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德烈·布勒东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文章通过对其美学思想发展过程的勾勒,解读理论家本人与他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审美观。一方面他雄心勃勃,要解决现实问题,用“超现实”去改造社会与人生;另一方面,布勒东在内心建造着属于他个人的乌托邦。这也许就是现代人对自己的某种拯救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开始重视精神的享受,为艺术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超现实主义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绘画理念,艺术家通常会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与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感悟进行结合。本文就对当代艺术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集合发展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杰恩·柯尔特兹是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时期以及当代重要的非裔女性诗人、口头艺术表演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的诗歌作品具有明显的黑人音乐和超现实主义特征。基于黑人布鲁斯和爵士音乐元素和表意策略的声音诗学凸显了诗歌声音文本的表现力。以现实与梦境的串联和身体器官的使用为特征的超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是诗人揭露现实问题、反抗社会不公的手段。作为一位先锋艺术家,柯尔特兹的诗歌实验以声音诗学挑战了白人诗歌传统中文字文本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对欧洲中心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叛;以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揭露现实,为被压迫群体发声;以包容的文化态度与世界非裔流散群体和其他民族对话。柯尔特兹的诗歌艺术是其政治立场的证明和进行政治反叛的途径,而她的社会民主思想也在诗歌创作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升华和践行。  相似文献   

4.
李霞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0):36-41
摄影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反映,也存在着审美化的倾向。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对这一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指出,摄影只是某一特定瞬间场景的再现,而非事情真相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摄影遮蔽了真相,只呈现表面。摄影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美学观念,但它和超现实主义一样,不仅不能改变现实,反而愈发远离现实,使现实美学化,并最终走向审美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派的根本特点是:反现实、反理性、反传统。它是由一批互相传承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组成——而“超现实主义”则具有承前启后的代表性。 本文即以“超现实主义”为线索,阐述现代派与精神胜利法的有关问题,并省察其艺术方法与鲁迅的借鉴。这或许对当今中国新时期文艺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现实主义对台湾诗人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大地拓展了他的想象空间,使他的诗更有诗性。尤其是在散文诗中,渡也以散文诗特有的诗性审美意识为出发点,结合散文诗在叙事上的特点以及庞大的诗歌意象,深层地挖掘了人的心理精神世界,对表现现实世界的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超现实主义的两个主要分支是潜意识和梦境,这两个方向在渡也诗歌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借助这两个支翼,他不仅完成了对自我价值的确立,而且通过对大量死亡的书写完成了现实与梦境的融合,又在梦境和潜意识的书写中完成了梦境与现实的融合,这是渡也散文诗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爬满蚂蚁的手,剪刀划破的眼球,虾形电话,梅惠丝红唇沙发,舌头般的挂钟,狗眼隧道,女性脸庞形的水果盘,拟人化的面包,天体般的鸡皮疙瘩……“不可思议的总是美的。”也许正是这句话驱使我进入萨尔瓦多·达利的魔幻世界。达利是现代绘画中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被喻为“幻想过度之神”。“超现实主义”——在一种心理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彻底放弃以逻辑而有秩序的经验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拨开理性意识的浮层,展现从未真正注意的陌生的深层领域——潜意识的形象世界。如此费劲拗口的一段话其实仍是  相似文献   

8.
一幅艺术作品,必须让它能令人体验到一种快乐,那种旅行者发现的快乐……——德尔沃的绘画创作自白比利时20世纪最出色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保罗·德尔沃,是一位在精神上趋向超现实表现的艺术家。德尔沃1897年出生,他获得国际的声誉,是在创作出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色彩作品之际。画中情景似乎是熟悉的现实景物,但又非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景。种种虚拟的邂逅,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进行了讽刺。深沉而忧郁的人物,陌生而又孤独的感觉,成为德尔沃艺术表现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是画坛超现实主义运动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没有用无意识的动作进行无控制的形象记录,而是采用理性的、有秩序的方法寻找和表现超现实的幻觉。本文深入解读达利早期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画的内涵、艺术语言、风格特点等方面剖析达利对人的意识世界的洞幽察微的心理分析和表达能力。达利在作品中把现实与梦境、幻觉相结合,把具体的细节描绘与任意的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现实与臆想、具象与抽象相混合的"超现实境界"。这种在感观上给人以荒谬、怪诞的作品是达利主观构思而非潜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勃发的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运动,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考察超现实主义文学艺术运动的产生和流变,重新认识其精神内核和审美趋向。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刻意追求一种先锋的姿态,使艺术彻底融入社会生活实践。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是,理性介入下的精神分析和自动写作。同时,达达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身份建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处在不断流动变化的模糊状态,其文化立场普遍表现为对现代性的深化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法国重要的文学艺术流派。文章以超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为立足点,以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文本为切入面,认为超现实主义的美学核心——神奇有以下三个特征:(1)超现实主义的神奇是一种潜意识、梦幻所流露的神奇;(2)超现实主义的神奇是一种语言、事物之间超常连接所迸发的神奇;(3)超现实主义的神奇是客观偶然和瞬间凝固所产生的神奇。  相似文献   

