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的五霸之一,卒于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这没有问题。在《左传》、《国语》和《史记·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均有明确记载,且完全相同。但是,他生于何年?《左传》、《国语》和《史记》却都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在记述重耳出亡的过程时,《国语·晋语四》载僖负羁对曹共公说:“……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史记·晋世家》却云:  相似文献   

2.
新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的《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是一篇记言的历史散文。全篇以对话形式,叙中夹议,谈论风生,阐发了一个事关治国平天下的大问题。在二千多年前,这诚不失为精辟之言,明智之见。这里,就该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简述几点。 (一) 叔向,即羊舌(?)(音希Xi),春秋时晋国大夫,是一个“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贺贫,别开生面,从来只有贺喜,不见贺贫,而叔向却在晋国正卿韩宣子(名起)因贫穷而发愁时前往道贺。文章的题目耐人寻味。“贫有什么可贺的?”“叔向为什么要贺贫?”文章从“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落  相似文献   

3.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967年——公元前453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史事。  相似文献   

4.
迄今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学者多认为,中国商周时代法律的一大特点是不公布成文法,法律“秘而不宣”。考其根据,主要是《左传·昭公六年》所记晋国叔向批评郑国子产“铸刑书”的一段话(详后),《汉书·刑法志》认为此语可信而加以引用。这大约就是“制定不公布的成文法”一说的来源。笔者认为,叔向的说法并非信史,谨著此文,以申拙见。  相似文献   

5.
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美轮美奂”不可滥用“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矣。’”献文子,即春秋时晋国的大夫赵武,晋悼公时曾任相国。轮,轮,形容高大宽敞;奂,众多、盛大意。上面几句文言的大意是:晋国的献文子新...  相似文献   

6.
读《国语·晋语》,时常会碰到一位人物,他在晋国历经献、惠、文、襄四世,而且每每在晋国政治格局处于转折的关头,便出现了他的警语言辞,甚至在晋文公时期从理论上指导了晋国的变革,并协助晋文公完成了一代霸业。他就是韩非所称誉的“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易晋,则桓、文不霸矣”的晋掌卜大夫一郭偃。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来有“刑始于兵”的说法。如《辽史·刑法志》说:“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鸿荒之代,生民有兵,如蜂有螫,自卫而已。”《隋书·刑法志》说:“刑者,甲兵焉。”征之古籍,上述说法皆有所本。《国语·晋语六》说:“夫战,刑也。”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9.
《国语》记春秋时晋国史事,较《左传》详备,故为历代治古史者所宝。其注今存《韦昭解》,亦为学者所重。今不惴谫陋,录今本《晋语》校读记若干条,以就正方家云。《晋语一》 (1)韦注;曲沃甚疆。谨案::疆当作疆。下文云“昭侯微弱”,上“强”下“弱”,正为对文。诸本及今本(1978年第一次印刷本)均作“疆”,并其证。今本1982年印刷本误作“疆”,当  相似文献   

10.
顺 叔向说,栾武子“宣其德行,顺其宪则”,对句中的“顺”字,中学语文课本和各种选本均不作注,有的译文就取其常义,译为“顺从”,然而栾武子是晋国的上卿,是上层统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他值得叔向称赞的决不只是规规矩矩的“顺从”法令制度这一点。叔向所着重肯定的,是他谨慎地执行法令制度,收到了使晋国大治的良好效果。 在上古汉语中,“顺”与“慎”通用。如《庄子·列御寇》:“顺于兵,故行有求”。《释文》引作“慎于兵”,并指出“慎或作顺”。卢文弨也说:“今书慎作顺”。又如《荀子·强国》:“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杨倞说:“顺当为慎”。梁启雄也说:“顺,借为慎,二字通。”(见梁启雄《荀子简释》)这就充分说明:顺,通慎。  相似文献   

