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子羹     
厨娘烧好果子羹,端来放在桌上。老爷们吃了果子羹.连声道谢,孩子们都津津有味,舔着手指头。果子羹交了红运.大家觉得很合口味,非常满意。“嗨,好甜的果子羹啊!”“嗨,多软的果子羹!”“多好的果子羹啊!”……只听见对它一片赞扬。“喂.厨娘,最好每天桌上都有果子羹!”他们自己吃了个够,也让客人尽情地吃,最后还给街上的过往行人端上一碗。“正直的先生们,请尝尝果子羹!它在我们这儿可妙啦,  相似文献   

2.
王礼平 《生活教育》2012,(23):29-31
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其核心内容之德育,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不予理睬,致使教育效果欠佳。那么,如何开展道德教育呢?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需讲究一些方法,善于"五味调和",将"德育之羹"做得色香俱佳,滋味无穷,让学生易于入口、入耳、入心。  相似文献   

3.
唐冬梅 《湖南教育》2010,(11):42-43
例会似乎成为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鸡肋",大家对此褒贬不一,食之无味,弃之却可惜。怎样才能让例会成为我们日常管理工作中营养丰富的"鸡羹"呢?  相似文献   

4.
洪梅 《学习之友》2012,(1):19-20
故乡是坐落在榕江边的一处村庄,村旁有一湾甜美安静的河流,名字十分简朴,就叫大溪。虽然远离故土,。古老的年俗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每当到了除夕,我见到餐桌上的长年羹,便会想起童年那些小伙伴和淳朴善良的长辈们,想起那一方亲切的土地和作物。原来,故乡遥远的年昧。深深埋在记忆里,却依然如酒般随着时光变得香醇。  相似文献   

5.
何霜 《教师》2012,(33):114-1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忽略了这句话,会导致学生因为没有实现兴趣的释放而不喜欢美术课的现象出现。因此,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从孩子出发,让他们爱上美术课,进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呢?根据实际情况,我开始着手教学设计的“吸引计划”,让孩子们“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有个小国叫中山。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都名士。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喝到。有个叫司马子期的人,就没有喝到羊肉羹,他因此耿耿于怀,便跑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  相似文献   

7.
胖胖熊最爱吃蜂蜜和玉米,他决定自己种一棵玉米,想吃的时候,就去自己的地里掰!  相似文献   

8.
王琏,字器之,日照(今东港区)人。明代廉吏。王进自幼好学,博通经史,尤其对《春秋》很有研究。早年他当过教师,因被罪事牵连,曾流放到外地数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碗豆面羹     
台州的冬天似乎看不到雪花,但很冷,是一种渗骨透髓的冷。在这样寒冷的早晨,我总喜欢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面羹,不为别的,只为纪念一段遥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一把银羹匙     
小米 《中学教育》2007,(2):63-63
读大学时,班上有一个女生经常拿着一把斑驳的银羹匙晃来晃去。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外婆曾用这把羹匙喂过她妈妈,她妈妈又用来喂她,她要留着将来用这羹匙喂她的女儿——连一把羹匙的“历史”都要经历三代女人的收藏和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1.
王红梅 《考试周刊》2011,(32):33-34
辛弃疾作词能一典多用,且用得圆润、贴切;语言虽简洁,却极大地丰富了典故意蕴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2.
"羹"、"汤"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羹”与“汤”现在多据王力说,释“羹”为浓汁食物;凭一个“羹汤”例,定唐代“羹”变为菜汤义,“汤”引申出菜汤义,也有以为一物异名、同词假借,至今混乱不清。考察羹的性质和特征可知,羹是熬煮的调味浓汤或薄糊状主菜,“羹”从未产生菜场义,只是至元代浓汤类划出羹。而菜汤姗姗来迟。唐宋时文献中的“羹汤”实指汤(热水)制的羹,不可误为菜场义的同义连用。“汤”经药剂、保健汤、茶汤等义到元代才引申出菜汤义,但所指实是浓汤类羹;至明代“汤”才成为菜场通称;至清代逐渐有取代羹成为餐食主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释“店”为:①客店,②商店;释“铺”为:①商店,②床铺,③旧时驿站。根据词典的释义,二者在“商店”这个意义上是相同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商店招牌上基本都是“×店”“×铺”,如“杂货店、服装店、文具店、百货店、理发店、洗衣店、药店、书店”“肉铺、杂货铺、烧饼铺、面条铺、当铺、绸缎铺”等。笔者20年前接触到的店铺,都是小而阴暗、货物品种少、档次低的在室内出售商品的经营场所。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匙羹藤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匙羹藤为萝摩科匙羹藤属植物,资源丰富.匙羹藤中含皂苷、甾醇、多肽、果胶、黄酮、生物碱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龋齿和抑制甜味反应等多种药理活性,在药品、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寺、庙、祠都是祭祀活动的场所及从事祭祀活动的人员的住所。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建筑很多,不仅各州、府、县有,许多乡镇乃至荒远地区也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18.
“黎民”和“百姓”两个词现在通常指一般的人民大众。由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沿革,称呼人民大众的词语很多,现摘举几例,以供大家参阅。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敌人。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云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中的"再""又""复""还"用法已经相当成熟,既有对先秦汉语的继承,又有很多的新发展。新发展或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为现代汉语用法之肇端。四者都关涉两个动作,"再""复""还"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相同,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将来时态,"又"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可同可异,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现在时态。四者所关涉的两个动作间的关系分为相同、相反、顺承三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