相互嘲弄,当有其特定的隐含之义。笔认为:“赵王鼓瑟”、“秦王击瓴”是“渑池会”秦赵斗智的高潮表现,是通过“鼓瑟”、“击瓴”表达了在外交场合中当说而义不能直陈的内容,是一种外交辞令的委婉暗示和隐谐。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笔下的廉颇,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既又攻城野战之军事才能,又有“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之政治远见。然而,渑池之会后,他何以勃然大怒,宣恶言必辱相如呢?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教材节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合欢。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蔺相如时说“其人勇士,有智谋”。教参也一致认为蔺相如勇敢机智。从第一个故事来看,蔺  相似文献   

20.
这篇课文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优秀品质,同时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