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古代衣食住行是历史图景的真实记录,因而对古代衣食住行的了解和认识能够使我们拓宽古代文化常识,增强人文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古代文献和深层次专业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沉淀。与我们日常用语的与时俱进不同,成语大都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们或源自古代的社会生活、或出自古代经典著作、或反映历史典故、或形成于古代的传说故事,可以说这些成语都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3.
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古代的文章是古代社会现实的反映,涉及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文化情况。如果对古代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缺乏了解,就会误解文句,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古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等都包含其中。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对解释字句和理解内容很有帮助。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常识,作简要说明并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戏曲悲剧的形式和内容,是由本民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诸种因素决定的。由于古代戏曲作家、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因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观众审美取向和欣赏习惯对作家,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秦东为古代关中要地,周秦汉唐属京畿之地,文化繁荣,底蕴深厚,涌现了许多古代著名作家,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资源和价值。开发秦东古代作家旅游.当今之务是,加大对秦东古代作家研究和宣传的力度,建立秦东古代作家博物馆,兴建并修复秦东古代作家纪念性建筑,增设有关秦东古代作家的旅游内容或项目,开发有关秦东古代作家的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7.
韩丽杰 《成才之路》2012,(6):13-I0008
《闲情偶寄》是清代戏曲家、小说家李渔所撰写的作品。全书从戏曲器玩到衣食住行,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生活闲适悠乐精美细腻的浮世绘。这部作品集中论述了华夏民族对居住环境唯美适用的追求,反映出了作者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文章以《闲情偶寄·居室部》为线索,对李渔的美学思想加以分析,以期对现代文艺理论创新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血缘关系为依托,从道德情感着手对后代进行行为习惯、伦理纲常及谋生技能的训练,其内容、形式、方法力求切合儿童生活和情感的体验。这是古代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但这一切又都是统一在血缘宗法制的文化秩序之下,其目的是要训练出一代又一代的认同和服从这一文化秩序的驯服工具,因而呈现着鲜明的封闭性和专制性色彩。这个目的是古代封建家庭所需要的,也是封建国家所需要的。这二者的高度协调一致也是古代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由程允升编著、邹圣脉增补的上海广益书局1936年出版的《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从内容来看,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天文地理、典章制度、人物典故、风土人情、家庭婚姻,衣食住行、奇珍异宝、贫穷富贵、生老病死,宗教迷信以及鸟兽花木等,只要浏览一下,便可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概貌,堪称一部小百科全书,从体裁来说,它是骈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叙事上存在着“以三为法”模式,因此,对这一模式进行文化解读和剖析,对其进行定义,并探究其文化成因和审美意义,以便从中探索中国古代小说某些创作规律,揭示其在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的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与隐士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陶渊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相对发达的农业明是隐士存在的物质基础,切近自然的美学思想是隐士的精神依托,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是隐士精神的外显,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隐士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两汉荒政不但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稳定了封建统治;而且对整个汉代的社会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则是丰富和完备了汉代的礼乐文化,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道德化、规范化;促进了汉代思想文化的发达,使天人感应和阴阳灾异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而在科技文化方面,荒政既有利于汉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对汉代荒政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欺骗。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家传与影响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很普通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以家学渊源为特征的文学世家。唐代上官氏文学世家就是其中之一。其在唐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中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龙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至深至远,以至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炎黄子孙的骄傲。中国龙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反映,与我国原始社会氏族的出现密切相关。龙是不存在于生物界的,它是汇集各种图腾的特征想象出来的动物。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中,龙的形象和它承载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演变过程。“龙”的形象出自远古的图腾崇拜,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龙”的神话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在民间神话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存在于神话中的龙,经历了图腾崇拜、皇权象征、祥瑞载体几个阶段的角色演变,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衣食住行和文学艺术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人们对“龙”的认识已走出了神话,龙文化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和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文化,包括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婚姻家庭文化、衣食住行文化和其他社会风俗文化。在历史上,它曾是阿拉伯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它的精华部分,可以熔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历代文论家对它的论述可以分为两派,“主”气论和“次”气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古代汉语含义的朦胧多义和古代的文论家使用术语的不规范以及各自的立足点不同,它们在内容上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它们都是可以并存互济的。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一个包孕丰富、内容驳杂多变的概念,不能用今天的价值标准去简单地确定它是好是坏。“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有其深厚的现实根据、文化基础和心理依据。它的产生与古代人类生产力低下、生存的艰难有关。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原始人的神秘思维方式为它提供了心理基础。“天人合一”观念有其反科学性的一面,但也有其潜科学性、准科学性和超科学性的一面。“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均有反映。对它简单地认同和排拒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蒙古族诈马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诈马宴亦称质孔宴,是古代蒙古族最为隆重的宫廷宴会,是融宴饮、歌舞、游戏和竞技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其举办时间、地,点、场所、服饰等均有具体规定和一定程序。它伴随蒙古汗国出现,入元达到鼎盛,北元时逐渐衰落,清代以后,其许多形式、内容仍在民间的衣食住行、社交礼仪、宗教活动中保留下来。今天,发掘、抢救这一文化遗产,并推陈出新,对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等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交融,是历史的必然,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由来已久,当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的文化交融亦在同步进行。而最广泛的交融体现在广大人民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及巫术、宗教和民俗活动诸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文与古代的节日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是我们研究传统节俗文化的珍贵史料。我们要利用古代诗文来探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和特定的民俗心理、审美情趣,继承并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