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们的思维常常具有一定的习惯性,即沿着传统的、公认的、习以为常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在考场上,考生面对宽泛的材料,如果沿着这传统的正向思维恐怕写不出比较新颖的作文,只有打破这种思维定式,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分析、去求异,才能有新的认识,有与众不同的立意。例如:有的人认为"清闲是福",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没有责任,而我则认为"不闲是福"。工人不闲,企业兴旺;农民不闲,五谷丰登;商人不闲,财源茂盛;学子不闲,学业有成。  相似文献   

2.
只愿做闲人     
齐白石有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一生能几处是闲处,得闲空,有闲情,难.求忙容易求闲难.  相似文献   

3.
陈爱群 《湖南教育》2007,(10):38-3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用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此文的末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处,“闲人”二字的注释是“清闲的人”。“清闲”意为“清静闲暇”,苏轼自称“闲人”是说自己和张怀民都很清闲吗?  相似文献   

4.
齐白石老人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是: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两,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一生能几处是闲处,得闲空,有闲情,难。求忙容易求闲难。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以至“忙”和“累”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现代人渴望着能“闲”下来,却很少有人知道,何谓真正的“闲”。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悟读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因而才能在“月色入户”之时“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  相似文献   

7.
意义与安心     
杨林柯 《教师博览》2023,(11):50-52
<正>一有人认为,人分三种: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先知先觉者很少;后知后觉者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探索和努力,人数也不多;更多人对生命是处于不知不觉的懵懂状态。人为什么活着?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个伪问题,就像问“花为什么开”“鱼为什么游”一样毫无意义,也没有答案。要追问人生的意义,需要更高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败得更快?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万幸了,哪儿还有闲? 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相似文献   

9.
我选择     
我选择紫色。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我选择非必不得已,一切事,无分巨细,总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选用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此文的末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处"闲人"二字的注释是"清闲的人"(第198页)。"清闲"意为"清静闲暇"。苏轼自称"闲人"是说自己和张怀民都很清闲吗?联系全文及写作背景,即可知此处"闲人"绝非"清闲"之意。"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相似文献   

11.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鸟鸣涧》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该诗首句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①黄建森、赵振钧的《中学语文古诗文直译》(新蕾出版社)是这样解释“人闲桂花落”的:“人清闲桂花飘落。”②谢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注“闲”为“寂静的意思”。③杨华、方剑在他们的《绘图中学古诗词讲析》里将“人闲桂花落”翻译成“在寂无人声地方,仿佛觉察得到桂花在丝丝飘落”。④也有不作注的,如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清闲”…  相似文献   

12.
<正>写作点拨何为“好”文章?有人认为是立意健康,思想深刻的文章;有人认为是言之有物,不空洞的文章;也有人认为是能够让人读来回味悠长、意犹未尽的文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认为,中学生笔下的“好”文章应该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实看法和真实情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知己     
知己,指的是一种交心的友情,它是君子之交、莫逆之交或生死之交。常听有人说:“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的确,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友情的滋润,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没有朋友的话,可说是相当孤独痛苦。进一步而言,若能在朋友群中得到一二知己,则于愿足矣!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经提出“年轻领导干部如何被社会认同的问题”,这实际上涉及到年轻领导干部如何慎始的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多读书,不贪玩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官?有人认为,只要“会办事,能赚钱,善搞活”就行;有人则信奉“胆子大,不怕丑,会扯乱弹会喝酒,...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说:“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快乐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快乐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快乐是一个人心理、情绪、性格的正常、健康、和谐的表现。人们都在追求快乐、享受快乐.这是人的天性使然。然而.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有人认为.占有大量金钱、财富就是快乐;有人认为.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就是快乐:有人认为,获得欲望的满足就是快乐;有人认为,取得事业的成功就是快乐;有人认为.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放飞自己的心灵就是快乐;有入认为,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就是快乐;有人认为.为人民大众谋福利、为崇高的事业献身就是快乐……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煞有介事地问:知道鲁迅《祝福》中的阿牛吗?相信很多人会一脸茫然:这是谁呀?可看到《笔“闲”意不“闲”的阿牛》(《语文学习》2011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文”)一文后,确实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张挥老师居然从名不见经传.几乎可忽略不计的“闲笔人物‘阿牛”身上读出了众多的…大义’  相似文献   

17.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新一季丰收在望。屈指算来,再有30多天,你们将告别熟悉的中学校园,走向高考考场,去收获十二年苦读之后的丰收,进而走向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  相似文献   

18.
细读苏东坡那八十来字的《记承天寺夜游》,我顿生疑惑:一是起首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具体得近乎哕唆,依我之见,此句只需一个“夜”字即可.但古人一向强调炼字,问题似乎没这么简单:二是收束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是自嘲语.还是悟道语?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一面咬文嚼字,一面广搜博求.终于认定“闲”字是理解本篇文字之锁钥,下面是我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有人问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先生,你可曾听说……”“且慢,朋友,”苏格拉底立即打断了他的话,“你是否确知你要告诉我的话全部都是真的?”“那倒不,我只是听人说的。”“原来如此,那你就不必讲给我听了,除非那是件好事。请问你讲的那件事是不是好事呢?”“恰恰相反!”“噢,那么也许我有知道的必要,这样也好防止贻害他人。”“嗯,那倒也不是。”“那么,好啦!”苏格拉底最后说道,“让我们把这件事忘却吧!人生中有那么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没有功夫理会这既不真又不好而且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流言止于智者应该忘却…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王绩构建世间本无的“醉乡”,白居易立足世间生活,赞酒之功,思酒之事。他认为,饮酒能够让饮者变寒为暖、转忧为乐,也能够斩断在世因缘与消除心中思虑,实现身心和乐。酒醉思虑不生,知欲不行,无用于世,由此销忙为闲。酒醉而得闲,不为世累,身心自在。尽管吟诗谈禅、游山玩水都是其兴趣所在,但是,他认为酒有精神,同时不断把醉精神化,又将醉与自由相互勾连。因此,白居易总是始于饮酒、归于酩酊。在现实的抉择中,白居易拒绝高士归隐、农夫种田、商人行贾、军旅征战、炼铅烧汞、高官显爵、红尘争斗等“忙人”之“忙”,而主张归于“饮酒”之“闲”。他总是把饮酒、醉当作最好的生存方式与人生唯一的归宿,显示出独特价值取向与生存智慧。这为我们当代思考酒的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