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孙中山非常重视国民性改造,不仅对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了中肯的分析,而且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具体路径。孙中山所以倡导改造国民性,是为了确立中华民族的国族意识,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以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和社会的明进步。  相似文献   

2.
杜亚泉国民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征:国民教育为社会改革的根本;国民教育重在改造国民性,陶铸理想国民;国民教育应倡导教育普及和教育体制改革.杜氏国民教育思想深刻而丰富,对当前国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民教育的失落源于对"国民性"认识的模糊与不确定、文化多元与冲突所引发的文化认同危机、社会关系变迁过程中工具性教育的凸显。当前,国民教育的重建需要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对国民性的改造与完善有一套明确的标准和价值取向;加强人文教育,重视教育对个体文化自觉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与教育研究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国民教育的目的旨在改造国民性,从而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公共利益的不断扩充,公德逐渐成为国民教育改造国民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德的培养过程中,应避免以往的私德外推即为公德的简单做法,需要探索符合公德特点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之后,吴汝纶开始注意西方教育制度,在吸收多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民教育思想,企图在中国推进强制性义务教育,使中国较为迅速的走向富强之路;并为国民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通过对“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指出做新型国民的现实途径,从而建构了理想中的国民形象。在近代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由中西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但是却暗含了“国民性”与“公民”对立的中西文化观念深刻冲突的问题,它也凸显了孙中山文化观念中无法回避的思想困境。  相似文献   

7.
张学强 《文教资料》2009,(16):112-11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他主张全体青少年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应创造条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主张成年国民要接受革命理想教育和科学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超前的真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蔡锷是近代倡导军国民教育的肇始者.他的思想源于中国近代的民族灾难,是近代知识分子以军事救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留学期间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的结果.他在时我国传统柔性文化进行深刻反省后,强烈要求改革传统教育,发扬尚武进取思想,改变国人的贱武观念,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民众体质,以尚武为美德,以军国民为救国思想.这使人们把军国...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民族团结思想是在中国外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受满族贵族封建统治压迫的现实背景下产生的,在当时基本上是一种进步与先进的思想。这一思想虽然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但其积极与合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从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文章从普及国民教育、加强成人教育、发展师范教育、鼓励留学教育、高校联合办学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孙中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鲜明政治性、显著时代特征及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两次护法运动中的孙中山与福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次护法运动,福建成为革命党和革命军的大本营和复兴基地。孙中山纵横捭阖,适时调整政策,为革命军的生存发展而谋划;处在国内政治斗争旋涡之中的福建,派系斗争错综复杂,使孙中山颜费心机。其策略手段有得有失。中国国民党武装力量的崛起与壮大与福建密切相关,福建在孙中山晚年斗争历程中,有显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恩师孙喜亭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思想家,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的许多著作都是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普遍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是在密切关注中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问题观察研究的成果和理论求索。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具有主导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孙先生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形成、传播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建设现代中国的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个重要部分是关于怎样救中国的理论——三民主义,其目标是要通过对西方先进国家的学习,使中国从一个落后低下的简单社会和中世纪国家变成一个兴旺强大的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这一理论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关于怎样建设中国的系统理论,在一系列论著中,孙中山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三方面,为现代中国的建设规划了基本的蓝图和轨迹。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1911—1937年,中国现代国家架构基本成型,国家实力提升、现代化步伐加速。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对其独创的国民大会之构想与制度,散见于各相关著作与演讲稿中,就其零散的论述整合、研究,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山对国民大会主张之原貌,分析影响孙中山关于国民大会设计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国民教育理论是 18世纪伴随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 ,它对近代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它包含了政体教育论、人的性格形成论、国家教育论、民族教育论等一般论点 ,涉及到国家民族、人与教育之间的双重关系。今天的教育现代化是昨天教育现代化的继续和延伸。研究国民教育理论 ,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领袖,孙中山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孙中山各种场合的言论中反映的民族思想及其转变历程,从而更加细致地说明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民族认同情况。  相似文献   

17.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政体必将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引发了中国思想界,政治界最早的一次剧烈的论争和选择。在论争和选择的过程中,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变化的,独具特色。以其编好及其修正程度为标准,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由主张联邦制到反对联邦制,从支持联省自治运动到反对联省自治,主张地方自治。其对国家结构形式的认识,不少地方至今仍闪烁着光芒,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对民族形成和区分的自然力理论,奠定了其民族主义观的基础。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有着对朱元璋民族主义观的承继,又因国情的变化而有所扬弃。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有着动态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着其作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根据时局灵活应变,将革命的阶段性、策略性结合起来的韬略。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其宪法思想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五权宪法思想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理论 ,具体包括权能区分论、权能平衡论、五权分立论和五权关系论四个部分 ,其根本目的在于造就一个人民希望的而又不惧怕的万能政府 ,从而为人民谋幸福。《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等虽然都在某种程度上贯彻了五权宪法思想 ,但均对其作出了一定的修改。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隔阂。五权宪法追求一个善的目的 ,但其缺乏对政府权力的警惕 ,过分强调权力之间的协调合作 ,走向了贤人政治。这是在宪法中国化的过程中值得记取的一个教训。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极为关注中自近代社会问题,将妇女解放与民主革命事业结合起来,提倡男女平等,重视发展妇女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妇女教育教育思想。本对孙中山妇女教育思想的成因、内涵及现实性等进行了梳理与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