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践训练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青青 《小学生》2010,(3):19-1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  相似文献   

3.
应试考育下语文教学、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念灌输,轻情感陶冶。学生的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低下,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学生观,努力构建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大语文体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激情的教育,它有着自身的魅力和风采。《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并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语文素养并不单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也并不仅仅指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种能力,它包含着更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遨游,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语文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在分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加强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知识,培养学生优异的语文能力;组织学生鉴赏和吸收文学内涵,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熏陶和感染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获得基本的素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方式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肖伟 《河南教育》2007,(7):74-74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标、新理念要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贯彻,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迁移、创新、实践与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徐洪波 《现代语文》2005,(2):92-92,8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根植于文本,并超越文本,要极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总是有意无意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巧设导语、科学施教、注意细节,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汪令莉 《学语文》2011,(5):32-33
“课标”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核心目标,它涉及到种种因素,比如说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等。这些因素,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文学教育这个命题。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的目的是提高人、塑造人、净化人。所以语文教学若能充分地调动文学因素,创造一种情感氛围,营造一种艺术化的环境,那么工具的目标、情感的目标,都更加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试论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科学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陈前 《小学生》2010,(7):27-2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应将语文教学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  相似文献   

15.
毛萍 《现代语文》2007,(2):51-5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宣示着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等苇要,它们犹如语文教学的两翼,谁也不可缺。“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基于这一精神,作为一个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对学生提高审美素质极其重要,它不但可以完善学生人格,而且也培植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中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措施。本文重点探讨了艺术思维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由于知识迁移能力较差、思维定势顽固、生活经验匮乏且主观能动性不足,智障学生大多没有主动使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教师需采取有效措施将培智语文教学与生活接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开而言,也就是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思想,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普通教育为蓝本,立足自身特点,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起来.为聋生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呢?下面我就聋校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容及融合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借助音乐、科技手段和朗读等进行情感渗透。以铸造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彭兴才 《成才之路》2010,(21):15-15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