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得到快速发展,使得传统道德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环境力量对人的影响巨大,现实中的人的堕落和淘汰成为社会现象。《嘉莉妹妹》中赫斯渥性格柔弱,在生理驱使下演出了一幕走向死亡的悲剧。赫斯渥适应不了城市丛林法则下的残酷的现实,无法平衡家庭、爱情之间的矛盾关系,使得他在痛苦与意欲、快乐与幸福里挣扎;赫斯渥的生存困境、精神追求和窘境现实共同构筑了他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2.
陈辉 《中学生百科》2013,(28):33-35
故事发生在一个拉丁美洲的小镇。一个叫乔皮奇的男孩的智力似乎低于平常值,很少有人和他来往。绝大多数时间,他总是一个人躲在自家的大屋子里。他和他叔叔住在一起,家境殷实。不过有一个像花儿一样的女孩叫赫斯,她不大讨厌乔皮奇。当乔皮奇自娱自乐的大玻璃珠滚到赫斯的脚边的时候,乔皮奇不敢去捡,而赫斯捡了起来并还给了他。于是他们认识了。你知道,小镇上的女孩如果不爱玩耍,那就一定喜欢看童话。赫斯也是这  相似文献   

3.
洛洛长大了     
初二时,洛洛还是个大大咧咧、爱恶作剧的小姑娘。但她心里已经喜欢着“埃顿”,这是她给他起的名字。他的眼睛大大的,浅浅的灰色,鼻子也很挺,像个好看的外国人。于是她就把自己喜欢的“埃顿”送给他。可是她对他说,叫你“埃顿”,是见你挨一顿饱打一顿的,可怜你呢。为什么?“埃顿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之恋     
正那本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一株向日葵绽开了花儿般的笑脸。她睁开了眼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热情似火的太阳,那一瞬间,她为他倾倒了,她无法控制自己,一发而不可收地恋上了他。那个近在咫尺的护花使者,和自己是多么般配的一对儿。她每天都对着他,投去自己爱恋的目光。她希望他能发现,同样也投来灼灼的目光。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青春的太阳在一如既往地散发着他的光和热,就在这时,他猛然发现了一朵初绽的向日葵,一刹那,他不禁为她的纯洁而疯狂,他无法控制自己,情不自禁地恋  相似文献   

5.
德莱塞在作品《嘉莉妹妹》中描写了嘉莉和赫斯渥的求职经历。嘉莉的第一次求职经过了种种疲于奔命的过程才找到一份血汗工厂的工作。中年人的赫斯渥找工作时处处碰壁,直到他沦为乞丐也没有找到一份比较固定的工作。嘉莉的第二次求职取得了成功,说明了机遇偏爱就业能力强的人的道理。他们的求职经历既反映了工业化所导致美国的分裂性现实,又反映了当时美国人的意愿﹑情感、价值观等社会道德风尚问题。该小说展露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保持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现代文明命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白描嘉莉在城市的生活变迁,德莱塞表达了对当时美国城市工业文明的批判态度.通过以对嘉莉、赫斯渥的描写为主线,小说叙述了美国城市工业化的大发展所引发的"文明"的堕落;赤裸裸地揭露了金钱至上、人与人之间冷冰冰的社会关系的现实.德莱塞对嘉莉和赫斯渥两个悲剧命运的描写,兼具讽刺色彩地指出了城市工业文明之下迷失自我的殊途同归特征.传统道德文化的虚弱和不足,有一定的遗传、环境、机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妈妈离开才三年,他竟然就给我带了她回来。是的,我承认她很漂亮,笑时温柔似水,而且看起来年轻得只有30出头的样子。可是那又怎样,我就是不喜欢她,我更讨厌她身旁站着的13岁男孩,她的儿子,他是要来分享我仅存的父爱。  相似文献   

8.
张成国 《文教资料》2005,17(36):74-76
十八岁的嘉莉妹妹,带着她的美国梦, 从小镇只身来到了花花世界——芝加哥。她经历了寻求工作,在最底层打工继而失业的痛苦后,先后和推销员杜洛埃及酒店经理赫斯渥同居,并与后者私奔至纽约,最后有幸在纽约大红大紫,圆了其美国梦。梦是圆了,但是是成功?是失败?  相似文献   

9.
陈敏 《中华家教》2011,(5):20-21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并希望他(她)能改正,但很少透过孩子的言行去看自己,而且出于家长的尊严和面子,极少愿意承认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自己问题的延续。叫你不好好洗头受访人:海心,中学教师,女儿7岁我女儿7岁,很怕洗头,起初我还能耐着性子给她慢慢说,慢慢洗。我稍不小心她就会哭丧着脸大叫:"毛巾,给我毛巾,水都流到我眼睛里去了……"看着她那胆小惊慌的样子,我就有火。后来我烦了就由不得她了,拿了杯子从浴缸里舀水就往她头上冲,任由她哭喊,心想这样还可锻炼她的胆量呢。  相似文献   

