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近代,广西是西方教会在华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教会与民众之间冲突激烈、教案频发成为近代广西社会的一大特点。引发冲突和教案的原因很多,包括中外战事带来反教的连锁反应、传教士购置土地引发地产争端、劫匪引发事端、传教士对民间习俗的忽视以及绅民维护传统礼俗引发冲突,等等。了解近代广西民教冲突和教案发生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广西地方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基督教在传入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受到巨大的排斥,并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反洋教运动或称为教案.过去学者们大都从政治侵略、文化冲突等角度来分析其原因,本文则是从社会心理层面出发对民教之争问题进行探索,即从人们的认知失衡、谣言传播、社会刻板印象、角色冲突四个社会心理学角度作为切入点,以期对晚清教案的发生原因作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南阳教案"是晚清时期一起历时34年的中外宗教冲突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教案。该案由"还堂案"引发,其间夹杂着教士教产被劫、置产风波等事件,南阳地区的绅、民、官出于自身利益及捍卫儒家道统的原因,对基督教的传入表现出了极大排斥。"南阳教案"过程的持久性与反复性、反教行动的相对平和性以及官、绅、民之间既合作又猜疑的关系,都是其显著特点,对了解晚清教案的多样性、地域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1892年昭通府城内因有天主教育婴堂残害中国幼童的传言,招致城内民众的愤慨,因而纷纷涌向天主教堂,要求查明事实,惩办凶犯。是为晚清文献记载中昭通的第二次教案。这次教案比之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教案来看,情节同样轻微,也未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后果,但追究昭通教案在内的晚清一系列教案,其发生原因、过程及背后所反映的文化背景都极其复杂,绝非传统阐释话语体系中那种简单的爱国情怀所能解释。就此次教案中的关键问题弃婴来说,它之所以能成为民教冲突的症结,其根源正在于中国过去普遍存在的溺婴陋习,在教案结束之后,这一陋习虽然引发昭通官民的注意,但却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在中国东北的某些基督教士干尽坏事,引起官绅士民的普遍抗争,从而爆发百余起教案。由于人口、气候、民族、战争诸因素,使东北教案呈现出开始晚、数量少、以民教经济纠纷案和毁堂案为主,以及战争引发教案高潮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教案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即有限传教期,全面传教和教案高发期,民教冲突总爆发期和民教温和渗透期,其发展轨迹呈抛物线,每个时期都育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社会问题与晚清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清时期,骤然爆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大批人口死亡和农业生产凋敝,加剧了社会动荡;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又成为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此外,还有接连不断的盗案和遍地皆是的会党,所有这些,都使教会受到冲击,教案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当然,社会问题并非晚清教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末,西方传教士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权利。引发了很多教案。扬州教案就是其中一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在解决冲突中,英国政府和传教士,是按照条约规定来处理的。在法律上,传教是一项条约权利。清政府和普通民众应该予以尊重。即使清政府与士绅不认同基督教,也应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外国人的传教权,而不是煽动冲突,恶化中外关系。  相似文献   

9.
1906年南昌教案是义和团后第一大案,在中国教案史上也有特殊性.不仅因有9名外国人被害,多处教堂、学堂及教民房屋被抢掠焚毁,结案时除惩凶、赔款,还严厉处分江西巡抚、两司等十多名官员;更因为此前教案皆民教相仇或教与教仇,朝廷命官在教堂身受重伤而死亡之事,"实为我国自有教案以来所未见".以往研究简单定性为帝国主义侵略,但真正起因却是地方大员玩法徇私,事后又竭力欺上瞒下、弥缝推委,不仅使南昌县令在列强与上司间两头为难,被迫走上绝路;更让清政府在外交谈判中处处被动,国侮权丧.  相似文献   

