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湖南人才稀少,在全国排不上位置。皮锡瑞说:“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如蒋碗者,只一、二人。唐开科三百人,长沙刘蜕始举进土,时谓破天荒。至元欧阳厚功、明刘三吾、刘大夏、李东阳、杨嗣宗请人,更没始盛”①。到鸦片战争前后,湖南人才剧增,形成群体,并在全国人才群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清道光时,湖南形成了以陶澍(1779—1839)为核心的第一批人才群,其代表人物有魏源(1794—1857)、贺长龄(1785—1848)、李星沉(1797—1851)、唐鉴(1778—1861)、汤鹏(1800—1844)、邓显鹤(1777—1851)、何凌汉(17…  相似文献   

2.
近代湖南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后产生了五大人才群体:一是清嘉,道年间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经世派人才群体;二是清咸,同年间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的湘军人才群体;三是清光绪年间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才群体;四是清光绪末年到民国初年以黄兴,宋教仁,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五是“五四”运动之后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近代湖南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原因有四:一是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湖湘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三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与动荡的社会局势,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机遇;四是湘籍人才之间的相互帮带,扶植和举茬形成人才链,是造成近代湖南人才群体出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自号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阳人。在中法战争中,以兵部尚书兼钦差大臣的身份去广东督办军务。他不为貌似强大的法国侵略者所征服,不为敌人的坚船利炮所吓倒,自始至终力主抗战,反对求和,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操。他是应该肯定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彭玉麟是晚清中兴名将,水师将领。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齐名。湖南衡阳人,字雪琴。生于1816年,卒于1890年。彭玉麟的一生,大都在军营度过,官至两江总督。直至逝世前的一年,才获准致仕,死后清廷为  相似文献   

5.
汪日桢(1812-1881),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以三十年的功力完成了《二十四史月日考》及附录,总计53券。这部著作可说是集史日推算之大成。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在近代湖南形成了油军、戊戌、辛亥、一师等多个人才群体。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和思想的转变,正是由于受近代湖南各人才群体直接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湖南人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朝道光以前的古代,湖南人才稀少,但也产生了五次人才波峰;二是从清朝道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近代,湖南人才鼎盛,并形成了五个人才群体;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湖南人才多向发展,正处于人才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8.
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形成,始于清道光时期的陶澍。陶澍对近代湖南人才,不仅有发现和培养之功,而且有荐举和提拔之德。近代湖南人才大多团结在陶澍的周围,在思想上深受陶澍的影响,并多在陶澍所主改的江南地区活动,事业上的成功,也都得到了陶澍的支持和帮助。因此,陶澍是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核心和领袖。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亲姐妹。她们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我国读者当中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0.
这样的简历     
这里有一个人一生的简历: 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1818年,母亲去世。1831年,经商失败。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湖南人才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1920-1949)湖南人才持续兴盛,在全国各省中,不仅人数最多,位列第一,而且影响最大,威望最隆。现代湖南人才的地理分布,虽和古代、近代有所区别,但仍然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湘中、湘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近代湖南以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近代工业十分落后。艰难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湖湘人坚韧不拔的性格。湖湘文化的经世意识,使政治人才层出不穷。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形成一批批具有不同特色的人才群体。狭小的空间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活动场所,人才起于湖南,兴于全国。经济发展契机的丧失、近代教育的落后、封建行会经济的强化,扼制了产业经济和实业人才的产出。  相似文献   

13.
江冬 《初中生》2010,(5):42-45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贫寒,父母早丧,不到16岁便辍学谋生。1816年发表处女诗作《哦,孤独》,次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歌》。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  相似文献   

14.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中国近代早期的一位杰出思想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过,魏源写诗往往不标明诗文的写作时间。他认为诗文宜以类分,反对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印整理文集,故形成忽视记录写作时间的习惯。现在,确定其诗文写作时间便成为研究魏源的难题。而确定魏源结婚时间对于考订某些诗文的写作时间将有很大帮助。本文拟就魏源结婚时间做些考辨性的工作,以求教于方家。 (一) 关于魏源结婚时间,学术界目前有四种说法: 1812年说。陈新宪在《魏源年表》中写道:1812年,19岁,仍就读于县学,春与严氏结婚。 陈先生所据不得而知,大约依魏源在家乡的行踪。因为1813年春,魏源便离开邵阳赴省城长沙,寄寓岳麓书院,随即参加省学政选优考试。1812年在家乡,可能是一个松闲的机会,故很可能于这年结婚。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湖南党史人物群体举世瞩目,其人数之多、贡献之大,是其他各省无法比拟的。而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成长与形成与毛泽东的培养、教育、锻炼密不可分。毛泽东组建革命团体,形成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骨干;办学校,构成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主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构成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基本队伍;领导湖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斗争中培养革命人才;坚持反倾向斗争,给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成长与形成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向五位大师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廿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有五位构建中国教育系统工程的大师。他们是:陶行知(1891-1946)、黄炎培(1878-1965)、雷沛鸿(1888-1967)、梁漱溟(1893-1988)、晏阳初(1890-1990)。以上按逝世先后为序。以上五位大师,除雷沛鸿外,都早已蜚声中外。194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党发出《关于向全国教育界小派别小团体推广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对他们已有肯定的评价。指示中说:“教育界各小派别中,以陶行知所领导的生活教育社,黄炎培、江问涣所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晏阳初、陈筑山所领导的平民教育促进会,梁漱棋所领导的乡村建…  相似文献   

17.
以陶澍为核心的近代湖南人才群体,是湖南社会经济发展泰,阶级斗争激化的心然产物。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给后世以极大的启迪和影响;不仅加强了同国内各地人才的联系.而且开始放日海外,睁眼看世界。  相似文献   

18.
湖南人才群体与百年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并且形成了前后相承的一个个人才群体,在百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湘系经世派积极倡导经世思潮和推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世改革运动,并提出了"师夷"的口号,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序曲;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湘军集团积极发动和参加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代表的湖南维新志士是近代改革运动中的激进派,为中国近代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黄兴、宋教仁、蔡锷、陈天华等为代表的湖南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谭延闿、杨度等湖南资产阶级立宪派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立宪运动中也表现突出,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近代化的脚步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湖南人才群体的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19.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书札、词作,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徐桢立(1890-1952),民国时期湖南著名学者、书画家、词人,字庚甫,号绍周,又号馀习居士、树钧六子,曾得秦权,故其书室名曰“宝权室”。湖南长沙人。王竞(1882-1960),字啸蘇,以字行。湖南长沙人。年五十始游京师,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后任湖南大学教授。文章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辑录、整理、注解,遵照徐黻本先生建议,以《馀习庵九嶷归棹诗札手迹》为题,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20.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蘸书札、词作,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徐桢立(1890—1952),民国时期湖南著名学者、书画家、词人,字庚甫,号绍周,又号馀习居士、树钧六子,曾得秦权,故其书室名目“宝权室”。湖南长沙人。王竞(1882--1960),字啸赫,以字行,年五十始游京师,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后任湖南大学教授。湖南长沙人。文章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辑录、整理、注解,遵照徐黻本先生建议,以《馀习庵九嶷归棹诗札手迹》为题,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