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在1997年度的三门峡市好新闻评选中,我与尤黎明同志合写的通讯《县委书记核产量》,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同时获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选三等奖。说起《县委书记核产量》这篇通讯的采写,应回溯到1996年11月9日的晚上。三门峡日报社美术摄影部的记者胡龙光同志吃过晚饭后,到我家说,渑池县洪阳乡引种的矮88号谷子新品种和红薯新品种获得成功,矮88号谷子亩产在500公斤以上,红薯亩产5000公斤以上,很有采访价值,要我第二天和他一块去采访。次日恰好是星期天,早晨6时左右,除了我和胡龙光之外,随行的还有副刊部的编…  相似文献   

2.
在第三届“北京新闻奖”评比中,我采写的通讯《吨粮村的苦恼》被评为一等奖。 《吨粮村的苦恼》这篇通讯就是针对农村普遍出现的种粮效益低的问题而采写的。当时中央关于禁止给农民打白条、努力减轻农民负担等指示下达以后,农村形势大为好转。但是,从我接触的一些地区看,仍存在着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特别是粮食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关系到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对从事新闻工作已逾10年的我来说,除厚厚的一摞剪报本外,还有两大抽屉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在这些证书中最让我自豪的是一套连环奖的证书:一篇十分简短的现场新闻,竟获4份奖励证书。这篇发表于1997年的报道,当年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新华社中国时事报道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人民日报》现场短新闻竞赛二等奖。这篇新闻就是《张胜利讲第一课》。1997年6月20日,我在保定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采访,办公室主任说,中国希望工程救助第一人张胜利今天从上海第一师范毕业归来,一会儿就到了。我喜出望外,在第一…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底,《湖北日报》连续刊发了我们采写的系列报道《来自白云生处的报告》,十堰市农行东风支行一位叫薛继胜的读者看完8篇文章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记者深入到白云生处,关注最基层百姓的疾苦,传达最基层百姓的声音,讲真话、说实话,贴近群众,贴近读者,可亲可信……”’ 记者采写这组报道之初,并没想过要获得怎样的褒奖,但我们有一个愿望,希望社会各界都关注“白云生处”,关注“白云生处人家”。的确,与以往扶贫攻坚报道不同,这组系列报道中,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采访方式和写作方式上我们作了一番探索,力求…  相似文献   

5.
过了这个数字,粮食、水、能源都将濒于崩溃,污染、生态平衡也将难以解决,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读了这则科学小品,我心里感到非常压抑。不久,我们报社广告科的肖林同志向我和报社总编辑披露了一条新闻:玛纳斯大桥附近发现一个“超生盲流村”,一些外来者正在这片“世外桃源”狂生滥养。我听了心里怦然一动:好题材!人口问题不仅是我国六大难点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难点,算得上“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6.
韩金祥 《新闻世界》2011,(10):77-78,82
做好新闻报道,基本功是关键。而基本功必须在具体的采访中磨炼并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7.
记得1987年,我在高阳县采访,与著名作家魏巍不期邂逅。二人谈得十分投机,惜别时他为我泼墨写下一则条幅:“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事后我请人把条幅裱好,挂在室内墙上。魏巍是作家,更是有名的记者。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写下了新闻通讯经典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觉得他所写条幅的十个字,可说是对新闻写作的高度概括。 新闻要让人喜闻乐读,耐人寻味,就要言之有物,这是大家熟知的道  相似文献   

8.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阿房宫赋》炼意深,凝练精警颇绝伦。岂料“后人”迷魂阵,懵懂几多译评人!  相似文献   

10.
《小米情思》获1988年度河南省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1988年10月5日,《小米情思》播出后,反映十分强烈。播出的当天,长垣县政协委员姚俊英找到我询问三胞胎的今昔。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王贵山,县政协常委甘泽平因故没有听到广播,就专门到广播站看稿  相似文献   

11.
如何用短消息反映重大题材?别人已重点报道过的新闻,怎样写出新意?我的切身体会是:细心、用心、精心。2004年12月27日,刊发在《许昌日报》一版的短消息《许昌非公经济连创6个“全国第一”》,就是这样采写出来的。这条消息刊发后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给报社打电话说,没想  相似文献   

12.
《挖墙脚的人们》是我反映关于假发票问题的系列专题报道的首篇。这组报道至今已经完成了七篇。其中,《挖墙脚的人们》荣获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它的播出时间是1993年3月1日。社会反响极其强烈。许多听众被报道里那些活灵活现、触目惊心的对话所震憾。那几天,台内台外,到处都听见人们在谈论假发票。不少听众打电话到电台,有的提供报道线索(或者说他们家的亲戚在托人买假发票,或者说他们单位的领导买了假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写的通讯《三任书记的扶贫歌》,刊登在1995年2月7日漓江日报上,荣获了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不仅是漓江日报创刊8年来的首次,也是广西地市级报纸第一次摘取中国新闻奖。俗语说,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我们认为,这是长期辛勤耕耘,善于思考,找准角度,不畏艰辛采写的结果。找准主题天地宽文以意为主,为文必先立意。立意,即主题思想的提炼和确立。立意如何,直接关系着作品的价值和高度。然而,地市报人由于受其地方的局限,在立意中往往容易出现站不高、望不远的现象。因此,新闻采写如何做到“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相似文献   

14.
通讯《透视盛赞》(载《解放军报》2000年12月4日头条)刊登后,受到同仁和读的赞誉。一些朋友很希望我从新闻业务角度介绍点东西。其实。写这篇报道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最深的体会就是以平常心写典型。这里我把采写经过如实记录下来,读或许能够从中体悟到采写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盼望》的写作过程使我体会到:只有笔端储满了情感,才能写出以情动人的文章来。去年六月三日,我县领导送“烈士证明书”、“光荣烈属”镜匾到西来桥镇  相似文献   

16.
在一九八四年的南京市,王步美是一位风云一时的新闻人物。开始,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秘书告诉我,王步美搞改革,市委负责同志很重视. 于是,我便到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了解王步美的情况。有  相似文献   

17.
报纸办“读者来信”,是通过来信来访反映群众建议与要求、意见与呼声的。来信版上所反映的各种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形式,是党报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前不久我采写了一篇《民工血泪谁人知》的批评稿,引起社会反响,对编好群众来信有了点体会。写文章需要以情感人。编读者来信,同样需要敢爱敢恨,以情感人。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几个身穿破衣烂衫的打工仔怯生生地来到新疆日报读者来信办公室。他们期待的神色中透出几分忧伤,有的人未曾开口,泪先自流。“男儿有泪不轻弹”,肯定他们有什么难言之苦。  相似文献   

18.
《盲姑娘的笑声》一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残联联合举办的残疾人节目展播中被评为一等奖。在这次新闻采访中。我感到健全人世界中有真善美的闪光,残疾人世界中也不乏真善美的亮点。问题是要善于利用广播音响去表现。首先,王虹的事迹感动了我能否以善良友好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关心残疾人,这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  相似文献   

19.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更新观念。搞经济建设需要这样,搞新闻采写也要如此。我们这条消息的采写,就是在换脑筋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