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人论世”是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传统方法,基于社会一历史视域的解读,“知人论世”有其合理性与历史意义。但在现行教学实践中存在种种弊端。加之课程与教学语境下“文本细读”的提倡与实践,更有利于完成“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以“知人论世”为切入点,在继承“文本细读”重视文本、语言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的解读方法,旨在达到丰富文本内涵、指向学生个体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感受语言温度,联系单元整体,学会知人论世,使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与文本统一起来,从而让文本解读更厚重。  相似文献   

3.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知人论世"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文本解读方法。课堂上,"知人论世"的常规触发方式是"人世—文本",这背离了学生常态的阅读逻辑,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学生自发探究的可能。"知人论世"应当由文本本身来触发。教师可抓住教材注释、行文的疑难点、文本的结尾对学生进行触发,如此便可实现"知人论世"的价值,发挥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高考环境下,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教学高度重视文本细读,强调通过此种方式循着文本的层次来实现突围,保证文本解读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个体阅读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内涵。本文就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传统方法“知人论世”和解读新策略“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分别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教学建议,旨在更好的对文本进行解读,体会其中深层意蕴,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知人论世”是一种将文学作品与具体的创作背景结合起来的文学文本解读方式。这种解读方式,一方面注重对作家创作历史背景的考证,另一方面则注重对作家的考察。而在具体的文本解读中,解读者往往对相关的背景资料详加考证,以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的客观性与阐释的深刻性,却忽略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形成了对文学作品解读的困扰,从而造成了“知人论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习惯浮于表面的文本解读现状,提出教师应以文本细读的思路解读文本。以古诗歌《野望》为例,立足文本,运用知人论世、字词推敲、联想补白、比较还原、移情体验等方法,从语词、意象、技法、意脉、情志等维度进行深度解读,意在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寻古诗歌阅读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语文科文本解读方法的知识极为贫乏,亟待开发.其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借鉴,包括中国古代的文本解读方法,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仔细领会、注重比较、分级解读、诵读涵泳等;也包括西方近现代的文本解读方法,如细读法、语义分析法、双重情节分析法等.一是创造,创造的模式主要有体验创造式和分析创造式两种;所创造的解读方法要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教师在教学上越来越感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文本解读的重视,文本解读有所发展,但也面临着挑战。固定与模式化的解读方法,需要有所创新。对于柳宗元《小石潭记》的解读,历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解读。本文试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细读《小石潭记》,对文中"日光"的意象进行解读,探析文中结构安排的妙处,思考作者情感抒发的缘由,深入探讨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9.
韩玲 《中国成人教育》2007,6(10):165-166
文学解读基本方法上的混乱或颠覆一切规范、秩序的倾向,必将导致解读和教学的难以为继.作为合目的合规律的人类活动,文学解读有其基本方法,这就是由文本意义生成规律决定的知人论世、近察远观和体悟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读诗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的生命演奏出来。"是的,诗歌教学中有太多的智慧,这智慧既蕴含着教师和学生对诗歌文本的解读,也囊括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演奏"技巧。对于活生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诗歌文本的真正意义上的解读?如何带领学生在文本本身的魅力花园中畅游?本文拟就古典诗歌文本解读浅谈几点看法。一、知人论世顺势而为在古典诗歌课堂教学中,"知人论世"是许多语  相似文献   

11.
“知人论世”历来是文学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正确深入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工具。“知人论世”中“人”和“世”具体指“作者写作时的生活状况、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等。“人”和“世”的有关内容,我们可统称为作品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是学生文本解读必不可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78):10-11
现代诗教学注重反复诵读与文字涵咏。要抓住解读关键,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并授予学生解读技巧。结合知人论世解读诗歌主旨,用想象与阅历填充文本空白。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直接感知,文本解读能力不够过硬,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高屋建瓴,从“发散”入手,才能引爆多向思维,形成立体化的阅读视角,让语文阅读充满思维的张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自然走进语文世界,积极主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一、知人论世,感悟文本作者的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14.
安朝辉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4):99-101,108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鉴赏方法。它可以用来探求意蕴,引导读者步入境界,体味诗美,并且渗透人文教育。但此种方法也有局限性:曲解诗意,使欣赏视角单一,限制读者创造力。因此,知人论世和文本解读结合并灵活运用,大学诗歌教学才能取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1.知人论世,情境引入 知人论世,意即读书要了解文本主人公或作者并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许多课文的创作背景或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呈现课题时,如果教师能恰当地介绍文本主人公或作者的相应背景,学生便可以更好地解读课文。如,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在呈现课题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李白的创作背景: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  相似文献   

16.
<正>孙绍振、孙彦君两位老师的著作《文学文本解读学》对文学文本解读进行了理论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还原法”。笔者围绕书中提及的还原法的理论内涵及实际应用,思索此法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部分课文文本解读和落实教学任务的指导作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在课文组织方面的显著特点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元,这无疑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一线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仅仅把“知人论世”作为落实人文主题教学任务的途径,中国有几千年的“知人论世”传统,  相似文献   

17.
汪涛 《课外阅读》2011,(10):294-294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阅读鉴赏古典诗歌,要让学生结合意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以及时代背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18.
无疑,在高中古典诗歌鉴赏过程中,“知人论世”法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过分强调该鉴赏方法,容易走入淡化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的误区中,从而无法正确解读诗歌。所以,笔者以为,要真正利用好“知人论世”这把双刃剑,要做到“先觉后知”。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中职语文山水田园诗的阅读教学,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出发,以王荣生的定篇理论为指导,提出作为定篇的山水田园诗,应坚持“正读”的文本解读策略。结合具体诗作的分析,同步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提出正读的方法有:一是纠正错读——易错字词正源,二是拒绝曲读——“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三是尽力全读——跟上权威解读的脚步。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多元解读应有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理性,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