12.
许多作家借助梦幻的形式隐射现实,这是超现实主义的梦幻和象征的构思艺术。宗璞的短篇小说《蜗居》也运用梦幻象征手法,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幻觉和梦幻,描写了新中国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正如同一场恶梦的历史。通过现实与幻觉、现实与梦境、现实与虚构的方法,不留痕迹地使梦幻和象征结为浑然一体,使读者产生非理性的直观感、直觉感。文中大量的自动写作的方法——不受意识控制状态下写作,这是超现实手法之一,体现宗璞在写作中的构思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雷尼·马格利特是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1927年迁居巴黎,进人创作的旺盛期。他的作品常常赋予平常熟悉的物体一种崭新的寓意,或者将不相干的事物扭曲地组合在一起,给人荒诞、幽默的感觉。他的作品通过有目的的、理性的视觉错置,颠倒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经验,从而带来精神上的震撼。马格利特的贡献不仅在于将语言和思想的意味  相似文献   

14.
常态的计算教学课堂中所形成的算法,时常以教师"成人化"的认知经验和固有的计算法则直接替代学生的数学思考,抑制了学生"儿童化"思维探索算理的过程,忽略了"数学化"方法的自然建构,丧失了学生"算术"素养的培养和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数学课堂上"数学化"方法的形成,需要经历学生的"经验现实、认知现实、思维现实"等"儿童现实"的"儿童化"思维的过程,数学思考才能直接抵达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思维起点以及动手操作等儿童认知。如此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数学化"的自然"蜕变",数学知识才能真正实现从"儿童化"思维到"数学化"方法的自然建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启蒙》2011,(11):F0004-F0004
封底画的作者是波兰著名插图画家贾西克·耶克(Jacek Yerka),世界幻想大奖“最佳艺术家”获奖者。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他有一种能把超现实的想象通过十分详细的绘画处理转变到现实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阿拉贡晚年所写的一篇自传性短篇小说入手,分析提出“假假真真”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环境、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自己性格的一种认知和反省,也是解开他一生思想和创作变化的关键。既而抓住他特殊的假假真真的遭遇和被假假真真的现实扭曲了的人格,对他一生思想和创作的几次大变化作出解释。结论是:强烈的受骗感和对虚假的痛恨,使他二十年代成为反传统反现实的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锋;而对真与美的寻求又使他和超现实主义决裂,真诚地追随苏联社会主义;可无条件的忠诚却使他走向了真诚的反面——虚假,积极推行苏联左倾路线;在晚年的自我反省与搏斗中真诚占了上风,不仅创作上有了新的飞跃,而且实现了人格统一。  相似文献   

17.
《儿子的怨恨》是卡尔维诺著名短篇小说,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修辞技巧来看,都沿袭了卡尔维诺一贯交混使用的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在叙事艺术上展现出其独特之处:叙事角度从限知到全知的转换;叙事层次中展示了梦幻、回忆与想象的次叙述;叙事时间变形等。  相似文献   

18.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以表达人的潜意识为主的艺术流派,对广告设计等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广告中超现实主手法的运用,对广告创意的发展意义非凡.本文探索了超现实主义的内涵以及对广告的影响,提取了超现实主义广告常用的手法并分析其成因;在总结超现实主义广告特点的基础上,肯定了超现实主义广告的发展前景,并指出这类型广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分域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释梦理论等对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直接理论来源,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美术以最直白、热烈的方式彰显了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美术创作领域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20.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隐喻丰富的超现实主义佳作,本文借助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作品的情节、人物及意象设置。对照其经典原型及现实语境,我们发现:影片将现实喻指藏匿于经典圣经原型,向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沉浸于媒介体验的西方观众传达了反操控、要自由的高声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