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典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翻译学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代表了翻译学科建设的新方向。本文主要以中国典籍中的《易经》翻译为例,论证了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可取性。同时生态翻译学也为典籍翻译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的概念是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该理论为翻译的研究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文章尝试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指导典籍翻译,并以此解读《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对等性历来是评估翻译质量的一个主要方面。翻译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源语篇和目的语篇之间的对应.考虑源语篇作者的意图.同时产出的译文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典籍翻译涉及多个因素,包含基于译者概念预设和文化预设的阐释,因此主要以原文与译文的功能上的对等来评估典籍翻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典籍英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同时,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高语境特征,给翻译带来了语义、情境和文化等方面的翻译困难。本文从典籍翻译译什么,怎么译的问题入手,探讨典籍翻译的困难以及"合作翻译""异化翻译"以及"碎片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该原则被应用于诸多领域。随着近年国家在文化层面进行的战略调整,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进西方主流社会,其中不乏中国典籍外译作品。在此趋势之下,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典籍外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但典籍外译过程中的数字(模糊词)翻译问题在学术界中鲜有人讨论。该文将基于合作原则理论,探讨典籍外译时的数字翻译问题,力图提出以合作原则为指导基础的典籍数字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重要载体,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以来文论一直争论的问题,本文将梳理先秦以来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言意之辨的观点并阐述其对后来文学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季亚文 《考试周刊》2009,(36):38-40
本文从中国典籍翻译的历史、文化全球化现象和关于中国典籍翻译的问题三方面详细探讨了中国典籍翻译,最后得出了在中国典籍翻译的翻译实践中应该加强"文化平等对话"的自觉意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是多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但这些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现状远远未达到人民的期望。本文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典籍翻译现状,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的合理建议进行了研究,以期呼吁广大研究者和翻译人员今后对全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典籍进行翻译和研究,将民族文学和文化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籍外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中国文化传播工作,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要真正实现传播中国文化和与世界文化平等交流的目的,需要产生多个高质量的富有生命力的译本,形成一个灵活多样富有张力的中国典籍译本体系。弗米尔的目的论对这样一个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论文探讨在汉斯·J·弗米尔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中国典籍翻译体系的意义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帮助改善目前中国典籍翻译较为零散和随意的现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老庄学派的“言不尽意”说,原本是哲学命题。它所关注的是人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内容能否用语言来作最准确得当的描述。延伸到文学领域,则是作者、鉴赏者的语言究竟能否准确地达意。尽管人们越来越娴熟地运用创造着语言,同时却也为语言深深迷困。那就是:言不尽意。老庄的这一学说深深影响了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及创作,同时也隐含着文学作为一门依托于语言文字的艺术门类的特殊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基本上结束了关于言意关系的争论.本论文深刻探讨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在语言与思维方面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对当时女性逻辑思辨的影响;魏晋的“言”“意”具有现代符号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基本上结束了关于言意关系的争论。本论文深刻探讨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在语言与思维方面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对当时女性逻辑思辨的影响;魏晋的"言"意"具有现代符号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翻译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文章选择典籍英译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加以探讨,希望以此推动典籍翻译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梦”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本质就是复兴之路。“中国梦”就是以新的中国精神参与世界文化的重新建构。在“中国梦”精神指引下,作为“新的中国精神”一部分的传统文化也要扬帆出海,成为中西交流的媒介与载体。这要求中文典籍翻译工作者把握全球化大背景,审时度势,增强文化意识,运用文化策略,为传播文化“中国梦”,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古代汉语介词主要功能的分析并结合典籍汉英翻译的实践,探讨了常用介词转译的三类主要方法,即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汉语古籍中的介词翻译成现代英语中的介词,在特定语境下可以将某些介词转译为连词、副词或短语,在少数情况下可以将某些介词略去不译,实现真正的"对等"。  相似文献   

16.
张礼艳 《海外英语》2011,(13):219-220
在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典籍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典籍外译,对于传播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保持中国的文化身份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肩负着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译者,应以母语的语言文化为归宿,采用异化手段为基本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电子工具在典籍汉英翻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使用得当,实用的电子工具可以帮助译者在处理作为源语文本的典籍时快捷搜索和编辑原著、查考原作背景信息、辨析古今词义差异、分析原文句子结构;还可以帮助译者在输出英语作为目的语的译文时有效利用平行语料库、在线词典以及其他网络链接来理顺句子的语法和逻辑关系,从而获得准确、可靠而又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译本。尽管电子工具在典籍英译中的功能非常强大,但译者的双语功底和知识结构仍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研究与翻译研究平行发展,而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翻译问题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人类学对翻译的分类和深描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研究具有突出的作用。结合人类学典籍翻译研究的背景,可以进一步探索典籍翻译策略研究的人类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优秀典籍对外翻译可以产生巨大影响,对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成分的省略主要包含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的省略,但有时状语或其他成分也可能被省略。中国典籍英译实践中关于省略成分翻译的实证分析表明,相应的省略翻译可以视为最基本的准则,而适当的补充和灵活的转译也十分必要。由于省略成分翻译的质量关系到译文能否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风貌,典籍省略成分的汉英翻译既要讲究原则性又要讲究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