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文珍 《辅导员》2014,(6):39-39
“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坚信: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滋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灵性与生命。今天我们追求教育民主,相信民主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民主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晓 《今日教育》2014,(11):56-56
教育的本质是以心灵感应心灵,以灵魂唤醒灵魂。如果我们不是采取粗暴的态度,而是用人文情怀去感化,营造信任的班级文化氛围,或许就可以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3.
一位优秀教师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可以创造教育的奇迹,可以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语言学科的英语教学,教师是否具有魅力对教学的成败影响深远,那么,如何做一名有魅力的英语教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盛气凌人、以上压下。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田保华 《中国德育》2012,(24):33-36
郑州教育的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这是郑州教育人一直以来深深思考的问题。2012年,我们经过深入总结和反思,提出了“郑州要做有灵魂的教育”的论断。灵魂就是价值观,有灵魂的教育就是具有正确价值追求的教育。做有灵魂的教育,要明确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实现教育的回归——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学生心灵、回归教育道德,还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  相似文献   

6.
赵丙国 《课外阅读》2011,(6):106-107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心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接纳学生的差异性;欣赏学生的多样性、独特性。从而让每个生命呈现出斑斓的色彩。生命需要教育,教育就是等待生命的成长,等待智慧的启迪,等待心灵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正"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坚信: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滋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灵性与生命。今天我们追求教育民主,相信民主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公平意识、慈善意识、环保意识、协商意识的现代公民。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现代公民呢?  相似文献   

8.
据《云南信息报》10月29日报道,昆明一中开展“三生教育”课,45名学生集体写遗书,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高一(13)班的訾诚说:“我没觉得不考‘三生教育’,它就显得不重要或者不受重视。考试是用强制手段考验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最终目的还是让我们对心灵对世界的感知有一个新的认识。学习‘三生教育’也如此,不仅是学一个技能,学过就算,相反,因为学了它,  相似文献   

9.
有话职说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真正的能手。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造福社会,也造福学生本人.教育的工作内容是以智慧培育智慧,以心灵滋养心灵.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按照人的成长规律,一切服务于人的成长,一切服从于人的发展,一切着眼于人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感谢有你     
廖东华 《江西教育》2010,(11):47-47
七月的庐山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无不让置身其中的游客深深地感受到"似晴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的美妙意境,令人难以忘怀。但令我更难忘的还有今年《江西教育》编辑部在此举办的第三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为期四天的培训学习虽然短暂.但在我心底深深烙上了印记,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特别是单亲学生,能否走进他们的心灵,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思想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灵魂。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校长,更需要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教师应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追求,用思想智慧提升教育的品质,构筑教育行为,陶冶学子心灵,把学生引向成功,从而培养出一代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有思想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三月份以来,我开始认真读书。读了一堆的书,如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薛瑞萍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高万祥的《我的教育苦旅》,等等。在工作的这么多年里,我一直忙忙碌碌,在这种繁忙得几乎成了惯性的追逐中,渐渐疏远了自己的心灵。尽管在挥洒汗水之后,也常有“老农喜看稻菽”的欣喜,但对于未来,对于自己的生活,我会觉得迷惘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的探索是在不断地"追问"当中完成的,教育发展也一直在呼唤"问题意识"。"钱学森之问"让我们深刻地思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在人们心中本是"解惑"人,用学识与智慧为生命扬起前进的风帆。问题,触动着每一颗心灵,并刺激着每一颗心灵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育中,教师既是问题的解惑者,同样也是问题的发起人,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教育中,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育实现"交往",形成真正关注"生命本质"的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16.
吴俊杰 《山东教育》2004,(21):10-17
我是一位记者,也是一位学生家长。我生活中一个很大的苦恼就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好让她了无遗憾地成长。可能很多家长和我有着同样的苦恼。因此,我喜欢与教育界的朋友聊天,喜欢听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心得。每次与这些朋友们交谈,对我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有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再难藏住:如果所有的教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的本源是心灵的唤醒与启悟,语文教学的对象只能是学生的心灵。课标提倡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元的心灵交流与互动;教师从事的本来就是塑造人的心灵的伟大而艰巨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心灵对话”的教育理念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心灵的活动,班主任是走心的职业,只有教师心怀美好,才能温暖学生,成为其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要有园丁情怀,让学生成为教育花园的唯一;班主任要有工匠精神,将每一个学生都琢磨成教育的良品;班主任要敬畏生命,并教育学生敬畏生命;班主任要有传统意识,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心灵与行为的和谐统一是学校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重要体现。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灵与行为断裂的现象及原因,认真探讨学生心灵与行为和谐统一的策略和途径,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谁都有机会     
近日,在看中央二套《非常6 l》的节目时,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的口头禅——"谁都有机会",触动了我的心灵。细细琢磨这句话,发现它蕴含着很深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