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审视课题,猜想内容师:读书贵在生疑,回想一下,你在第一眼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课题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几个学生分别谈自己想到的)师:希望大家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后,可先根据题目猜想一下,文章可能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可以形成阅读期待。等读完后,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希望大家养成这种习惯。【点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孙老师要求大家形成根据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和读后思考为什么这样命题的读书习惯,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 (出示录像 )你们看 ,这是什么 ?(对了 ,这是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们喜欢地球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地球有关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渲染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地球 ,你还想管它叫什么 ?〔拉进与地球的距离 ,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 ,产生良好的阅读期待。〕二、学习“美丽、渺小”部分1 .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跟随宇航员一起去遨游太空 ,找一找我们的家呀 ?(放录像 )好了 ,睁开眼睛吧 ,我们已经来到了宇宙空间 ,你们找找 ,我们的家在哪儿呢 ?〔创设情境 ,营造宇宙空间的神秘氛围 ,让学生在有效的学…  相似文献   

3.
<正>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课文学的都是有关规则的文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1.读题2.问:什么是规则?3.引导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规则?(3)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二、自主探究,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了解"美丽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读书需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古人说过“学则须疑”。他们的做法是“问”可以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问要不离文章中心。“质疑导读法”具体说可以从以下14个方面去质疑。1.从课题处质疑,特别是从题眼处质疑。如《梅花魂》“(国标本”五上)的“魂”是什么意思?(精神、品格。要我们学习梅花不怕磨难,不低头折节,顽强不屈的崇高品质。)文章是写谁的?写他的什么?写他怎样热爱祖国?2.从记叙文的要素处质疑。如《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什么时候?(1941年秋)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河北易县西南部狼牙山地区)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五壮士指哪五位同志?……3…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一、开门见山式通过简短的谈话,开门见山宣布课题。如教学“年月日”时,可这样说:“同学们,你们最盼望的日子是哪一天?(学生自由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用了哪几个时间单位?”从而自然揭示出了课题。二、激趣猜想式上课伊始,让学生猜想本节课将要学什么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问学生:“这是什…  相似文献   

6.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是,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只满足于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没有从内容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有碍于真正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内容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上有所提高,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教育。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浅谈几点具体做法。一、抓课题分析体会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凭眺“窗口”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读题思考:(1)长安街在什么地方?总理指谁?(2)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是什么人送总理?这里的“送”与平常的“送”意思有什…  相似文献   

7.
一、揭题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看? 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资源卫星、侦探卫星……)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跟踪台风的卫星.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同学们 ,我们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们看 ,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贴图 :桃花、荷花、菊花、梅花 )你认识它们吗 ?知道它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吗 ?(板书 :春、夏、秋、冬 )2 .揭示课题 :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四季的优美的诗歌。 (板书 :四季的脚步 )齐读课题。3.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花朵 ,还带来了哪些奇妙的景象呢 ?我们一块儿伴随着四季的脚步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你们听…… (教师配乐朗读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 .大自然…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引入1 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争吵)。2 谁和谁争吵?(板书 :克莱谛、“我”)3 为什么争吵?能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说吗?(板书 :无心犯错、存心报复)4 争吵以后 ,“我”和克莱谛各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孩子们翻书自学5~13自然段 ,根据你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人的表现 ,用笔把它勾画出来。有不清楚的 ,同桌可以商量一下。二、学习(一)(汇报)读读你勾出的句子。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二)下面我们分组读读你们找出的这些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刚才自己的选择进行跨组学习)(三)(汇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生疑激趣师:同学们,在这秋风送爽、阳光明媚的早上,乐于跟随导游(作者)去观赏《可爱的草塘》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同学们读了课题,最想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适时大胆地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引导学生在猜想中探索、发展创新思维。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猜想,掌握正确猜想的方法呢?我校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下面一些问题:(1)怎样做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2)实验失败了怎么办?(3)该实验有没有不完美的地方?如何改进?(4)实验出现了意外现象怎么办?(5)对于困惑我们的一些问题是消极等待还是主动探究?(6)对权威结论是深信不疑还是有所怀疑?若是怀疑,能否去实验验证?以上几个问题既是我们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实验研究的方向问题。几年来,我在以上几个实验问题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得到了几点认识。现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探索题作课外作业.题目已知白纸的厚度大约是0.07毫米,假设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可以无限制地折叠下去,请猜想,至少需要折多少次它的高度才会超过我校的教学楼?(注:教学楼有三层共12米高)课后大家进行猜想,猜想的结果是至少折100次.验证时,用计算器首先算出2100=1.2676506×1030,若一张白纸厚0.07毫米,那么折100次时的高度约是8.873554202×1028(毫米)=8.873554202×1025(米)=8735542020000000000(米).数字之大令我们大吃一惊!于是带着惊奇去问老师.看了我们的计算过程,老师笑着说:“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其…  相似文献   

15.
抓住课文诱导点进行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如何把握课文诱导点呢 ?一、以课题为诱导点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从课题入手 ,可展开学习的思路。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本课以“炸暗堡”为线索 ,以“勇敢舍身”为表达中心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炸暗堡的原因和炸暗堡的结果。教学时 ,可以将题目中的“舍身”和“炸”作为诱导点。先启发学生 :看到题目后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 )当学生理解了“舍身”就是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去…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想,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猜想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不同的时机,创设猜想的情境,让学生去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17.
从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三方面培养研究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创造优良的学术研究氛围,培养研究生形成敏锐的科研意识1.在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文献综述的撰写和评价:培养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基本理解能力。我们要求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围绕1项导师指定课题和1项自选课题,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完成2篇文献综述。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求研究生特别注意四个问题,即:(1)论文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2)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3)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4)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  相似文献   

18.
一、揭题,学生读课题二、复习词语鲜红鲜红逗人喜爱引吭高歌展翅飞翔三五成群无忧无虑三、学习第1自然段1.自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1)谁能给“嘹亮”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2)“遥远”是什么意思?(3)一群,一群群,说说它们的意思。2.自读,想想该怎样读?3.指名读。4.齐读。  相似文献   

19.
一、课题设计指导思想初中学生学习光的折射知识 ,仅限于对光在空气与其它透明体界面发生折射现象的了解 ,而不同的透明体对光的折射效果是否一样 ,对学生来说仍是一未知领域 .以此为出发点 ,设立研究课题——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规律 .让学生通过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总结结论 ,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规律 ,使学生从中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布置课题 ,设计实验 ,确定研究方案1 .引入课题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 ,将一枚硬币放入碗中 ,人站在恰不能看见硬币的地方不动 .向碗里倒入一定量的水后便可看到经水折射后硬币的像 .对这一实验教师应做如下引导 :教师 :如果倒入碗里的不是水 ,而是别的透明液体 ,比如说煤油等 ,实验现象会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 :还会有折射现象 ,也能看到硬币 .不同的是倒入的量可能与水不同 .教师 :这里我们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不同的透明体对光的折射程度一样吗 ?请同学们先提出猜想 ,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2 .分组讨论 ,确定研究方案将学生分成小组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提示 :(1 )你对所研究课题的结果有什么猜想 ?...  相似文献   

20.
“猜想一验证”是科学发明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猜想就是在解题中通过观察、分析,对解题的方法与解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与猜测(然后再对作出的判断与猜测进行科学的验证).那么,在数学的学习中应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猜想方法,作出合乎科学规律的猜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