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的河北农大,一派生机.天还没亮,38岁的荆春平就轻轻地起床了,她要去西校区上食用菌实验课.荆春平是河北农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首批学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她和她的202名同学一样都来自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相似文献   

2.
正提升社会服务的贡献力,是大学的使命之一。10年来,我校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贯彻了"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从2004年到2011年,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到"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根据学校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抓手,促进农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承德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全市8县3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1个,75%的人口在农村。为解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匮乏和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问题,2004年承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简称“村大生”)素质教育工程,由市、县、乡三级财政出资,为全市2559个行政村每村培养一名具有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能带动农民致富、扎根农村创业的“永久牌”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承德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全市8县3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1个,75%的人口在农村。为解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匮乏和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问题,2004年承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由市、县、乡三级财政出资,为全市2559个行政村每村培养一名具有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能带动农民致富、扎根农村创业的“永久牌”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构想和实践,既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势,又切合农村实际,为教育公平,全民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了支撑平台。我校的实践充分证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政府想做、农民欢迎、学校能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办学类型。  相似文献   

6.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江西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较少,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偏低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该项目为推进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规定每年由江西电大培养5500名左右学生,当地政府负责推荐生源,电大各教学点负责组织落实教学,政府财政划拨培养经费。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如何组织有效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基层电大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构想和实践,既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势,又切合农村实际,为教育公平,全民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了支撑平台.我校的实践充分证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政府想做、农民欢迎、学校能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办学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农村培养大批“永久牌”创业型人才,由河北省承德市人民政府和承德职业学院共同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以下简称“村大”)素质教育工程,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首批243名“村大”学生已进入承德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园艺、牧医三个系学习,经2年的系统教育,可取得大专学历。主要是将其培养成为政治上可靠,  相似文献   

9.
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农村和农民的角度提高课程培训计划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需要深入地研究该计划实施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目前而言,课程资源的组织与项目设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自主学习过程的引导、学习支持服务以及考核评价,构成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课程培训体系,并使课程培训体系具有更加完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农业大学是百年高等农业学府,有优越的人才培养及技术设备条件。更有多年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太行山道路”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担负着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重任。学校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服务“三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远程教育项目。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实施。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在河南的实施工作。为了探索适合河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招生、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我省2008年春季以来三季“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生源的专业、年龄、性别、来源、学历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服务“三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远程教育项目。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实施。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在河南的实施工作。为了探索适合河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招生、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我省2008年春季以来三季“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生源的专业、年龄、性别、来源、学历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村一名大学生"作为知识化本土农民的典型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承担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分析河北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借鉴大学生村官等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的政策,加大对农民高等教育的投入,对加快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德育》2020,(4):F0003-F0003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农村社会实践肇始于1990年,历经三十年,建立起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协作的组织实施方式,实现了三方协同育人。在清远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先后开拓了清远市源潭镇大连村(1990-2006)、清远市飞来峡镇龙埗村(2005至今)两个学农基地。每年活动为期一周,在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基地村民和村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学校组织高中二年级师生深入农村,以小组为单位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农村劳动、社会调查、军事拉练、研究性学习、农村小学支教、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实践性活动;学校还将学生家长、基地村民和村领导等纳入活动评价过程,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力量,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5.
杨保国 《现代语文》2009,(2):146-147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是教育部、中央电大组织实施的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远程高等教育试验,是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形式为农民提供“学得到,用得好”的实用技术和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是由组织部门选聘到农村基层任职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推进的、由国家开放大学组织实施的大规模的农村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大学生村官与"一村一"项目结合,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服务和保证,提升"一村一"的质量和规模,但这项工作本身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一定条件保证。  相似文献   

17.
实施大学生农村创业工程是一项战略性制度安排,应该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级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园区、鼓励支持公司企业参与大学生农村创业工程、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全方位实施创业教育等途径,整合相关有效资源,形成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新的举措。教育部将本着“合理建设、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农民受惠”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筹措经费,确保计划得到更好、更快的实施。针对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教育部将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制定专门的政策。计划单列,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可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中央电大计划2004年7月开始招生,5年累计注册学生达20万以上。中央电大计划在两年时间内逐步提供…  相似文献   

19.
<正>"一村一幼"计划是在经济与教育发展迟缓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采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形式,每个点设1个或多个混龄班,每班配备2名学前教育辅导员,组织开展学前教育。自2015年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以来,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幼儿的学前教育缺失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从长远看,"一村一幼"是民族地区的重大教育扶贫工程,对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首批学员举行开学典礼。典礼由副省长主持,省委组织部长讲话。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在吉林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绝无仅有。这既是吉林省教育工作的盛事,也是吉林省农村人才工程进入实施阶段的重要标志。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