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巧读文言文     
其实,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读”的技巧,就能轻松闯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难关。一、读课文它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诵读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学会读正字音,读正断句,读辨虚词,读出语气,从而正确理解文意。1.读正字音。因为文言文里有通假字,诵读可以帮助你记住通假字的正确读音,从而帮助你准确理解它的意义,进而准确理解文意。比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句中的“说”读yuè,不读“说话”的说(shuō),与“悦”音相同,意思是“愉快”。(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句中“是知也…  相似文献   

3.
稳中出新的几道文言文题目北京·丰台王大绩1997年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选自《大唐新语·持法》。从体裁、题材到题目数量都与往年相同,但稳中出新,有几道题目颇具新意。14题明考一个代词“是”的指代内容,实考对文意、句意的把握,命题角度巧妙,一巧拨千斤。本...  相似文献   

4.
现在每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内都有一道划分句子朗读音节停顿的题目,用“|”表示。许多考生由于平时不重视文言文的正确朗读,这类题目掌握不了,当然得分率很低。怎样才能掌握句中停顿的方法,达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音节错划,读破句呢? 一、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你就必须要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在文中的意…  相似文献   

5.
匡吉 《语文知识》2001,(1):35-38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最能体现能力考查要求的是“文意判别题”,它通常位于整个题部的最后,一般直接要求指出几个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某一句子的理解来关涉  相似文献   

6.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要想得满分 ,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 ,还要有巧妙的方法。在多年的高三语文复习中 ,我积累了一种“四步走”的方法 ,可供考生操作。第一步 ,倒读最后一题 ,搜索“内容提要”。从 1997年开始 ,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 ,在题目设置上有这样的规律 :将阅读材料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切分为四个部分 ,再按照原文行文的先后顺序 ,拟设四种对文章的概括性叙述 ,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综合分析 ,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也就是说 ,在这最后一题的四个选择中 ,只有一项错误 ,而其余都是正确的。那么 ,未读原文之前先读…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主要考查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是读懂文言文和白话文在实词、虚词、句式和表达习惯上的不同;二是通过理解句间关系领会作者的意图。纵观2012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命题,可以发现其前三道题(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语句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主要侧重考查第一方面的能力,第四道题主要侧重考查第二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要求选出四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考查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来关涉整个文意。由于这种题型将文言文阅读“文字解读”和“文旨分析”的能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该题型的训练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上。学会分析,又必须从研究试题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根据笔者的认识,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一、颠倒事实。如1991年21题D项说“琅邪王……却蓄意谋反”,这一选项与原文“既无反心,受劳而罢”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宋峥 《语文天地》2013,(13):9-10
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的一个难点,赋分值高,得分率低,区分度大。考生考试时望而生畏,无所适从。但我们若能顺着"这句话中哪个词需要翻译,又如何翻译"这个思路去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攻克文言文翻译这道难关也就轻而易举了。一、观前后,通句意准确翻译句中重要词语的前提是"通句意"。"通句意"即大体通晓要求翻译语句的意义;"观  相似文献   

10.
一、训练目标“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阅读文言文“把握文意并进行分析、评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时阅读能力深层次的考查。它要求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古代作品。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筑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训练时还应该突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把握文意,二是在此基础上作初步分析评价。“把握文意”除前面(第三节)已经谈到的以外,在训练中我们要着重做到:①通读全篇,把握各种文体基本要素;②对关键性的疑点可采取上下勾联,反复猜读的方法来解决疑难;③对照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此类题型的设计方式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叙述中设计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项来供考生排除;题干要求也逐步定型为"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  相似文献   

12.
《考试说明》将文言文阅读题分为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文句、分析文章这三点。在理解词语和句式这一项中 ,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题 ,既要调动以往的积累 ,又要注意语境的限制。这语境不仅指词语所在的句子 ,还包括更大的语言环境。解题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所给词义进行解释 ,看其与上下文意思是否贯通。如1997年第12题(题略 ,以下例题皆略) ,A项的“绳”解为“捆绑” ,孤立地看也能讲得通 ,但放到语境中就无法讲通 ,而应为“制裁” ;B项“胜”解为“控制”也能说通 ,但这只是建立在对句意的大致推断上 ,“胜”没有“控制”这…  相似文献   

13.
一、考点举要文意把握是指在文言文阅读中,通过文言常用词语的理解和句意认知,把握整个文段的文意,辨证阅读,达到初步归纳阐释和分析评价的较高阅读层面。文意把握是字词理解和句意把握的深化,是文言文语言知识掌握前提下对阅读材料的整体认识和理性观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师说》中曾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之句,其中"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文章原意.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也常常出现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无方法可循呢?本文试介绍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一鸣 《广东教育》2014,(11):13-14
从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题设题情况来看,文意理解题其实涵盖了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考查。高考文言文中都有一两道"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编题老师往往在"错误项"中设有陷阱,"引诱"读者上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我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中学语文课程文言文朗读呢?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读"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文言文要通过诵读来体会文意,从根源上说,这是由汉语音意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要求选出四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考查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来关涉整个文意。由于这种题型将文言文阅读“文字解读”和“文意分析”的能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有较强的综合性。该题型的训练重点应放在学会“分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所有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教学历史最为悠久,教学经验最为丰富的一种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从字词出发,进而翻译句子,最后整合成篇,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这一方法清晰、有条理,但学生难以感受到文章连贯的文气、流畅的文意。而文言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头戏,主要是字词、语句和内容三大重点。笔者于是尝试逆传统教学之式,以"文"为起点,在感受文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化句意、词义,从读文开始,逐渐译句、明词,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几乎都有检测朗读节奏的试题。我们在批阅试卷中常常发现不少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缺少方法,因而失分严重。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呢?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例如:“其一犬坐于前”,有的同…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熟点切入法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知识点,很快便可找到正确的选项。如试题第11题。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就不会受其他选项干扰,能够迅速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二、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