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南亚企业文化是东南亚各国(地区)通过对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重新整合,杂交优生而形成的一种全新而适应国情的文化模式,它为东亚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探究其企业文化特征,对于构建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社会学者从文化、宗教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伦理精神动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构的纬度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传统儒家和儒商文化精神资源的传承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借鉴。中国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设应落实在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伦理的支撑,企业伦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伦理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社会主义的成功范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共识,但二者如何结合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本议论人回顾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左翼思想家对市场经济能否与社会主义结合的探索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几种主要模式,并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社会主义诸种思想和模式中的理论创新与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对市场经济的道德超越.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对市场经济的道德超越。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尚的企业伦理道德 ,在构筑新型的企业价值观 ,锤炼先进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和不断增强的社会压力面前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自从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消亡之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文化摇篮渐渐聚合成四种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西欧文化扩大到美洲,称西方文化。东亚、南亚和西亚合称东方。东亚是东方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东方。东亚文化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发源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印度的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都是外来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是印度的特色。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西欧的文艺复兴得力于阿拉伯文转译的古代希腊著作。西方文化包括西欧和北美,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500年间,西方文化发生了改换人间的突变。以上四种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人群活动范围的扩大,聚合成覆盖全球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各地的传统文化。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9.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是在苏东剧变以后,以约翰·罗默、戴维·施韦卡特等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各种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些左翼学者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他们在论证中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社会主义可以在西方实行的例证,存在将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以等同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血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取向,西方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镜鉴。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2006,(2):60-60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者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与东亚各国的相互影响,东亚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东亚模式的争议与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模式是否存在,是近年来特别是东亚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促进东亚经济腾飞的基本要素即东亚模式。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可分经济、政治、文化三种类别,每一类模式中均有诸多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特征。但与西方欧美成熟模式相比,东亚模式仍处于初期阶段,经金融危机考验后需要经过整合而成为第二代发展模式。不能用西方现代的模式标准来衡量东亚刚刚起步的模式。应从思维方式上抛弃历史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她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坚持社会主义、建立了最高类型的民主价值观、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模式。但是,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大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快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融通,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争辩,陷入了物质与精神、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后,带来了哲学思维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范式,并带领中国文化走出“两难”困境。这个文化范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中国现代文化运行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式。它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也不同于西方文化范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就是一部上下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中国制度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制度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模式"既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新探索、新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苏两国探索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落后不发达国家选择的跨越式发展的文化新模式。这种模式不可能直接从西方和自己本土文化中找到资源,而只能诉求于来自西方又超越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苏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确立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20年代,为新生的苏维埃制定了一系列的文艺政策,甚至不惜采用强制性的措施进行应对。中国在50年代初,基于政治功利性和现实国情,在文艺方针和文化领导权这一问题上也与苏联有共同的追求。当然,这种单向的“一边倒”,使当时的中国文学在汲取苏联文学优秀养分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它所含有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东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与交锋较之前更为频繁。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势必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维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