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新加坡华人文学作家中,称得上才华横溢、潇洒自在、光彩照人的当届尤今。她一头短发、一脸微笑、一副宽大的眼镜、一袭牛仔便装,一看便知是个活活脱脱、轻轻爽爽快乐坯子。幸运的尤今,从小到大,读书做事,一帆风顺,何谈战乱之磨难,命运之乖外。和家相亲、恩爱温馨,好不令人欣羡,感怀之余,无不为其文学之丰硕,功名之大成所叹眼。尤今,原名谭幼今,1950年10月20日生于马来西亚北部一个美丽的小镇信保,祖籍广东台山,祖父那代漂洋过海来到南洋,父辈已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了,尤今是第三代。尤今这个笔名的含义,据她自己说,…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十六岁的中学生米亚露经过“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获选“国际妙龄公主”。正当她喜滋滋地准备到哥斯达黎加参加四十五国选手决赛竞逐时,其就读的马来西亚国民中学突然宣布开除她的学籍,  相似文献   

3.
展现马来风情与民族传统 2O1O年正值中马建交36周年,与中国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相似,马来西亚提出了“和谐马来西亚,以人为本,行动为先”的全新理念,以此促进民族团结、国泰安康、和平稳定——马来西亚馆的主题“和谐城市生活,融洽马来西亚”就来源于此,同时也正呼应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教育部长纳吉先生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引导巴勒斯坦向我国取经,是对马来西亚实行多年的教育制度的认可。马来西亚已崛起成为他国的榜样及模范。”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在行政管理上,完全实行中央革权制。马来西亚的大学都属公立。现有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马来西亚滨城理科大学等八所大学。公立学院有东姑亚都拉曼学院、玛拉工艺学院等八所学院。它们担负着为马来西亚培养国家行政、经济、科技和教育以及各类专业高级人才的任务。本文拟对马来西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作一些探讨,以期得到有益的启下。一、马来西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主要特点现行马来西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1971年马来西亚政府公布“马来西亚大学和大学学院法”后开始贯彻执…  相似文献   

6.
劲爆点一般来说,乐坛的新人总是要发了片之后才会有很多的曝光机会,宣传活动才会接踵而来,不过,EMI的新人戴佩妮Penny却是在录歌的时候就接受了许多的访问,而且媒体对她的评价颇高,“才女”、“创作型歌手”等帽子早早地就戴在了她的头上,因此,大家对她的首张国语专辑都相当期待。戴佩妮,英文名为Penny,1978年4月22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为当地华侨第三代,父亲是当地某所学院的校长。Penny从小受书香薰陶,对文学的感受性极佳,于是读大学时便选择了中国文学系,毕业论文写的是  相似文献   

7.
徐敏珍 《海外求学》2004,(21):40-41
通常谈起留学,很少有人会想到马来西亚。人们普遍认为:既然留学,就要去一个发达的国家,而且最好要上名校。殊不知,如果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对申请者本人及其家庭条件的要求相对就会很高。马来西亚为你搭建了通向最终目标的一块“跳板”:素有“中转站”的美誉。“小国也可成就大业”,这是一家马来西亚高校在招生时针对中国学生的宣传口号。尽管如此你也许仍在暗自思忖:留学马来西亚,值得吗?  相似文献   

8.
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本土特色黄万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创作中浓郁的个性味往往同他所置身的“本土”文化有着血肉相依的联系。现在的马华作家,都视马来西亚为“生我养我”的“本土”,翻阅他们的作品,也时时感到扑面而来的“马来西亚味”,而这种风味又不同于土生...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华侨一般称福德正神为“大伯公”或“土地神”,马来西亚的福德正神信仰的历史可以说是随着华侨移民的开始而开始的.早期华侨们祭拜福德正神是为了满足他们内心的信仰生活和作为移民社会在异国他乡的互相联系.后来经过华侨族群在马来西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福德正神除了满足华侨社会的信仰需求,还成为华侨社会内部活动的重要联结点,它在马来西亚华侨社会兴办教育事业、公益事业、游行集会、红白事务等社会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一、“双联课程”的由来 马来西亚是一个拥有1800多万人口、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国家。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大量外资涌入马来西亚,使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最近,马来西亚政府还立下宏愿,要在2020年迈向工业国,成为比较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离不开马来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在马来政治民族主义的极力争取下,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最终体现了“马来人的马来亚”的理念,这也是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开始。在马来人获得政治领导权的基础上,马来文化民族主义致力于把马来文化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以马来族群的文化作为整合马来西亚社会的基础。在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推动下,马来文化从建国前的弱势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反过来,马来文化强势地位的形成对马来西亚民族建构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马来西亚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曾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并于1965年从中分离独立成国。两国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经济发展状况及教育水平都比较落后。但是时隔三十年,新加坡的经济从复苏到腾飞,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并跻身“四小龙”,跨入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尤其是70年代,马来西亚经济以年均7.8%的高速增长,到80年代初,其经济已处于由农矿产品为主向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目前,马来西亚被经济界认为最  相似文献   

