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09,(2):88-88
“台湾佛教美术”丛书全套书共3册,包括①供像篇;②绘画篇;③建筑篇。 本书作者陈清香教授为身兼“学术”、“田野”双重身份的研究学者,从事佛教美术研究近40年,不但考察全世界的佛教史迹,足迹更遍台湾佛教名所,是专门研究台湾佛教美术的著名专家。该《绘画篇》主要叙述的是台湾自清代至当代的佛教绘画发展,内容分析历代画人、画题、画迹与画风。  相似文献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在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被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这一荣誉对凯恩斯而言,显然实至名归。但很多人却不知凯恩斯也是20世纪伟大的收藏家。他藏有约4000卷古籍善本、300卷名人手稿、亲笔信件及大量现当代绘画。凯恩斯通过其“研究性收藏”后,写出脍炙人口的论文《牛顿其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中国绘画百花园中,岭南画派是一朵风姿绰约的奇葩。上世纪初,在时代的感召下,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一批广东画家,致力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倡导“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立足传统,积极向日本欧美绘画艺术学习,创作表现时代的新中国绘画。岭南画派绘画突破传统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个人怡情;台性的局限,主张写实,注重写生,描绘现实生活,在发扬中国画笔精墨妙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技法,加强了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经历百年的实践,岭南画派绘画生机蓬勃,代有传人,为发展现代中国绘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卡拉瓦乔,原名米开朗琪罗·梅里西(MichelangeloMerisi)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著名的绘画大师。1573年他生于伦巴第省具加满附近的卡拉瓦乔小镇,父亲是一位建筑师。按习惯,人们以其出生地称他为卡拉瓦乔。卡拉瓦乔通常被视为写实派的勇士。到本世纪初,人们对卡拉瓦乔的兴趣才开始萌芽,随之他的名声在艺坛广泛传播。16世纪的欧洲,宗教和政治变化无常,使得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也大相径庭。16世纪末被人们称之为“巴罗克”风格的先驱———米开朗琪罗已逐渐被一种叫做样式主义的绘画替代了,人们刻意…  相似文献   

5.
艺术界有关张大千的书籍最多,销路最好也最受欢迎。盖因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传奇艺术家,大千有写不完的故事,取不尽的素材。张大千画艺过人,技法开派。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方面,尚无第二人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张大千在中国画坛已崭露头角,30年代初闯荡北平便与溥心畲有“南张北溥”之称。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一场绘画新精神运动席卷西方艺术界,一举摧毁现代主义的森严壁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这场艺术运动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如德国新表现主义、英国的新精神、美国的新意象……尽管其均被冠以“新”字,但“新绘画”很大程度并非专指绘画风格的创新,而是对古典主义甚至现代主义传统的重新挖掘。总之,新绘画艺术属于后现代主义范畴,具备后现代主义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威尔逊·皮尔(Charles Willson Peale.1741~1827)是第一个为乔治·华盛顿作肖像画的艺术家。而成功创作出规范标;隹的华盛顿肖像画的,则是另一位更年轻的画家吉尔伯特·斯图尔特。斯图尔特,生于罗得岛的北金斯顿,1755年22岁时赴英国。他勤学苦练,吸收了意大利和英国绘画大师的长处,画了许多具“宏大气派”的肖像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图变——冯斌与他的研究生的中国画当代性研究》展的主题“图”,有3层含义:第一层是“图像”。在当代艺术中,图像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以机械复制的纪实写真的影像如摄影、电视、电影及用电脑设计制作的卡通或动漫,在架上艺术中的利用和借鉴。对图像的利用,使艺术方法和审美趣味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新方向上向当代艺术转换;第二层含义是“图画”,是艺术本体意义上的“图”。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绘画命名作品的方式是其名称后都有个“图”字,如《庐山高图》、《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9.
“三远法”是北宋郭熙、郭思父子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总结出的中国山水画的造境之法.“三远法”注重营造绘画意境,强调笔墨的运用效果及画家视觉审美的自由.看似与古典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迥然异质,但在“诗画一律”的审美关照中,我们可以把绘画中的“三远法”与中国古典诗学中对意境的追求、节奏的把控及诗人心灵维度的延伸进行相互比对,从而实现诗、画艺术语言在不同审美范式间的转化与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74-I0074
浦东陆家嘴社区是首批“上海市文明社区”,2004年至2005年间分别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社区”等称号。由于多年来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打造出多个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如“海派秧歌”、“国际藏书票邀请展”、“中外社区绘画精品展”、“全国京剧票友演唱会”等等。特别是自创的“海派秧歌”,不但受到国内许多省市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甚至都已经传到了海外,影响甚广。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组极其珍贵的黑白摄影照片,他出自美国摄影家杜肯之手,在凌乱的画室,一个老人穿着短裤,赤裸着上身,坐在画架面前,时尔神情专注地画画,时尔对着自己的绘画作品陷入沉思,空间、体积、线条的运用令他无比着迷。为了抓住喷涌的灵感,他无暇顾及对年老的恐惧,也没有心思讲究衣着打扮,甚至视堆积如山的荣誉如过眼云烟,他只专注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就是他生命的语言。这位老人就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绘画大师巴勃罗·毕加索。  相似文献   

