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信力是一种道德承诺,一种价值观.媒介公信力是建立在自身所提倡的诚信机制和向社会所传播的道德规范上的.媒介是社会价值观念的示范者,建立媒体的公信力,是取信于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应有一种社会责任,即要对社会负责,公众的信任是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肯定。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就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公信力是大众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重要因素,公信力同时也是大众传媒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应有一种社会责任,即要对社会负责,公众的信任是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肯定.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就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自1961年后,台湾经济起飞,交通发达,教育普及,乃使报业逐渐进入企业化报业时代。主要的企业报有:中国时报集团、联合报集团、自由时报、台湾日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自立晚报、英文中国邮报、英文中国日报等。中国时报原名“征信新闻”,主要报道经济行情。1954年改为综合性报纸。1968年9月1日易名中国时报。1971年改彩色印刷,设备现代化,成为台湾三大日报之一,销数曾达100万份,  相似文献   

5.
对30年中国大陆传播学分期问题,学界见仁见智,差异明显。相对准确地把握学科的发展脉络,需要从外部环境与场域内的权力进行质化的分析,也需要通过量化的分析,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分析基础。对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或是学术研究来讲,学术界的特殊事件、社会常态的各种进程及政治风向的转换都会成为传播学的阻力或是动力。多种合力的作用下,传播学研究对社会环境和社会事件具有相当程度的敏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传播学是一个自主性程度比较低的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6.
陈艳彩 《新闻前哨》2008,(10):88-89
从长远发展来看,公信力是传媒最可珍贵的资产之一,是传媒保持持久竞争活力的不竭之源。在未来的传媒市场上,谁的公信力高,谁将处于优势地位,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制胜的关键。然而,公信力建设又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媒体能否公平正义,往往是公众评价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这一指标,就其如何检索和计算、说明什么问题及相关启示展开论述。文章鲜明指出:中国大陆的SCI期刊目前依然主要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服务、20多年前中国鼓励发表SCI论文有合理性、中国大陆SCI期刊的发展没有跟上中国大陆科研的快速发展,同时认为此指标不能说明中国大陆作者喜欢或不喜欢在中国大陆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文章认为:解决中国大陆SCI论文“外流”问题,需要更多的中国SCI期刊;时代呼唤“又强又大”的中国SCI期刊,但需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8.
王颖聪 《报刊之友》2013,(10):13-14
加强科学传播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陆续出台的政策都反映出对大众传媒在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文化方面作用的愈加重视。但要切实提高科学传播的效果,就要研究不同类型受众的偏好特点,以不断发现和满足目标受众需求为中心,通过制造、传递和沟通科学技术信息,满足目标受众对科学技术相关信息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媒体自身价值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的和谐增长。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的现状从20世纪末开始,网络就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慢慢地大家把互联网归入媒体一类,并且在传统媒体的报刊、电视与广播之外,赋予网络媒体以第四媒体的称誉。不过,随着网络媒体的数量不断增多,商业化运作的程度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个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宣传建设的需要,建设校内新闻媒体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校内新闻媒体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体,都在校园内外聚集了一定的受众人群。本次公信力实证调查基于"客观性、贴近性、可证实性、权威性"四个指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以报纸和网络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为对比对象,调查沪上两所知名高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内新闻媒体公信力。调查显示,校内新闻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公信力普遍较高,其中网络类媒体较报纸类媒体受信赖程度更高一些。分析不同媒体公信力高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媒介特点、采编人员、报道内容和主办方四个方面,探寻校内新闻媒体建设的注意点,提出问题和建议,从而为高校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波 《新闻界》2007,(4):58-59
本文总结了媒体"低俗风"现象的几种主要表现,重点分析了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抵制媒体"低俗风"愈演愈烈趋势的应对措施,希望能给人们解决媒体"低俗风"问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媒体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借助实证调查法 ,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大陆英语媒体的传播效果 ,认为中国英语媒体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其作用不可替代 ,但还存在受众定位趋同等问题。文章同时还探讨了中国英语媒体传播效果欠佳的成因———如媒体理念、可信度、非产业化运作以及语言和文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World Media Economics Conference)、《传媒经济学杂志》(Journalof Media Economics)创始人皮卡特(Robert G.Picard)教授,参加完2004年9月中举行的北京广播学院50年庆典活动后,先后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演讲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传统和方法。这是2006年北京第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筹委会  相似文献   

14.
信用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各种活动都不同程度地被各种信用关系所联结,一切经济表象活动都深刻地体现着信用的内涵。虚假新闻,说到底是一种严重的媒体失信行为,因而构建媒体信用体系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如何建构这种管理模式?本文提出的基本设想是:建立新闻机构及采编人员的信用制度,建立“信用等级双轨制”考核体系和严格的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对农村青少年世界观的正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电视研究和社会评价中,人们往往强调电视对青少年和儿童的负面影响①。如果大众传播中的不良内容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大众传播中的正面内容也会产生相应的正面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播对农村青少年世界观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众媒体俯视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是传媒的“俯视效应”。传媒人员的收入、学历、社会阅历等等总体上远高于受众的平均水平,这使得媒体在新闻选择、关注焦点、谈论话题上处于俯视状态,从而产生一种“俯视效应”。  相似文献   

17.
论手机媒体的大众传播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珉 《新闻界》2007,(6):170-171
本文论述了手机媒体的大众传播特征,认为手机媒体的传播性质是大众与小众的结合;传播内容涉及新闻和娱乐,娱乐为主导;传播方式--定向化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18.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既是传媒自身利益的追求,又是基于伸张和维护社会正义而作出的价值选择。传媒监督司法,一方面具有积极肯定和强化司法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囿于情感性判断而较少顾及司法的技术化、程序化运作方式,出现了“传媒判案”的不正常现象。客观分析传媒介入司法的动因,审慎评判传媒监督司法的价值与效能。既是传媒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司法独立与公正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9.
谢觅之 《新闻界》2009,(2):122-123,184
本文论述了大众媒介对文化选择机制的深刻影响,并指出,大众媒介代言消费主义的旧联盟,正被后物欲时代的新文化新趋势所影响.而这种影响,使大众媒介意识到共同寻求"更好的文化选择机制"的可能性,也对自身在新阶段的新发展有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Two experiments, one with college students and one with older participants, examine how the addition of text and animated graphics influence the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news stories. Recall data suggest graphics help younger and older viewers store and retriev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elevision news stories. Graphics also enhanced encoding of harder stories for younger viewers but not older viewers. The recognition and heart rate data indicate that older viewers engage in more controlled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messages, whereas college students process television in a more automatic fash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