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家庭的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而家庭的和谐重在关爱孩子。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快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心愿。构建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需要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付诸行动。在我任教班级中据我了解有好几位家庭已经破裂,父  相似文献   

2.
思考教育     
阎桂华 《山东教育》2005,(28):12-13
教育是什么?我静静地思考。教育,首先是对心灵的悉心关照。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来自何方,出身尊卑,也不管他的穿戴与长相万千差别,心灵都是一样的,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真善美的向往。每天,面对一颗颗纯洁如水晶般的童心,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呵护,细致入微地聆听和感受,让它纤尘不染,让它不受伤害,让它快乐而健康地跳动。把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放在一起跳动,你才能敏锐地捕捉孩子的需要,感受如蛛丝般细微的变化。孩子的心是脆弱而敏感的,也许你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伤害到他。一个一向沉默的孩子在家长的再三鼓励下在课堂上怯…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家庭的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而家庭的和谐重在关爱孩子。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快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心愿。构建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需要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付诸行动。在我任教班级中据我了解有好几位家庭已经破裂,父母们对孩子的管教存在很大的漏洞,孩子的学习、行为都较差,在班级中也不太活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孩子喝彩     
每一个孩子都有值得我们用力喝彩的地方,不要把眼光只盯在他们的缺点上,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嘿点"而让他们的整个世界都失去色彩.为每一个孩子用力喝彩吧!大声地赞美他们一点一滴的精彩,让每一声喝彩都转变为他们成长的动力,成为照亮他们生命的一轮红日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希望,是美好的存在,更是心心念念的传承!生命教育不应当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而是应该与青少年心灵成长伴行;不应该只是传授预定的生命教义,还应当回答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我们给了孩子生命,更要努力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让生命得到尊重、珍视,让生命倍受关注、呵护.为人父母,也许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触摸生命,和孩子一起探寻生命的意义,和孩子一起创造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6.
<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这些特殊孩子的潜能。每朵花都是美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观念薄弱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去赏识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自信中收获成就感。前不久,我给五年级上音乐课,在师生相互  相似文献   

7.
一读最新一期《人民教育》,其中有一篇文章《被生命温暖的教育》,讲的是湖北省武汉市一所小学的生命发展教育,其中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赞美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又是赞美!又是赏识教育!又是一个实践这种理念的成功案例!一切都不陌生,一切都很近,但这次让我的心为之一动的是,作为母亲,我为什么对孩子的赞美越来越少了?就在昨晚,我又忍不住对他发了一通火,原因是我嘱咐他吃完饭后马上洗脚而他却私自开了电脑玩游戏。事后,当儿子睡着了,我又是望着他…  相似文献   

8.
妈妈艰难的诉说:“我们当了十多年的父母,虽然没有高功大德,也没为孩子打造出丰厚的物质基础,可是在同龄人中,我们夫妻多少也算学有所长,在抚养教育孩子上,也算是尽心竭力。孩子小时候礼貌聪明,同事朋友无不羡慕我们家庭的文化氛围,称赞我们教子有方。可是现在一切全变了,刚上初二的儿子我们已经管不了了,并不是孩子的道德品质有多么不好,也不是学习成绩不行,关键是他和我们越来越生疏。开始是不服我们的说教,不愿接受我们的安排和建议,之后发展到凡是我们说的话他都不听,最后干脆不跟我们讲话了。原本平和的家庭开始乱套,父亲因为和儿子交流不成功而认为儿子忤逆无道,经常报怨:‘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儿子也觉得委屈:‘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爸爸!’冲突升级时,一个摔东西一个扭头就走。我埋怨丈夫的粗暴,丈夫反说儿子被我惯坏了;我试图跟儿子沟通,儿子却冷冷地说:‘话都让你们大人说了,事也都是你们做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面对家中的亲子冲突,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学校当中,有很多不同的学生,能力超群的或者学习成绩欠佳的,但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我们都会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面对学生,我们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对所有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告诉他们每一个学生都有价值,我们都会给他们提供支持,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尊严,我们都要尊重,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0.
寻找光亮     
汪文娟 《班主任》2010,(8):27-28
面对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他们也是有亮点的——借此让自己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希望。但是,第一次见到他,我就像陷入了一团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中,一时竟找不到一丝光亮。  相似文献   