10.
七颗安定     
汤馨敏 《音乐世界》2008,(3):158-158
他第一次见她,就知道她失眠得厉害。脸色苍白,神情疲惫,这是失眠的主要特征。所以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也许你需要安定。"他用了"也许",是因为他见过很多矫揉造作的女孩,明知道自己有病还不肯承认。他不能判断她会不会是其中的一个。她不假思索地说:"是的,我需要。"语气干脆得让他吃惊。她已经从他露出的双手知道他是个外科医生,那双手白皙、修长、灵巧,典型的外科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时代》2023,(4):16-17
<正>痛苦的人眼里必定有火花闪耀,如果那火花熄灭,他就毫无价值了。那火花一定包含着希望,尽管他自己不承认。——埃利亚斯·卡内蒂(英国著名作家、社会学家)我想不出诗歌改变世界的例子,但它们所做的是,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谢默斯·希尼(爱尔兰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12.
周礼 《家长》2012,(2):90-91
他宁愿自己默默地承受着,也不愿看到你将来不开心。从燕子记事起,她就觉得父亲似乎不太喜欢她。尽管她长得乖巧可爱,尤其是那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特别惹人喜爱,可父亲却很少对她笑。  相似文献   

13.
安娜与蘩漪     
这是两个何其相似的故事。在托尔斯泰笔下,俄国贵族妇女安娜在她还不懂得爱情是什么的时候,就在姑母的包办下与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结了婚。卡列宁是一架官僚机器,是个身心都僵死的死魂灵,他无情地摧残着活在安娜身体里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渴望爱情幸福的安娜大胆地爱上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然而,渥伦斯基却是个“同她很疏远”的男人,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嘉莉妹妹是德莱塞以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追寻“美国梦”的典型,而赫斯渥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悲剧性人物。小说展示美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寂寞飞行     
我我喜欢开开,是的,我必须在自己的面前坦白地承认。她呢,她会坦白地告诉我,她曾经是如何对自己坦白的吗?"你为什么从来不说爱我?"她在路灯下迫不及待地问我。我微笑着看她,在灯光下跳跃地闪烁着。"因为我不爱你"我故作严肃地回答她。"那好吧,我们分手。"她背过头去,走进楼道,"不过,只限今晚!"在感应灯亮起的那一刹那她呼的转身……  相似文献   

16.
艺术欣赏     
约翰·威廉姆·渥特豪斯(1849-1917)约翰·威廉姆·渥特豪斯出生于罗马,父母都是画家。童年的经历成为他作品素材的来源,例如罗马的城市、鲜花市场、希腊罗马式的建筑、地中海的阳光等。他先在父亲的工作室中学习,从1870年起,在皇家美术学院继续学业。他的早期古典主义作品深受劳伦斯·阿尔马-泰德马的影响,也创作关于意大利生活的轻松作品。后来,渥特豪斯开始在其作品中加入诗性,主题和文学紧密联系,特别是从丁尼生和荷马那里汲取灵感。1891年,渥特豪斯发现了一个美若天仙的模特,视她为珍宝。虽然至今也无人知道她的名字,而以她为模特的水…  相似文献   

17.
玻璃之城     
心情他已经两个星期没写信或打电话给她了。她一直沉默着,只是每次经过收发室会习惯性地看门外的小黑板,看看小黑板上挂号信那一栏里有没有自己的名字。他给她寄信总是寄挂号,她在的这所学校偷信的情况挺严重、他说他不希望只想说给她听的话被别人知道。她有他的传呼号码,但从未想过要在他的传呼上留下自己的姓。她只喜欢在蓝色的信纸上写自己的心情寄给他。她觉得有时写出来很美的语言在电话里说出来就会失去感  相似文献   

18.
陈红星  李艳梅 《现代语文》2009,(10):147-149
安娜为了爱情毅然离开了丈夫和儿子,与情人渥伦斯基走到了一起,对丈夫来说他不是一个好妻子,对儿子来说她不是一个好母亲,同样,对情人渥伦斯基来说她也不是一个好情人。安娜对婚姻的背叛以及对爱情扭曲的追求最终导致了她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一分钟环游世界他走到那儿,弯腰捡起那闪光的东西。是个小圆盒似的东西,面上嵌着一块玻璃,玻璃上画着一支箭。里面是个圆盘,上面好像布满字母,他一动盒子,圆盘就轻轻地转动。简跑过来,从他背后看过去。"那是什么,迈克尔?"她问。"不告诉你。"迈克尔说,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什么。"玛丽阿姨,那是什么?"简问道。玛  相似文献   

20.
母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