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老师点拨]我在点拨时告诉小作者:《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应充分展开联想,抒发听到《七子之歌》之后内心激荡着的爱国之情。《七子之歌》中的“澳门”篇,诗人用第一人称,模拟子女对母亲热切呼唤的口吻,写出了离开母亲怀抱的子女盼回归的情感。作文要以《七子之歌》的诗句作为主旋律,充分写出这个情感。作文要写澳门被占领的情景,澳门同胞的苦难与斗争,澳门回归的曲折历程,要写出中国人扬眉吐气迎回归的壮志豪情来。【精品作文展示]晨钟惊醒了北国冰冻的河床,暮鼓震撼着南方沉寂的原野,微风吹送来如泣如诉的《七子之歌》,…  相似文献   

2.
【原词】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母亲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赏析】《七子之歌·澳门》的歌词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子之歌》将七块被帝国主义掳夺的土地比喻成失去母亲的儿子。它字字血、句句情、声声泪,凄楚悲怆,动人心魄。而我们选的这篇——《七子之歌·澳门》又以拟人的手…  相似文献   

3.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祖国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70多年后,《七子之…  相似文献   

4.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5.
《七子之歌》伴随澳门回归被国人广泛传唱。那么《七子之歌》出自何人之手呢? 原来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把当时与祖国母亲失散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喻为“中华七子”,并用血泪之笔写下了呼唤骨肉团圆的《七子之歌》,《澳门》是其中的一首。《七子之歌》发表于1925年7月,那么“中华七子”是如何被掳走的,最终归宿如何呢? 澳门:是最早被列强掳走的骨肉。澳门位于广东珠江口西侧,原属香山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不断…  相似文献   

6.
欢迎你,澳门     
很早就知道“香港对面是澳门”,早就羡慕澳门“三冬无雪,四季常花”,尤其愤恨那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晒货占地者! 那次元旦晚会,见几位儿童唱着一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其实,这歌词原著是闻一多先生,出自他的《七子之歌》。现在,这歌词谱上曲,被选为了《澳门沧桑》的主题曲。想起两年前播放的《香港沧桑》,那种“彭定康走了,董建华来了”的热血镜头还让人自豪。历来诸如《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层出不穷,一次,弟  相似文献   

7.
一、音乐导入,激发情感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澳门回归前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歌(播放音乐电视或教师深情演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七子之歌·澳门》)你知道“七子”是什么意思吗?(“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等七处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中国领土。台湾是“七子”之一,1895年被日本侵占,但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梦寐不忘,一片赤诚。“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唱出了香港、澳门、台湾等祖国的儿女对母亲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194…  相似文献   

8.
1925年7月,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租借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子,写了一组诗《七子之歌》,来抒发七块土地对祖国母亲的眷念之情。因为澳门离开祖国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澳门被列为“七子”之首。这首诗经作曲家李海鹰稍加改动后谱了曲,作  相似文献   

9.
《七子之歌》的作曲李海鹰先生。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仅用45分钟就在钢琴上一挥而就,把这首歌谱创作完成了。李海鹰的家乡是在离澳门50公里左右的中山市南朗乡。过去的澳门就隶属于现在的中山市,所以他很容易感受到澳门的风土人情,于是在那样短的时间就找到了澳门对祖国母亲400多年的呼唤!《七子之歌》@贺作  相似文献   

10.
1925年7月4日,闻一多先生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组诗社子之歌》,它并未收入《红烛》和机水》两种代表诗集。今天重读这首并不闻名但却同样凝聚着诗人炽热深沉爱国情感的作品,别有一种激动。杜子之歌》由七首小诗,分别以“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为题,诗人沉痛地把当时被侵占的七地比喻为祖国母亲七个“受虐于异类”的儿子。诗中流淌着诗人特有的红烛式的炽热而悲壮的内在激情。七首极富感染力的诗篇中,《澳门》为第一章:“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胜?-…··/我离…  相似文献   

11.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益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怀的襁褓大久了,母亲!但…  相似文献   

12.
“七子”,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对我国近代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七块土地的称呼。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英、法、日、俄、葡等列强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旅大和广州湾比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作《七子之歌》,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思念。 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历史,可知“七子”是怎样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是喜迎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也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1899-1946)先生诞辰100周年。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李海鹰作曲)这支《澳门》歌的词作者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澳门》这支歌便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爱国诗篇什子之歌》的首章诗篇。诗人将《澳门人《香港人始湾》、俄海卫》、《广州湾》、…  相似文献   

14.
落叶归根情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由童声演绎的《七子之歌》吗?它曲调动听,歌词感人。歌词来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其余六篇分别是  相似文献   

15.
归航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每当听到《七子之歌》深情而悠扬的旋律,便会唤醒我心底的记忆,不禁想起那位澳门女孩——孟环。正值1999年春节,伯伯带我去澳门看望他的老朋友孟叔叔。走出海关大厅,孟叔叔亲自开车来接我们去他在路环岛的家里玩。  相似文献   

16.
澳门游记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我哼着这首《七子之歌》,一家人坐着喷气船从香港来到向往已久的澳门。  相似文献   

17.
“叮当当,叮当当……”你听,这是时代的钟声敲响了,这是《七子之歌——澳门》的前奏,这首歌对我有一种神秘的引诱力,我已经不记得今天是第几次坐在电视机前观赏了。轻轻的、悠悠的,鼓动着我的耳膜,使这支歌既亲切又清晰。“母——亲——”歌曲中一声深情的呼唤,把我带入了那片又古老又苦涩的  相似文献   

18.
花大我和澳门一起长大 澳门回归那年/妈妈把我生下 取个美丽的名字/名字就叫莲花 唱着七子之歌/学着祖国文化 迎着温暖的阳光/我已渐渐长大  相似文献   

19.
小时侯,我最爱唱的歌就是《七子之歌》。今年,我上五年级了,在语文课堂上,我知道了“七子”的沧桑, 还知道台湾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盼统一,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首望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临近,两岸有多少骨肉在相思啊!  相似文献   

20.
邺有七子之终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译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 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这归来其在旦夕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