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参考现向过程的测试方向来测试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的软件,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组装阶段的测试。因为类具有继承性(Inheritance)和多态(Polymorphism)/动态联编性(Dynamic binding),并不等于面向过程设计中的模块。因此,要取得更好的测试效果,只有找到与之相适应的面向对象的组装测试技术方可。  相似文献   

2.
刘晓红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73-76,85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取决于测试的质量。信度是评估语言测试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试卷编制是语言测试信度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分析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构成的要求,对各种题型的信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试卷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旨在促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智力活动的动态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动态测验从一种动态的角度来评价个体的智力,能够弥补传统静态测验的缺陷和不足,这正成为西方当代心理和教育测验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一大热点。目前国外最有代表性的动态测验有学习潜能评估工具、学习潜能测验、过程学习测验和认知加工测验。  相似文献   

4.
由金属材料的单一拉伸与纯扭转实验结果的比较可见,拉伸所测等效应变值仅对不可压缩材料才成立,对可压缩材料并不成立,纯扭转实验中所测等效应变值不受压缩性影响。用纯扭转实验来初步研究材料的性能,再用拉伸实验来做压缩性修正,说明拉伸实验和纯扭转实验的互补性。利用这种互补关系,用纯扭转实验资料建立材料的本构关系,再考虑材料的压缩性,推导出可压缩材料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语音标准的模糊性、成绩评定的主观性、测评方式的个别性”特点,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测评误差。因此为缩小测评误差,提高测试质量,我们必须深层次地分析导致误差的原因,探讨缩小误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算机的测验已逐渐普及,但不同的计算机测验形式在测量相同任务时可能会产生测验结果的偏差,从而导致教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不公平性。文章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探讨了计算机化线性测验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测验效率、测验结果的统计学特征及其对考生个体心理特质的影响是否等效等问题,并以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验中考生的分数具有可比性,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具有更高的测验效率与测验信度,但有无即时反馈对考生测验焦虑的影响较大;而计算机化线性测验具有更合理的内容效度,有无即时反馈对考生测验焦虑的影响较小。文章的研究不仅对教学评价中测验形式的选择是否公平合理进行了科学分析,而且为施测者根据测验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测验形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卷分析作为语言测试考后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提高考试质量、促进外语教学意义重大.在论述试卷分析重要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试卷分析方法和步骤,指出考生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是成绩分析的两大环节.外语教师应当通过科学详尽的试卷分析,改进命题工作、积累高质量题目、建立试题库,从而节约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斯坦福(Stanford)考试系列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着重阐述了三个考试即斯坦福成就考试、斯坦福阅读和数学诊断考试及斯坦福英语水平考试的各自内容,相关的技术和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历史,认为四、六级考试弊端的核心是占据了学生大量的专业学习时间,阻碍了人才培养。针对促进人才培养,探讨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方法,提出一个改革方向:改原来的多次考试制度为单次考试制度,并探讨该制度的实施必要性和优越性。该制度的提出能为四、六级考试改革提供参考,并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素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Kummer判别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式判别法和根式判别法是对正项级数收敛性进行判别的两种广用的方法.但如果正项级数的通项收敛于零的速度较某一几何级数的通项收敛于零的速度慢,这两种方法则无用.先讨论一个判别范围更广的Kummer判别法,并将传统的几种方法作为此判别法的一种特例给出.  相似文献   

11.
浅议试题库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题库的形成过程出发,论述了题库的功能、意义以及评价题库的一些指标,介绍了构建题库的具体方法,认为题库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的建设对促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测试员是影响测试效度直至真实性的最重要因素。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主要来自测试人员的以下方面:1.评判标准;2.语言的感知能力;3.方音隔离;4.测试观与语音审美的趋向。要保证测试成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需要从三个因素来考虑对策:第一,测试的总体有用性需要实现最大化而不是强调某个影响测试有效性的独立因素;第二,测试的单个要素不能单独评价而是需要对它们对总体有用性的联合作用进行评价;第三,测试的有效性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合理平衡由特定的测试环境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领域的新应用。通过人工测试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比较,分析两种测试方式之间的差异,并对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进一步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具有可复用性、独立性和容错性的自动化测试实现方案,改进了公共测试用例的分解和共享技术,减少了测试用例的管理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5.
What explanations have been provided for spurious test score gains? Are states and districts narrowing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 test? What effect does teaching the test have on the norms themselves? What alternatives must be sought to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instruction and the validity of score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将正项级数审敛法推广到函数级数一致收敛上去的思想,类比正项级数的Gauss判别法、对数判别法、拟对数判别法以及它们的极限形式,得到了函数级数一致收敛的相应判别法,丰富了函数级数一致收敛审敛法.  相似文献   

17.
试卷的难度控制是试题库计算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随机抽题的过程中同时进行难度控制是不可取的,本文介绍了用FoxPro2.5编写的试题库管理程序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逐步进行难度调整的方法,实现了对试题库试卷难度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13年新课标理科综合II卷物理试题的变化情况和主要特点,对2014年高考物理复习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Randomly selected fifth, seventh, ninth, and eleventh graders (sixty from each grade) were givenanability test. The score and the time taken were used to test the hypotheses of no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and no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t score and test time.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significant curvilinear regressions of time on score were found in grades seven and nine. The strength of thes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relatively low in both grades.  相似文献   

20.
Data-driv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common sense in education today, and it is common sense that these data should come from standardized tests. Critiques of standardization either make no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what to use in place of the tests or they call for better, more scientifically rigorous, reliable, and authentic forms of testing. This article aims to critique the underlying logic of testing within neoliberal education by a return to the question of the ontology of testing as such. We do this by distinguishing the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used in current testing from the fundamentally educational and philosophical aspect of human experience that critical theorist Avital Ronell (2005 Ronell, A. (2005). The test drive.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Google Scholar]) calls the “test drive.” Posing the test drive against the current testing regime will allow us to reclaim health, personality, and taste from the high-stakes notion of testing that prevails to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