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身听一直是音乐爱好者的时尚“宠儿”,每一次随身听的变革,都会掀起一股新的潮流。Malkman、Discman、MD的问世,不断提升人们欣赏音乐的热情,也给人们增加了不少的乐趣。MP3数码随身听也是一样,很快受到音乐爱好者的欢迎。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MP3随身听的功能已经超出单纯欣赏音乐的功能,很多厂家在自己的MP3随身听上附加了FM调频、数码录音、电话记事簿、英语学习、移动硬盘等功能。给你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炎热的暑气渐渐消退,但MP3随身听市场的争夺战,依然热度  相似文献   

2.
勿庸置疑,音乐是一定时间内“听”的艺术。当然,音乐中“听”的内涵是广泛的。有被称为“耳界”第一层次“表闻”的“外部听觉”;也有指能通过“冥听”达到音乐听觉的高级阶段的“内部听觉”。人们常用马克思的“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来形容不会听的结果。相反,知音者,则“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真所谓:不会听的听音,会听的听心。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人说:“我不懂豆芽瓣瓣,但会听音乐。”可见,“听”是走进音乐之门的钥匙。 小学阶段音乐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音乐爱好者和具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音乐欣赏者。传统的欣赏课一般是:初听、复听、再听,然后分析速度、力度、情绪、旋律走向变化、调式,等等,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学习,对所听内容不  相似文献   

4.
音乐街(Music Street):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条“音乐街”。这条街严禁汽车驶入,也不允许摆摊设点。每天下午5点过后为乐器爱好者们的演奏时间,届时,人们都会来到这里,演奏各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一、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简短而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会“不出岔”。…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她美丽又缤纷,有极强的感染力。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他的名著《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提到,一般人听音乐的方式,可以从他投入的深度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二是从音乐的情感面来听,  相似文献   

7.
任慧敏 《初中生》2009,(5):64-64
在植物生长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播放悦耳的轻音乐,结果这些听音乐的植物比未听的长得快,果实结得也多。这说明植物喜欢听音乐。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蕃茄和莴苣爱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和贝多芬的《奏呜曲》;苹果则喜欢听圆舞曲等。利用音乐可使植物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并且能减少农药用号。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 《新读写》2012,(11):35-35
舒伯特是有名的突发的天才。又是有名的迅速的多作家。《听!听!那云雀》(莎士比亚诗)在159钟间作成。《冬之旅》中有6曲是在一个早晨内作出的。故评家说他的乐曲是“流出来”的;又说他是成了“梦游病”状态而作曲的。《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的著者格罗夫说:“听他的音乐的时候,似乎觉得与音乐密切地相接触,与听别人的音乐完全不同。”他的乐曲的作出的状态与别人不同,故乐风也有别人所不能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一面镜子,他映射出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古典音乐是人类音乐中的一种。要给音乐分类是很难的,所以爵士大王艾灵顿公爵才说:“音乐只有你喜欢听和不喜欢听的两种。”任何一种音乐风格的产生都有他的社会背景,文革时期流行语录歌、革命歌曲和革命样板戏,这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内容是  相似文献   

10.
少先队工作与音乐教学有啥关系?咋一听似乎可笑,其实,在我认识的少先队辅导员中,音乐老师、音乐爱好者占一大部分。我想这决非一种巧合,而正说明少先队不可缺少音乐!也说明少先队辅导员需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少先队需要音乐一直受到领导和音乐家的重视。少先队有自己的队歌,坚定、有力而富有儿童语言特点的队歌;少先队有自己的鼓号声,充分表现了当代中国少先队员的精神风貌。当少先队员齐声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当少先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节奏、旋律为听众的听觉所感受,所以音乐又是听觉艺术。基于音乐的这一基本属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唱、听、奏的方法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单靠“听”去感受音乐,得到的音乐形象是不够清晰的,仅以“唱、奏”抒发音乐情感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让学生“听”音乐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看”音乐、“表现”音乐,多元化地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都喜欢音乐,可是许多人又都为听不懂音乐而苦恼。古人说:“曲高和寡”,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依然存在,那些被人称为“阳春白雪”的高尚深刻的音乐,如交响音乐,不但一般的听众、一般的音乐爱好者不易听懂,就是在“象牙之塔”,音乐的最高学府——音乐学院中,许多学生也常为难以理解这些音乐而发愁。  相似文献   

13.
黄燕冰 《考试周刊》2014,(42):179-179
正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初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改变传统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听、看、想、说、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在听中欣赏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  相似文献   

14.
有关现代音乐,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当人们充分地感受各式各样的现代音乐以后再坐下来冷静地加以思考,不难发现:在大量现代音乐中,除了一些经典的、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品之外,仍然有许多貌似深刻、新颖、热烈、另类,实乃凌乱、怪诞、贫乏、苍白,甚至可称之为音乐糟粕的东西。这提示我们,在欣赏现代音乐时要学会思考并加以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什么才是人们真正所需要的现代音乐呢?这里有个原则:音乐是给人听的,它为听而存在!有些现代派的音乐作品,之所以使人们产生厌弃心理,不被人们所接受,主要是因为这些音乐从形态结构上违背了人…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将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使其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渊博的音乐知识及全面的音乐修养。音乐欣赏可分为“听赏”和“鉴赏”。  相似文献   

16.
萌的延伸     
“萌”源自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近于“可爱”之意。但“萌”的意义又和单纯的可爱有微妙的区别。“可爱”更偏重审美意义,而“萌”的感觉仿佛能走进人们的心里,如同草木萌芽一般,让人心花怒放。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群众性的艺术。可以说,人们几乎随时都可接触到音乐。因此,音乐对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美感。在历史上,音乐的美使许多杰出人物为之陶醉倾倒。孔夫子听“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中的“如歌的行板”时,竟感动得热泪盈眶;海涅则为  相似文献   

18.
张蓉 《小学生》2010,(9):39-39
人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是必须借助听觉而实现的艺术活动。其实我们学习音乐,不论是唱歌、听曲子、演奏、舞蹈表演等都离不开我们的耳朵,需要很好的与“它”配合,“听”在音乐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青春的思绪     
刘朝阳 《新读写》2008,(10):32-32
沐着月光,带着微笑出发了。 一路踮着脚尖,生怕打扰了露珠的梦。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在夜色中,和风儿玩起了捉迷藏,不经意间,风儿就从你身边拂过,刹那间,又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走着,走着,我走进卜个特别的音乐卮一个灯光飘忽不定而又朦胧的音乐厅,在那里,我听到了世间最美的音乐数重奏。听,“叽叽叽叽”,听,“叮当叮叮”,听,“嚓、嚓、嚓嚓嚓”。一曲终,我情不自禁鼓起掌来,静静的夜色中,只听见掌声阵阵。音乐会结束了,灯光师挥着翅膀四处散开。第一次,我发现,原来,萤火虫是如此美丽,万虫交响如此动口斤。  相似文献   

20.
皇家爱乐乐团为什么“对花弹琴”?9500岁,是什么概念?地球上第一朵花长什么模样? 海阔天空 “对花弹琴” 人们常说“对牛弹琴”,意思是你给牛弹琴,牛依旧低头吃草,不是牛没听见琴声,而是它根本不懂音乐.但有的养牛人相信,让奶牛听轻松舒缓的音乐能提高它们的产奶量.那么,“对花弹琴”又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