13.
普吉岛     
普吉-语源自马来西亚,它的意思是“山丘”。普吉岛是泰国最大的海岛,围绕着她的是温暖的海水、美丽的海滩、奇形怪状的小岛等自然景观,再加上沿岸海水清澈湛蓝,海底世界美不胜收,这些天然条件总加起来,把普吉岛称为“热带天堂”,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的马来西亚生机勃发,乐观的气氛弥漫。实现2020年成为先进工业国的宏愿,凝聚“马来西亚民族”,塑造“新马来人”,建设“多媒体超级走廊”和“电子政府”,这一个个概念和理想,都使国民振奋。但是,一些深思远虑的领袖提醒,如何将远景化为现实,不使期望落空,将是筑梦者面对的挑战。目前的共识是:要稳步向前,第一要务是提升国民教育水准。教育部在1995年底及1996  相似文献   

15.
“智能学校”(Smart School)计划是马来西亚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一项宏伟的教育改革工程。虽然它只是其国家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MSC)的七个应用性项目之一,但它是一项全国性项目,目标指向马来西亚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变革,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来西亚教育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志羚 《成才之路》2013,(12):I0004-I0004
一、报效祖国1927年,5岁的吴孟超跟着母亲从老家闽清县下南洋,到马来西亚投奔在那谋生的父亲。迫于生计,吴孟超8岁开始在橡胶园里割橡胶,每每是半夜起来一直割到天亮。9岁时,吴孟超被父亲送进了光华学校。吴孟超边割胶边读书,成绩很好。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撼动了中华大地,也传到了马来西亚。光华学校新来的校长思想进步,经常给学生讲述国内抗日战争形  相似文献   

17.
在马来西亚文学界,戴小华是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她的创作名满马来西亚,走向世界。八十年代中期,她以揭露新泛电事件为题材的电视剧《沙城》、获奖散文《阿春嫂》、《戴小华中国行》等作品而驰名文坛,成为擅长于多种文学体裁的全方位作家,创作了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体裁的作品。进入九十年代,她成为海外华文女作家中的便使者,她的作品曾获1992年中国首届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征文“徐霞客奖”和1993年台湾十六届中兴文艺奖,已有十多种著作问世。现任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联谊会会长。罗丹说:“艺术就是情…  相似文献   

18.
or是初中教材使用频率较多的单词之一 ,我对其词义和用法方面作了如下小结 ,供同学们在学习中参考。一、or用在选择疑问句中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和物中选择其中之一 ,意为“还是”。例 :1、Isherfriendaboyoragirl?她的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2、IsLucylikehermotherorfather?露茜像她母亲还是父亲 ?二、or用在肯定句中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 ,表示部分肯定 ,意为“或 ,或者”。例 :ItusuallycomesinSeptemberorOctober .它 (中秋节 )通常在 9月或 1 0月。三、or用在否定句中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 ,表示全部否定 ,意为“和”。例 :1、Ithas…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作为跨国高等教育输入国的典型代表,已从单向输入迈向输入与输出双向互动发展。这是马来西亚政府和高校共同战略选择和积极行动的结果。马来西亚政府以建设“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为目标,通过宏观战略规划、法律制定与完善、资格框架建设对双向互动发展予以指导和保障。高校积极采取国际化战略行动推动跨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以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为例,通过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发展策略、战略执行和战略强化进行双向互动发展。当然,马来西亚跨国高等教育也受到政治因素的负面影响、高校“走出去”风险及投资回报等挑战。马来西亚政府与高校协同,持续增强内生驱动力已成为未来跨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以尤今丰富的创作为依托,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她的美学思想。尤今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人生观积极向上,在创作上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生活就是创作,创作也是生活,文字是其生命的一部分,它们永远纠结在一起,构成了尤今创作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