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晋祠宾馆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山西大学等二十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基地、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重点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科研体制创新基地。目前中心拥有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技术哲学在 2 0 0 4年全国二级学科的评估中 ,科学技术哲学为A ++,排在全国第一位 ;科学技术史排在全国前 5位。2 0 0 5年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 ,面向全国招收科学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8日至11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在太原市万狮京华大酒店举办了“全国‘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与哲学社会学学院的4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到会听取了报告。本次会议是就郭贵春校长主持的200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04JZD0004)为中心议题召开…  相似文献   

4.
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现象学科学技术哲学学术会议于2010年8月10日-14日在呼伦贝尔的海拉尔和额尔古纳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发展为对象,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核心,探讨了科学技术哲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模式,总结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Technology Studies)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兰登.温纳教授(Langdon Winner)于2009年5月11日至14日对中心进行了学术访问,期间在中心主办的"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进行了两次公开演讲。经温纳教授授权,现将演讲主要内容的中文译稿独家发表于本刊。本期刊发的是温纳教授5月13日所作的演讲。  相似文献   

7.
由厦门大学哲学系、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与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发起和举办的全国“中国科技思想与传统哲学暨科学史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4月 2 1日— 2 4日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共收到会议论文 4 8篇。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徐梦秋教授主持 ,厦门大学副校长潘世墨教授到会致贺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山教授发来贺电。山西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8.
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兰登·温纳教授(Langdon Winner)于2009年5月11日至14日对中心进行了学术访问,期间在中心主办的“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进行了两次公开演讲。经温纳教授授权,现将演讲主要内容的中文译稿独家发表于本刊。本期刊发的是温纳教授5月12日所作的演讲。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 8月 2 1日至 2 4日 ,“全国第十届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 ,来自全国 38所高校的 5 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 ,副秘书长王玉平、张明国等学会领导出度了会议并讲话。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汉静到会讲话 ,祝贺会议在山西大学举行。山西大学社科处等部门积极协助会议的举办。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朱训理事长等…  相似文献   

10.
刘立 《科学学研究》2008,26(5):1119-1120
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于2008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安徽黄山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福州大学、河海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参与协办,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组团参会.  相似文献   

11.
王淼  王海英 《科学学研究》2005,23(4):572-573
2004年11月18日至21日全国科学技术学首届学术年会在浙江莫干山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教研部、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院共同协办。  相似文献   

12.
高靖生 《科学学研究》2006,24(3):480-480,454
2006年3月18日-19日,海内外百余名学者共聚清华,召开“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STS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综合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善衍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和开幕辞。  相似文献   

13.
正陈士俊,天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中心教授;科学技术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科技法学硕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导师、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金相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晋升教授。  相似文献   

14.
<正>李侠(1967-),男,辽宁省辽阳人,200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曾在中南大学哲学系工作,任教授,并担任哲学系主任,2008年荣获"西南铝教育奖"。现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目前主要关注心灵与认知方向)、科技政策与科学社会学。先后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辨证法研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史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委托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是我国三大综合性的自然辩证法核心期刊之一。在首都以外办这样面向全国的刊物,历经2 0年,办得这样好,确非易事。这2 0年中,主办者为此耗费的心血,可以想见。同《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相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的一个特色是重视科学技术史学研究。这三家刊物的封面都有其各自的标识语,大同而小异,这“小异”便是个性的体现。从三组标识语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  相似文献   

16.
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著名哲学家苏珊·哈克教授(Susan Haack)于2009年12月19日至23日对中心进行了学术访问,期间在中心主办的“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进行了两次公开演讲。本文是哈克教授根据其主讲的报告之一“SixSigns of Scientism”,为本刊撰写的专稿。经哈克教授授权,现将该文中文译稿独家发表于本刊。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50-50
魏少军,1958年5月出生于北京,工学博士。现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副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和马克思于19世纪创立的自然辩证法中演变发展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它与近年来学术界中科学技术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本文首先论述哲学、科学、工程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进一步阐述,工程技术环节在科学技术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探讨作为工程技术人才要怎样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念并发挥在技术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10,(5):F0003-F0003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0年11月在太原晋祠宾馆召开。会议宗旨是就科学哲学发展的国际化及“语境论”研究纲领的建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即将迎来她 2 0华诞。翻阅书架装订成册的这近 2 0年的珍贵杂志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感到 ,这份专业期刊是我国青年科技哲学工作者成长的摇篮 !说起我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的缘分 ,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 1 990年 ,我从河南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所(现改名为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毕业 ,在我的导师徐悦仁教授、王文哲教授的带领下 ,到山西大学进行论文答辩。坐在火车上 ,我的心情一直忐忑不安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请一些陌生的专家来为自己答辩 ,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我能不能回答这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