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中期的英美文坛出现了一支全新的小说创作形式,它使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表现方式和语言风格,突出事物本来面貌的描绘。新小说派创造了一种与传统相悖的全新的写作方式,但是新小说派与传统小说派之间依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从新小说派的兴起,新小说派的现实性和与传统性三方面分析新小说派的特点,为读者理解新小说提供更多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20世纪随着中国市民社会、市民文化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念的市民小说也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发展变化。把20世纪的市民小说界定为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小说,则其在20世纪的发展主要有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海派小说、老舍和张恨水的小说、市井小说、新写实小说与新市民小说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3.
被人们称之为“先锋小说”的开创人之一的马原,在20世纪80年代,他摒弃了传统小说中文化思想的沉重负担,他对小说文本本身的关注使得他的小说呈现出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是反传统的,因此对其阅读方法不能等同于传统。阅读者必须有全新的理念,并且能准确把握小说的看点,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本文就阅读理念、小说看点以及其发展预言,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学传统以及20世纪初期“小说界革命”运动功利性小说观的影响,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现代小说在社会学的发展方面显示了极大的热情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间教训与不足在所难免,但总体来看这种社会学发展与小说艺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规律是合拍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突然我记起你的脸 的复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小说的主流,已从传统自足的连续叙事(对客体的叙述)结构,走向开放式的主体结构。传统小说受作者统一意识的支配,而复调小说则是受多元意识支配的多声部小说。复调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对话性”,这种“对话性”主要表现为小说主人公与作者的平等与对话,主人公各自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青春小说叱咤闯入中国文坛,它以独特的青春主题为传统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色彩。但同时,借助市场效应和网络手段兴起的青春小说,其命运注定一开始就在文坛上步履维艰,面对众多传统批判视角,众多研究者们立足青春小说文本自身,借助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青春小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苦难平民小说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世纪的中国由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平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作家无论是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情怀,还是悲悯、忧愤情怀,都在小说里叙述了平民的苦难人生,刻画了苦难平民形象.借此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苦难平民小说的嬗变.20世纪中国平民的历史经历成就了文学的绚丽,当今的小说创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世纪中国的苦难平民小说创作实践对此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法国崛起的"新小说",以反传统为旗帜.它对传统的反叛和否定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小说编织和虚构故事,以故事性吸引读者;否定传统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把对"物"的描写作为创作的主要任务;反对文学承担社会职责,推崇形式技巧.新小说的主要创作特征是注重对物的描绘;独特的"内心描写";时空交错;绘画法;迷宫式结构;追求文字的结构变化,甚至以文字游戏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1.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该小说的故事创意沿袭了民间文学中传统的故事模式,穿插了大量丰富生动、趣味盎然的风俗民情,始终笼罩着一种独特的“荒原意志”地域悲剧色调,整部小说充满着一股浓郁的乡情、深沉的悲戚,显示了哈代作为一位乡土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在《陌上》中,作者付秀莹创造了一种"反传奇"式的乡土写作,整部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其反映出来的是付秀莹想象乡土世界的方式及其内在情感结构。她既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和"乡土"世界的消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村民们的烦恼,因而小说以一种矛盾的敞开方式显示其无限的延宕状态。小说古典、诗意和内敛的风格背后是其结构的散裂与未完成状态。  相似文献   

13.
诗化小说是沈从文湘西作品常用的文体。本文的分析表明 ,湘西小说的“诗意”主要来自于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不同于中国古代抒情传统中完满自足的“诗情画意”之抒发 ,而呈现出抒情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太原学院校区建筑设计特色是以三晋文化为基础融入儒家思想。现代设计模式结合徽派建筑设计元素,展现了新时代教学环境与传统文化统一的高校园区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15.
琴韵小说新作《新城》以朴实自然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旧镇变新城的生动社会历史生活画卷。小说思想文化意蕴丰厚,字里行间不仅跳荡着时代的脉搏与律动,更在悲欢离聚中展示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也在对小镇人日常起居的描绘中出浓郁的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这是一部传递着社会变迁,人情冷暖,风俗人情的厚重之作,是一首传递着真、善、美的朴素的又充满着泥土气息的自然之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内外两个因素导致了施叔青由现代主义转向乡土文学的创作。在这组乡土小说中,她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展示了传统文化在遭遇西方现代文明时的失落、摇摆和回归。  相似文献   

17.
《金山》以其强烈的情节表现出张翎在小说创作中对于故事的重视,展现了当下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严肃作家共同的创作风貌,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当代小说向传统情节小说的回归。在小说诗学几经嬗变的今天,能否在唤醒小说原初功能的同时,很好地规避传统情节小说固有的局限,成了这类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氛围投射人物的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19.
要:王专忆的《长恨歌》以缜密平实的笔致书写了一个女人的生际浮沉,展示了一座城市于此间琐细平凡的生活情态,构架起了小说的两重叙事:表层叙事与深层叙事。在这人与城的故事叙述中,渗透着作家对世俗人生的一种感怀,由此也体现出作家对世俗人生与日常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诺桑觉寺》采用了大胆、激进的叙事态势,构建了公开的、女性身份立场。这种叙事策略显示出一个初涉文坛的女作家对男性文学传统进行颠覆的勇气,显示了奥斯丁对话语权威毫不掩饰、大胆而激进的追求。这部小说在商业上的厄运促使奥斯丁改变了叙事策略,在随后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四部小说中,她避开了外向的作者权威,明显地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这四部小说的成功给了奥斯丁极大的信心,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奥斯丁又一次改变叙事策略,她试图回归《诺桑觉寺》那种自由叙事手法,表现出对外在作者权威的再一次大胆地追求。奥斯丁叙事策略的改变显示出一个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在男性声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对女性话语权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