10.
晚清江苏是中国开埠通商最早的地区之一,外国教会势力伴随这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传教活动。中西冲突也开始表现在民教纠纷之上。晚清江苏教案的大体情形如何,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的传播情况以及江苏教案的特点是什么。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清末遵义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教案之一。学界一般把遵义教案的两造称为“民教”。文章论述了遵义教案两造中与教民相对的士民应为“团民”,与教会相对的是团练,“遵义教案”从发生到结案的全过程,与主持遵义团务的李蹇臣家族颇有牵连,从而提出“遵义教案”是教会、官府和团练三方势力矛盾激化的结果,也与办团流弊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教士想利用科技达到其传教的目的,清廷对基督教传播的容忍却有限度。有清一朝发生在钦天监的教案共有三次。咸丰三年(1853)钦天监教案的发生不仅仅因为钦天监是西方传教士与清廷角逐的主要场所,还因为咸丰帝上台后内忧外患相交迭起。这次教案仅历经短短三天,并以较为温和的方式草草结案,其原因在于:无证据;钦天监不再是双方角逐的主要阵地;咸丰帝担心从严惩治会得罪西方传教士,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说课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1.说“教什么”。这包含两方面:(1)说教材;要说清其所处单元、前后联系、编写意图等,说清本课特点和重点难点。测说目标确定:要说清目标确定的依据,如学科年段要求。教材实际;要说清拟定的目标板块与内容,如语文课的目标板块可划分为两块。基础性目标,即听说读写或字词句段篇训练要求;发展性目标,即德育、智育、美育、心理教育等。 2.说“怎样教”。这是说的重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1)说教法,包含学法:依据什…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法国传教士以征服者姿态依靠条约特权,引发多起还堂案,南阳教案就是其中一起。南阳教案由法国天主教妄图霸占南阳城内的江浙会馆事件引起,中间夹杂着置产风波等事件,过程曲折复杂。南阳教案交涉期间,官、绅、民三方因立场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倾向,朝廷和地方官或据理力争或委曲求全,士绅与官府既合作又斗争,民众则是反教的坚定支持者。最终,官、绅、民三者联合起来成功阻止了传教士入城设堂。南阳教案所引起的民教矛盾,影响着南阳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韬教案观探析张海林在世界文明史上,宗教冲突并非罕见之事,但象中国境内发生的这种长时间、大规模、连同胞信徒一块打的“闹教”活动恐怕是少有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改变了前辈传教士谦恭谨慎的态度和单枪匹马的传教方式,紧跟着侵略军的刺刀成批地耀武扬威地...  相似文献   

16.
试析薛福成的教案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薛福成的教案观陈明太,顾万勇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江苏无锡人,是晚清颇负盛名的外交家。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凭藉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涌向内地,强行传教,导致教案频繁。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教案,既是清廷的心病一也是文武百官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沈家本是晚清政府的司法要员,近代著名的法学家,这是中国法律史学界人所共知的。本文所论述的却是他与晚清教案一些鲜为人知的问题。1898年保定知府任上,亲自处理教案,据理力争,取得胜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占领保定,在保定教案中失败的洋教士诬告他通“拳匪”,而被侵略联军拘囚,险些丧命。1902年任修订法律大臣后,惩于教案,本着“参考古今,博辑中外”的主旨,积极修订法律,促进了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一时被誉为“法家泰斗”。最后这一点,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嘉庆十年查禁天主教活动是嘉庆朝禁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嘉庆朝最大的教案,在天主教东传史和清代中外关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此次禁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中外文化冲突、天主教与当时的民间秘密教门的相似性和传教士之间的争斗。  相似文献   

19.
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是:一、产生的时代相同;二、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三、都置外贸于首位;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一致。其差异是:一、西欧重商主义乃社会发展的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晚清重商主义则是列强侵略下的压迫产物;二、西欧重商主义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放力量大,影响大,而晚清重商主义则反之;三、西欧重商主义最终发展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一个历史时代的统治思想,而晚清重商主义则不成体系,且十分庞杂,既未形成一种完整的经济理论,也没有形成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0.
咸丰同治时期是近代史上中法之间教案不断发生与发展时期,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文化和外交的原因,而教案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传教士以侵略中国的本国政府为后盾,既在经济上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造成生存危机,又在政治上危及了统治秩序,造成社会危机、民族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