12.
刺绣与绘画密不可分,刺绣藏品更是如此,是以绘画为蓝本的艺术再创作。上世纪30年代,随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渐入,国人的审美习惯逐步变化,以致影响到刺绣艺术,并对其发展起到了某种推动的作用。刺绣艺人一改“密接其线,排比其针”的传统技法,借鉴西方美学理念和绘画方法,运用新的针法表现西方绘画,这种针法即——乱针绣。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夹缝中,一个崭新画种——“立邦漆”绘画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丝绸闻名于世的年代是遥远的。公元前六。七世纪,希腊人所称的到“绢国之都”,就是指到中国来购买丝织品。据传说,发明蚕丝织造的是黄帝的妃子缥祖。这说明蚕丝在我国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早在绘画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只能将画或刻或绘在木板、石版、器物或丝织品上。人们又分别称他们为“木板漆画”、“画像石”、“砖画”、“帛画”等等。“帛画”就是画在丝织品上的图画。现存我国最古老的绘画,就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一前221)的帛画化风人物图》、软龙图》以及西汉门王堆帛圆》等。化风人物图》是在湖南长沙楚国墓中…  相似文献   

15.
原始先民在彩陶上的装饰绘画距今已经有5000-7000年的岁月,是已知最古老、最简朴的绘画。夏代不可能有用于绘画的纸张,画在帛上的图画也没有实物可证。但是我们见到了比夏代较早一些的玉质“神人兽面”纹饰,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4000年之久。那精细的纹饰,刻画出头戴羽冠的神人兽面,散发着远古的神秘色彩,不难想象当时人的描绘能力。据截“铸鼎象物”(往传》)说明夏代已经能铸造青铜器。陶器上的绘画也较原始时期有了进步,龙纹、蛇纹、鱼纹、切料和人像,用线勾出形象,有的还涂有颜色。在河南二里头商代晚期的陶器上,画有一头…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绘画的危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仅是耸人听闻的论调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后,这个论调正在成为事实。尹朝阳正是在这个转折点上进入中国当代艺术视野的。伴随其2001年第一次个展“神话”在北京首都艺术博物馆的举办,他那些具有明显的心理学特征的绘画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在这些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绘画中,出现了一种特有的“青春期”美学特质。恐惧、暴力和莫名其妙的感时伤怀是其作品的共同特征。在视觉上,艺术家取消了外部环境在画面中的存在,一切都出现在一个没有维度的空间中,所有的行为和对象似乎都被人工的光线照耀着,让人看不到行…  相似文献   

17.
元代,是中国绘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此期中国画注重笔墨情趣,融入传统书法,强调诗、书、画的统一,集中地反映于山水和花乌领域。元代创文人绘画新天地,钱钟书先生指出,“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80年代的早期,来自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的土著艺术家,创作了大批绘画,改变了人们对土著艺术的印象。土著艺术是澳大利亚艺术的重要“流派”,是值得世界关注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绘画,观者可以了解,当地居民如何通过艺术表现其生活、历史及文化的 。《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由《帕潘亚绘画:来自澳大利亚沙漠》和《宝歌:澳大利亚当代原住民艺术》两个展览共计92件展品组成。——编者  相似文献   

19.
绘画大师张大千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他的绘画作品名扬海内外,但他的“三健”长寿法却鲜为人知。第一健——“健吃”。张大千儿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致使他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犹如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既无药医治,又无营养品滋补,只好听天由命。他步入画坛后,经济收入增多,生活不断改善。他开始注意调养,从饮食入手,改善脏腑阴阳之偏。在绘画闲暇时,他四处搜寻各种美味佳肴的制作法,并且亲自下厨房,坚持数十年,以“健吃”促健身。当他步入老年时,身患眼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但是,他同样利用“健吃”法,…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24日,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一群淳朴的农民携其创作的约70幅绘画走进上海长宁美术馆,向中外来宾展示他们生产劳动之余“涂鸦”的民间作品。这些被称为“晤客农民格东西”的绘画生动地再现现代姚庄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景,质朴地反映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给上海市民带来一缕清新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