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海东 《学语文》2004,(3):37-37
“手”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行为动作和表情达意常须利用“手”这一特殊的肢体。在各类字典中 ,涉及“手”的字为数很多 ,而文学作品描写人物 ,借“手”写人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对孔乙己“手”的描写更是独具匠心 ,明写与暗写的有机结合 ,凸现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 ,展现了社会人生百态 ,成为丰富故事情节、揭示作品主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谈明处写“手”。第一次 :当孔乙己面对酒客的嘲弄付酒钱时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以出手的优雅来掩饰受人嘲笑的不安和一文钱都不少的爱面子心理。第二次 :“…  相似文献   

2.
孔乙已的手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是说,写人要从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奥秘的地方使劲,而不要贪多求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独独抓住了人物的手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除了大量运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思想感情外,还有不少动作描写也能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些感情是通过“手”来表现的。手具有着丰富的表现力:高兴时拍手鼓掌,愤怒时捏紧拳头,思考时频拍脑门,焦躁时不住搓手……,手不仅有如此表现力,它在文学作品中还有以下作用:一、“手”能揭示作品主题鲁迅小说《孔乙己》里的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作者是这样写他的:当孔乙己到酒店喝酒时,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商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排出”是用手一枚一枚地数着放在…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中先后五次写孔乙己的手。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这“手”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静昕“笑声” 《孔乙己》这篇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表演,在笑声中谢幕。  相似文献   

6.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手应该像脸一样地富有表情。”鲁迅先生深谙此道,他不仅有“点睛”的奇才,而且有“画手”的神功。《孔乙己》中手的描写充分显示了鲁迅高超的“画手”技艺。一、二写拿钱,串联情节。“他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的动词“排”耐  相似文献   

7.
我在《孔乙己》的教学中 ,发现鲁迅先生反反复复写到人们对孔乙己的笑 ,孔乙己在人们的嘲笑中出现 ,又在人们的笑声中默默地离去 ,人们对他的笑贯穿了他的一生。因此 ,这个笑也贯穿了全文 ,难道这不是这篇课文的“主旋律”吗 ?鲁迅说 ,写《孔乙己》是要写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而文中的“苦人”孔乙己 ,人们对他的“凉薄”是通过人们对他的笑来实现的。课文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主旋律 ,通过这样的一条主线来揭示主题的。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在教学中做了下面三点 :一、让学生找出《孔乙己》中的“主旋律”点…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太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鲁迅在用词造句方面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中动词的选用就是适例.鲁迅小说根据不同的人物所处的不同的典型环境,恰当地选用了切情切境、符合典型人物性格的动词,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里仅就《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中几个跟“钱”有关的动词,谈一点学习体会.通过不同动词的选用,展示出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的历史.小说《孔乙己》叙写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买酒有两次.第一次写当所有喝酒的人嘲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的时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而当第二次来到咸亨酒店喝酒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一“排”一“摸”,就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前后生活境迂的不同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孔乙己具有特定的社会地位,他虽站着喝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的手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是说,写人要从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奥秘的地方使劲,而不要贪多求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独独抓住了人物的手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教读《孔乙己》时,我重点抓了两个段落引导学生潜心揣摩,学生兴味盎然。下文是对文章揣摩的直录(括号内是揣摩结果)。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人物出场,只写人们笑,不写笑的原因,造成悬念)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虽大声“叫道”,但含蓄,只说添新伤疤,不讲添新伤疤的原因,悬念未解)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  相似文献   

11.
《教师用书》在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时说:“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见人教社《教师用书》第165页),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误。笔者认为,《孔乙己》在开头三段交待了孔乙已将要“出场表演”的环境后,紧接着用三段内容写了孔乙已的身世和被取笑侮辱的情形。可见孔乙己所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董振宇 《教育》2014,(7):73-73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第四单元《孔乙己》课后的“探究练习”:孔乙己的性格中既有迂腐的一面,又有善良的一面,你能不能联系课文从这两方面对他的性格特点作些分析?鲁迅在写这个人物时怀有怎样的感情?其中第二问“鲁迅在写这个人物时怀有怎样的感情”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这个问题的设置也许是没有区分清楚小说这种艺术体裁作者和叙述者身份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3.
半“生”不遂可悲可叹——浅谈孔乙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但是,在仔细研究这些内容的同时,笔者又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正可谓是半“生”不遂,让人可悲可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姓名让人半懂不懂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他的姓名来源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他作为在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却连一个像样的、好听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是个有姓无名的人。作者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他的名字,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这个人物迂腐可…  相似文献   

14.
乔萍 《教学随笔》2009,(10):33-33
前段时间,我去某地参加新课改培训学习。在听课时,有位教师在报告中讲探究式阅读教学,举例说明讲授好《孔乙己》一文时说,几乎所有的老师在给学生讲丁举人因孔乙己偷书打折了他的腿,都认为由此可以看出丁举人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而他自己却并不完全赞同这点。他认为丁举人在做出决定之前,还是用心考虑的,他没将孔乙己逼上死路,因为他没有让人打孔乙己的“手”,更不会将他的“手”打折,而是让下人打折了他的“腿”,说明他还有心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巴金谈到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曾说:“他那篇《孔乙己》写的多么好!不过两千几百字。”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的知名度可谓大矣选咸亨酒店的生意如今可谓火爆。单看人物的知名度,便知作品价值的高低。试问1919年以来,有几篇短篇小说可与《孔乙己》媲美的芽就是鲁迅自己的小说,也不是篇篇都可以与《孔乙己》并驾齐驱的。作品成功的秘诀,有时作家本人也未必意识得到。我们来探究《孔乙己》成功的秘诀,看能不能学到鲁迅的高招。1这篇小说不但写孔乙己是怎么样的,而且写了他为什么是这么样的。这就是说,深入到了文化层面。这是《孔乙己》成功的最大秘诀,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点。每个人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不但念过书的人是这样,就是文盲也是这样。中…  相似文献   

18.
初中刊2004·3【教材研读篇】卡片①孔乙己和“偷”《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的“偷”……以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将他推上了悲惨命运的末路。孔乙己是偷了人家东西,但是,孔乙己的“偷”又不是人格的必然,而是命运的必然。孔乙己的“偷”违背了他自己恪守的儒家“君子固穷”的古训,也违背了他的人格良知。通过孔乙己的“偷”,作者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给人以悲剧的震撼力。孔乙己的“偷”,偷得无奈,偷得凄惨,偷得可怜、可悲、可叹。文章由“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由“偷”引出“笑”,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  相似文献   

19.
鲁迅曾说过,《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小说。在不足3000字的篇幅内,鲁迅不仅塑造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特别深刻地揭示出了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得凝练精粹,是一篇艺术精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孔乙己,环境是咸亨酒店。作者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的表现和处境,将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作品开头就对咸亨酒店这样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绘,揭示出它独特的“格局”,这是一种体现严格的顾客身份的等级制格局,分为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和坐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上等人…  相似文献   

20.
对比是艺术上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它“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互相辉映的对照,突出了各自的特征,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意义,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孔乙己》以对比写人,从而揭示人物身份,刻绘人物性格,披露人物灵魂,表现人物命运,彰显文章主旨。一、不同人物的动作对比,揭示人物身份,交代社会环境主人公孔乙己生活的清末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作者没有从政治的角度去谈,而是从生活中去写:到咸亨酒店去喝酒的人,一类是“做工的人”“短衣帮”,“靠柜外站着”;一类是“穿长衫的”主顾,“踱进酒店,……慢慢的坐喝”。这一“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