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一国戏曲的写意特征,具体是通过表演中的虚拟和程式化来实现的,内含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积淀.数百年来一直与观众的审美情趣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秀丽的自然风光、奇妙的动物世界、和谐的家庭氛围、真诚的同学情谊等,这一切,在同学们的眼里都是那么美好,让你情不自禁地要拿起笔,抒写心中涌动的感受。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赞同我的看法。对同学们来说,自然景物不可以纯客观地去描写,在观察景物的同时,细心地体会内心感受,只有把情融于景,才能使读者体会到你对自然景物的爱恶。在自己的习作中表现审美情趣,必须敞开心扉。与此同时,遣词造句要准确、贴切、自然;谋篇布局要有创意,表现出结构之美。正如一位学生在《校园春色》这篇习作中所描述:第一部分总写春天的校园呈现出一片绚丽多彩的景…  相似文献   

3.
4.
5.
一对美的爱好,是人所共有的,但爱何等样的美,却是因民族、因阶级、因时代、因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一个人的审美情趣,由他的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欣赏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所决定。因之审美情趣的表现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不过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并不纯粹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它是受民族、阶级、时代等多种因素所节制。其中民族性比其他因素对审美情趣的影响,可能更有广泛性,一方面民族意识,民族感  相似文献   

6.
刻板印象的力量有时确乎惊人.数十年的话语传播塑造,我们接受了"横眉冷目"的鲁迅——在雕塑上,在画像中,在数不清的文字里.这也难怪,谁让他老人家留着那样的头发和胡子,外表上,似乎一副睚眦必报的坏脾气,还开列过那样一份"青年必读书"书单:"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满目的叛逆感,对于传统竟是一刀两断...  相似文献   

7.
程式是将有关形式材料做一定的组织和提炼,归约成为种种固定"语汇"和套式,供新作品编创时选择和套用。而戏曲的程式则是通过对生活原型进行观察、提炼、浓缩、夸张、变形的艺术化处理后所形成的一系列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段,对生活原型有很高艺术提炼的美学倾向。消弱或离开既有的程式体系,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个性便会模糊。  相似文献   

8.
戏曲语言美理论研究开始于元周德清 ,发展于明王骥德 ,大体完成于清人李渔 ;近人王国维“自然”、“意境”说出 ,理论研究开始向近代形态转化。戏曲作品语言美主要表现在 :南北异制 ,各呈范型 ;曲白兼美 ,交相辉映 ;本色文采 ,合则双美 ;风格异趣 ,尽展才情  相似文献   

9.
闫伟伦 《新课程研究》2010,(2):167-167,183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通过美术教育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君同学:来信谈到了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非常关注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具体表述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倡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课标”对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视和强调。当我们翻开新的教材,从一篇篇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歌、小说、童话、寓言构筑的完美、生动〉〉〉〉〉〉〉〉〉〉〉〉〉〉〉〉的美好世界中,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看到了美丑较量中的悲喜人…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心理发育成长时期,这个阶段是审美观的形成期。他们开始把变幻莫测的外部现象纳入一定的形式,形成审美意象和审美判断,并在审美意象的基础上,逐步有了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是其它任何美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从实际功效说,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给予人以上的一切."数字世界、奇妙无穷;几何王国,诗意朦胧;思维之花,魅力无限;数理逻辑,妙趣横生;一种方法,到处可用;题海拾贝,流连忘返;数学灵感,千古之迷.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给予人以上的一切."数字世界、奇妙无穷;几何王国,诗意朦胧;思维之花,魅力无限;数理逻辑,妙趣横生;一种方法,到处可用;题海拾贝,流连忘返;数学灵感,千古之迷.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款式各异的晚礼服及其颜色、面料的搭配与应用,本文揭示出传统与时尚服饰的结合美,表达了人们对晚礼服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审美情趣,既表现为人们审美活动中的志向,也表现为审美活动中的意趣。因此,某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既表现出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又通过一定的具体可感的境界而体现出来。 和明初重节尚义的价值观念与朴厚节俭的社会风尚相一致,明代初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基本上是传统儒家的审美情趣。不过它不是早期儒家“尚志”说的完全照搬,而是融“尚志”与“缘情”于一炉,表现出崇尚真情的基本特征。由于明初社会状况极其复杂,上述“尚情”的美学情趣在不同的文人士子身上表现也不相同。明初士子的审美情趣,大致可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款式各异的晚礼服及其颜色、面料的搭配与应用,本文揭示出传统与时尚服饰的结合美,表达了人们对晚礼服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19.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然会有"美的追求(理想),美的行为(品格),并立志美的创造(事业)。"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剧从传统戏曲开始生发,发展至今不断兼收并蓄。进入20世纪后,更与多媒体紧密融合,最常见的有戏曲电视栏目、戏曲电视剧、戏曲电影等呈现手段,借此改变了原本单一的观演模式。但要做到"移步不换形",就需要艺术创作者不断地对戏曲艺术本体,进行风格探索;对各艺术媒介的融合进行重新解构的技术尝试。要发挥多媒体的传播交互功能,在剧目选择上或新创作初期要融合多媒体视听语言思维,实现戏曲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