11.
一、孔子是否作《春秋》 最先认为孔子作《春秋》的人是孟子。从孟子以后,有不少文人和政治家也认为《春秋》的作者是孔子。然而,到了近代,却受到钱玄同等人的否认。钱玄同的(答顾颉刚先生书》说:“以他老人家(按指孔子)那样的学问才具,似乎不至于做出这样一部不成东西的历史来。”近年来,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著文否认孔子作《春秋》。通过反复阅读《论语等古书,进行译释辨析和独立思考,我也觉得:孔子并非作《春秋》。为了使本拙文通俗易懂,适合广大有中学古文程度读者阅读,扩大读者的范围,我在行文中对引用的古文进行译释,并对部分旧译进行辨析。这也是为了还孔子真面目。 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说:“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以译为:“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势力衰弱微小,在诸侯之中强的并吞弱的,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开始强大,政事由诸侯的首领决定。”由此可见,东周天子的正统地位遭到否定。东周的这种情况,孔子在《论语》中的言论也有反映。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可以译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部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注释是:“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哪!”释为“苛酷的统治”,这与一些专家的解释“暴政”(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苛酷的政治”(张撝之《唐代散文选注》、《柳宗元诗文选注》)基本相同。这种解释已成定论。但是,细查一些字书辞典之后,我认为对“苛政”一词的解释,颇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先说“苛”字。《说文》:“苛,小草也”,则知“苛”的原义是小草。小草繁杂丛生,因此“苛”可引申为繁杂。《国语·晋语八》:“内无苛慝,诸侯不二”,韦昭注:“苛,烦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好苛礼”,司马贞《索隐》引贾逵  相似文献   

13.
谈《三国演义》里的童谣别廷峰“谣”是人民口头创作的短篇韵文作品。童谣是由成人拟作或由儿童自己编创的供儿童欣赏吟唱的歌谣,据《尔雅·释乐》:“徒歌谓之谣”,就是不用音乐相配合的歌。因为“谣”具有强烈的政治讽谕性质,在先秦时代就已被人们重视。《国语·晋语...  相似文献   

14.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中有一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其中“国人”一词,《古文观止》是这样注解的:“国人:当时对住在国都的人的通称。周,指诸侯食邑。”这未免有些笼统。要想真正理解,还须从西周时代的有关制度说起。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同姓王族、功臣、谋士和古帝先圣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史称“封建亲戚,以蕃(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里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之意。诸侯国内也实行分封,诸侯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再分封给士,封地称食地,士是最低层贵族。《说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据《左传》《国语》《孟子》《史记》等古籍 ,朱熹《四书集注》、焦循《孟子正义》注疏以及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董洪利《孟子研究》等著作 ,为高中第五册“孟子专辑”五章内容提供相关简明背景材料 ,以期于教学有助。桓文霸业《齐桓晋文之事》关涉齐桓公、晋文公 ,他们是春秋时代两个最著名的霸主。齐桓公名小白 ,公元前 685—前643年在位 ,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活动时间为 43年。齐桓公的霸业主要表现在 :第一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论语·宪问》)。很长一段时间内 ,齐桓公以东方集团国家盟主的资格 ,多次主持会盟。这些会盟以…  相似文献   

16.
教师论赞     
教师论赞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先生施教,弟子是则。《管子·弟子职》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御浦而后大。《国语·晋语四》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减,罕譬...  相似文献   

17.
《国语·晋语一》载:“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按先秦典籍中“隶农”二字连言,仅此一见。现代学者多把“隶农”理解为一种阶级身份。有人说这是一种农业奴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依附农民,或者是有奴隶色彩的农奴。其实这都是误解。首先从语法上看,《国语》中的“隶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主谓结构。“农”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耕作”,“隶农”就是“隶从事耕作”。上引《国语》原文是一个比喻,译为今语当为:“我  相似文献   

18.
春秋人的觉醒与春秋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春秋是一个充满战乱、动荡和裂变的时代。孔子曾痛心疾首于“天下无道”(《论语·季氏》),孟子曾尖锐指出“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章句下》),董仲舒、司马迁则最早从《春秋》中敏感地注意到“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这个血腥的事实(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灭国上、盟会要》、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然而这又是一个人性开始觉醒的时代,“历史学家多主张,自春秋时代开始为古代史上的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潮抬头的时代”。(张光直《中国青铜  相似文献   

19.
绛商驰名于春秋中后期,这与晋国的强大和繁荣分不开。晋国初期主要使用的是原始空首布;晋文公实行“工商食官”政策,使用的是无字耸肩空首布;晋悼公宣布“公无禁利”后,允许私家铸币,使用的主要是标注地名的平肩空首布。  相似文献   

20.
“樊”之为“樊”,必有其源。在无载籍可证的情况下,只能作合理臆测。“樊”产生在“仲山甫封于樊”之前,而“阳樊”则在其后。《国语·晋语》苍葛呼曰“樊仲之官守焉”疑为后人妄补。典籍注疏皆无“封于阳樊”记载。可以肯定“仲山甫封于樊”的“樊”就是襄樊之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