11.
有位学者曾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吗?”这一问题做过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同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个个手举得很高,非常自信,而四五年级的学生举手者寥寥,显得很不自信。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教育应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面对明天。可由于我们的教育中缺少赏识,使得孩子们心里生出一种“我还是一个好孩子吗?”的困惑。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无异于灿烂的阳光。手中掌握着阳光的我们,难道忍心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对阳光的  相似文献   

12.
一、用爱心浇灌每一位孩子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作为教师,我认为面对有情感活力的一群孩子,只有洒下爱之甘露,才可获取爱之回报。记得我班一个小女孩,一年级刚入校时,她全然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待同学也根本不讲礼貌,还说脏话,严重时还会大发脾气。这让我们所有老师、同学都感到担忧。面对这个孩子我告诉自己决不能放弃,一定要好好地帮助她。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骄傲!”这是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生前的一句话。这句朴素的话,让所有只把“尖子生”视为骄傲的教育者感到羞愧!要承认,只要是选拔洼考试,就必然有落榜者——如果人人成绩优秀,这样的选拔考试绝对是失败的;但从做人的角度说,从以后的人生来说,落榜者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者,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只要孩子在学校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人问:你爱孩子么?你会怎么回答?要是我,我会自信地回答:我爱孩子! 是的,我深深地爱着他们!因为我能感到自己看每一个孩子的眼神是充满着关爱和温柔的,哪怕是面对一个刚刚做了“坏事”的孩子;我能感到自己对孩子的感情是热烈的充满理解的,哪怕正经历着自我思想与情绪低落的时刻。我常告诉自己:爱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还会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2011,(12):126-126
我们应该让家庭、学校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美好的人性,应该从幸福的童年开始,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发展,启蒙教育与家庭教育联手,让孩子的素养全面提高,让每一个公民真正认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感触     
孩子们给我的每一次拥抱、每一个亲吻、每一次抚摸都让我感动。面对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不但每天要接受或给予孩子们爱,更重要的是要从孩子们细微的情感变化中,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家长一起做好教育工作,使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我班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不爱讲话,喜欢独来独往。医生告诉我们这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于是,我便留意  相似文献   

17.
从来没有后悔过踏入幼教这个行业,尽管它有时会让我们感到疲惫、辛苦、烦躁和无奈,但是当每天早上看到孩子一张张天使般的笑脸,听着他们甜甜地说"老师,我最喜欢你了",感受着他们深深的依恋和全身心的信任时,我就觉得全身都充满力量,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要做一个播撒爱的使者,点亮孩子心中的灯,让我和孩子们的每一天都精彩又有意义,让我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面对孩子,从手足无措的新教师逐步向成熟教师蜕变,我慢慢地体验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管理幼儿也从最初的"霸权主义"变得更愿意去走近幼儿、  相似文献   

18.
<正>若干年前,面对"犯错"孩子的辩解,我总会反问:"这是理由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的反问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我看来,那些辩解只不过是孩子犯错后的借口而已。作业未交只是因为忘记带?应该是没做而故意没带吧!废纸是因为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应该是没将班级形象放在心头才导致的结果吧!桌椅损坏不知道怎么搞的?应该是知道怎么搞的而不愿意说吧!因此,面对孩子们的辩解,我频频使用"这是理由吗"来反问他们。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勇敢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承担起  相似文献   

19.
在我接的一个新中班里,我和小爽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教师的爱不应该只有一种方式,而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爱是一种独有的爱!  相似文献   

20.
与孩子为友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面对的是许多的孩子。有的孩子生性乖巧,讨人喜欢;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伶牙利齿;有的孩子天生内敛,沉默寡言;有的孩子乐于助人,善解人意;也有的孩子只顾自己,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理由强求他们去放弃个性,也没有理由以貌取人,更没有理由忽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每一个孩子更像是来自不同土壤的花朵,绽放着各自的美丽,散发着不同清香。而教师则是护花使者,用爱与信任灌溉、呵护每朵小花,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