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高师院校原有的固定模式,已逐渐凸显不适应性,集中表现在观念及定位不准确,体系体制的独立封闭,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的单一狭窄,培养培训的封闭单一,内部管理不协调,课程单一空乏与学习方法手段传统,诸多方面。为此,我国高师院校应当在确立合理的办学目标、构建“大学加师范”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推进职前职后的一体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突出师范特色和推进综合化发展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顺利地、全面地稳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职技高师自动化专业“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技高师自动化师范专业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四个属性,为此必须构建适合职技高师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  相似文献   

3.
职技高师自动化师范专业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四个属性,为此必须构建适合职技高师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职技高师教育培养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背景,借鉴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学士+技师"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性能力、技术性能力、师范性能力和学术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BT-PTNA-CDIO("Bachelor+Technician"andProfessionalism、Technicality、Normality、Academism—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既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改革,又构成了职技高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双师型"素质和"双技能"特色,既具备教师和工程师两种人才的素质,又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教育教学技能,是职技高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表现,对职技高师培养水平的提升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科专业建设是职技高师高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是职技高师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属性。学术性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根基;师范性解决为何教的问题,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职业性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定位要求。为实现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职技高师要建设多领域、多层次研究基地,发展高质量科研课题研究,建设多层次重点学科;建设优秀师资团队和课程体系;重视教师职业能力提高,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6.
职技高师院校是主要从事中职学校教师培养的高等学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技高师院校发展既面临层次提升方面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特别是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和挤压,各职技高师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和部署各自的人才培养战略。根据高等教育分类办法,职技高师院校主要属于应用型高校,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适应性、应用性、师范性和综合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职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分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职教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其他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7.
唐玉凤 《职教论坛》2003,(21):53-54
职技高师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诸要素构成。培养目标是“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素质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以培养目标为基点,由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及课程设置诸要素构成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多维结构体系,它反映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这种本质特征把职技高师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区分开来,指明了职技高师教育的根本方向。要提高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基点出发,全方位、多维度研究影响人…  相似文献   

8.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教学管理实践现状的审视,结合职技高师融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的特点,提出了职技高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职技高师院校电气技术教育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从强化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出发,以构建课程群为切入点,探讨了层次化支撑与紧密衔接的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对培养"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完善中职师资培养体系和推动教师培养专业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职技高师的培养目标既包括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包括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的培养。基于培养目标定位,职技高师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可设计为四个模块:操作技能模块、理论拓展模块、师范技能模块和职业素质模块。各模块既有独特功能,又相互联系,由基础到综合,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从事实践的独立工作能力,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我院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针对职技高师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我院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从我院实验现状和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必须对我院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就目前我院实验教学的现状而言,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难以与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体现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实施,现有高师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已经出现诸如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落实不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摇篮的高师院校来说,必须调整高师生物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高师生物科学人才培养规格,并从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式、拓宽实践教学培养途径、加强师范技能的培训等几个方面选择高师生物科学人才培养途径,以期构建起重素质、重能力,具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培养具有“双师”素质人才为切入点,科学阐释“双师”素质的内涵和标准,奠定职技高师特色办学的理论基础;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构建具有职技高师特色的知识、能力、素质互相沟通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分型考核的评价体系。从而构筑具有鲜明职技高师特色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 本文所指的创新人才培养是高师院校中师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即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由于高师教育在高师教育-师范教育-教师素质-教育质量-劳动者素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链条中的根本性、基础性地位,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振兴高师院校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简称职技高师)教育中如何进行教学目标制定,能力构建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和条件,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制定高质量的教学计划,是办学者和评估者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职技高师教学目标是制定其教学计划的最重要的原则 (一)职技高师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素质要求 改革开放2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有大量的合格的师资。职技高师院校是我国培养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师资的主要渠道和主体。在世纪之交,这些院校所培养的学…  相似文献   

17.
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高师院校构建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系以学生能力达成为中心,产出需求为导向。目前,高师院校美术学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与教学实施方式单一,无法体现学生中心;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不能凸显产出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无法保障持续改进。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高师院校美术学人才培养可采取以下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课程与教学实施方式,强化学生中心;重塑反向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凸显产出导向;构建基于达成度的评价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   师范院校的层次结构和布局正在调整,目标之一是将原来的三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过渡,提高师范教育层次结构的重心;目标之二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沟通,以每个市(地)办好一所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19.
会计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凸显了实践教学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科学性、开放性的由一个宗旨、三个层次、六个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适应会计教学要求,充分体现职教师资学术性、师范性和技术性,实现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双师素质”实践师资,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创新实践考核机制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职技高师专业课程开发应体现师范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在计算机类专业软件工程方向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以软件工程为主线,师能培养穿插其中,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和最新的软件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突出计算机基本能力、师范教学技能、核心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