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陈式问卷调查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称许性效应的影响。国内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学情调查对社会称许性问题关注不够。本文利用国内某"985"院校C大学参加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调查获得的数据,揭示了社会称许性与学情调查核心指标的正相关关系及其反应效应的客观存在。并且通过分析社会称许性与学生自我报告的学业成绩、真实GPA之间的关系,证实了社会称许性对学情调查数据的切实影响。为此,学情调查应对社会称许性予以必要的关注和重视,加强研究,并特别关注偏低的社会称许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人事心理测评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个体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工作经历、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进行有效测量,并对其各方面素质做出综合评定,进而实现人与职、人与事的合理匹配.在我校近年新教师引进等人事选拔工作中逐步试点开展心理测评,从应聘者的职业兴趣倾向、应聘者的人格特质和应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为我校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今后应在现有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心理测评工作,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人事心理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3.
提及测评,在很多人的头脑中立刻会浮现一张试卷,单人单座,监考老师黑着脸宣布纪律,来回巡视的情景.一卷定音的测评方式和纪律森严的测评情形虽然沿袭了很多年,但自20世纪90年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这种以选拔适应教育的儿童、甄别儿童的优与劣为主的纸笔评价方式带来的弊端,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最易被感受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纸笔测评只能测量到思维的外化形态知识,并且是被肢解了的知识片断,而创造力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则难于评价,因而测量的结果是孩子们"知晓"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本以研究评价的效度为框架,就社会调查方法中出现的社会称许性偏见效应问题作了分析。认为社会称许性偏见效应对研究的影响根源于研究的均思不足,进而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构成极大的威胁,又影响到研究的外部效度,同时,作对社会称许性偏见效应出现的条件以及克服方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摘     
人才素质测评的类型人才素质测评是以现代心理科学、管理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量、情景模拟等客观化方法对人员进行测量和评价,发掘人员心理状况、发展潜力等其它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为企业用人、选人、育人等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人才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目的与用途可划分为五种类型:1.选拔性测评。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进行的一种人才测评,以选拔优秀人才为目的。2.配置性测评。这是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人才测评。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基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合乎职位要求时,人  相似文献   

6.
吕玮 《广西高教研究》2013,(10):113-114,119
近年来有的高职院校在单招考试中尝试使用心理素质测评,这种测试形式是高职招生改革必要而有益的尝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基于对以往人事选拔中心理素质测评应用经验进行分析后指出,高职院校在单招中使用心理素质测评应符合测量伦理,遴选具有专业资质的出题者,并基于胜任特征模型来开发测题。  相似文献   

7.
MBTI性格类型测评系统已经在全世界企业里广泛使用,在选拔人才、团队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婚姻家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文章重点探讨MBTI性格类型与个人创新潜力的关系,有利于企业事业单位选拔到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据悉,最近一家性格特质测评公司把国内著名企业的100位人事经理、总监与美国的100位人事经理/总监做了比较,发现我国企业51%的受测评人员都是"老虎型"管理者,所谓"老虎型"管理者的特征就是:强势、喜欢冒险、为别人排忧解难,是强有力的沟通者。而美国受测评人员的性格特质类型排在第一位的是"无尾熊型"管理者,其特征是:耐心、谨慎、有恒心、随和、有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校越来越注重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但在选拔的过程中由于人才测评相对滞后、技术应用不足等原因,造成高校创新人才的测评与选拔出现问题.文章通过建立科学的测评模型,计算出创新人才的选拔权重,以期为创新人才的选拔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丹丹 《中国考试》2006,(4):39-42,49
投射测验是一种特殊的人格测评技术。在盛极一时之后,已逐渐走向下坡。但随着投射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投射测验独特的技术优势, 正在成为企业人事选拔的一个辅助工具。句子完成测验和肯诺投射测验是目前在企业人事选拔中使用较多的两个投射测验,其测试结果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信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专家认可。尽管投射测验仍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但随着质的分析技术的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投射测验在人事选拔中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